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职称新闻 > 襄阳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中级职称评审政策发表什么期刊

襄阳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中级职称评审政策发表什么期刊 

中华智刊网 网络日期:2023-08-28 15:00:00人气:328

襄阳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中级职称评审政策发表什么期刊

1.职称评审条件

  科研单位职称评审分为高级、副高级和中级三个级别,评审条件如下:

  (1)高级职称评审条件:

  a. 具有博士学位或者具有硕士学位并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人员;

  b. 在本领域内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高的创新能力;

  c. 在本领域内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较高的社会影响力;

  d. 在本领域内有较高的学术成果和较高的科研经费支持。

2)副高级职称评审条件:

  a. 具有博士学位或者具有硕士学位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

  b. 在本领域内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高的创新能力;

  c. 在本领域内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较高的社会影响力;

  d. 在本领域内有较高的学术成果和较高的科研经费支持。

  (3)中级职称评审条件:

  a. 具有硕士学位或者具有本科学位并具有中级职称的人员;

  b. 在本领域内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c. 在本领域内有一定的学术声誉和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d. 在本领域内有一定的学术成果和一定的科研经费支持。

  2.职称评审材料

  科研单位职称评审需要提交的材料包括:

  (1)个人基本情况表;

  (2)个人学习、工作简历;

  (3)学位证书、职称证书、荣誉证书等相关证明材料;

  (4)学术论文、著作、专利等学术成果材料;

  (5)科研项目承担情况、科研经费支持情况等相关材料;

  (6)学术评价、社会评价等相关材料。

  3.职称评审流程

  科研单位职称评审流程如下:

  (1)申报:申请人提交职称评审材料;

  (2)初审:由评审机构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初步审核;

  (3)复审:由专家对初审合格的申请人进行综合评审;

  (4)公示:对复审合格的申请人进行公示;

  (5)审定:由评审机构对公示期内无异议的申请人进行审定;

  (6)颁证:对审定合格的申请人颁发职称证书。

 

   二、申报流程

  科研单位职称评审的申报流程如下:

  (1)申请人登录海南省科技厅网站,下载并填写个人基本情况表;

  (2)申请人准备职称评审材料,包括个人学习、工作简历、学位证书、职称证书、荣誉证书等相关证明材料,学术论文、著作、专利等学术成果材料,科研项目承担情况、科研经费支持情况等相关材料,学术评价、社会评价等相关材料;

  (3)申请人将职称评审材料提交至评审机构进行初审;

  (4)初审合格的申请人将进入复审环节,由专家对其进行综合评审;

  (5)复审合格的申请人将进入公示环节,公示期为7天;

  (6)公示期内无异议的申请人将进入审定环节,由评审机构对其进行审定;

7)审定合格的申请人将颁发职称证书。

三、学术成果怎么体现

  在科研单位职称评审中,学术成果是评审的重要指标之一。学术成果的体现方式包括:

  (1)学术论文:包括发表在核心期刊、SCI、EI等国内外权威期刊上的论文,以及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

  (2)著作:包括出版的学术专著、教材、译著等;

  (3)专利: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等;

  (4)科研项目:包括主持或参与的国家级、省部级、企业委托等各类科研项目;

  (5)学术奖励:包括国家级、省部级、行业协会等各类学术奖励。

新工科背景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实践教育作为获得工程人才素质和建立核心能力的直接载体,对实现工程教育目标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遵循立德树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合作教育者的原则,旨在在新的工程背景下培训过度控制专业的人才,强调了实践教育改革必须围绕核心课程解决的几个关系,并在整个学术过程中以实践教育为基础,最初,在超控专业工程的新背景下,结合当前的实践教学状态,建立了一个具有四个能力水平的实践教学目标模块化系统“工程图绘制-设备结构设计-制造-测量和控制系统设计-集成创新设计”,关于实践教育改革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新工科;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1新工科背景下过控专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1.1专业转型升级的现实背景

过控制专业与工艺与控制、设备设计与制造、设备检测与运营等有关。在全球经济形势变化、资源质量恶化、能量配置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流程设备向高温、低温、复杂腐蚀、超大体积、超大壁厚等极端发展,传统流程设备尤其是流程设备的研发与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与此同时,我国的工艺装备在总体上的设计和生产手段相对落后,工艺装备的水平较低,并且大部分的公司都缺少研发的力量。而作为产业改革与发展的支柱,就是要直接面对产业改革,与时俱进,适时地对各学科进行调整与更新,同时要对产业发展中的人才培养需要进行有效地应对。

1.2专业未来发展的需求

在今后的发展中,过控制学科的发展,不但要实现工艺设备自身的智能化,还要实现工艺与流程的智能化,以及运营管理的智能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与流程工业之间的深度结合,是流程设备具备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和自执行等能力的一个主要途径;同样,它也是诸如材料成型、食品加工、生物科技、石油化工等流程工业,向互联化、社会化、智能化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为流程工业走向价值链的高端,提高相应的产业链的总体竞争力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其更新和迭代的时间变得更加短暂,因此,专业的升级改革一定要把重点放在行业特点上,发掘专业建设的重点,拓展专业建设的新的方向和新的领域,以迅速的响应和调整来回应迅速的技术迭代,从而构建出能够与新的产业发展相匹配的新工科的新的人才培育模式,这样才可以保证专业的人才培育能够跟上未来的产业发展需要。

2新工科背景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1改革实践教学培养目标,构建以能力培养为驱动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训体系是指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而建立起来的一个完备的系统,它将实训环节在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具体操作过程系统化。传统的实践性教学是为了使学生对本学科的理论和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而设计的。在新工科的时代背景下,过控专业必须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将其融入到工艺装备的设计制造、运行控制、检测维护、远程服务等整个生命周期中,让工艺装备与上下游行业进行更深层次的融合,从而构成装备制造业和服务业相结合的新业态。

2.2对接行业需求重设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的确定,直接关系到专业的发展方向,关系到专业的发展方向。第一,对过载控制类课程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新工程对过载控制类课程的人才需求。本项目以新工科的建设为切入点,以“持续改进”为核心,以“新工科”为核心,深入企业,对行业需求进行实证研究,紧跟国际流程工业的发展前沿,开展校企专家研讨,对国内外流程工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需求进行分析。第二,对当前我国公路交通安全控制专业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同类型高校的调研,出席行业有关会议,以及过控制专业的教学指导,并对其与新工科毕业要求的区别进行了分析。第三,对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在收集各利益相关方对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评价意见和建议的过程中,将本专业培养目标与地区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学校办学定位、专业办学特色的契合程度进行了考虑。以这些理论为依据,重新构建了人才的培养目标。该专业是以武汉为依托,以湖北为中心,以此为中心,向全国辐射,以“德智体美劳”为核心,以满足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要求,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动手能力,熟练掌握机械、控制、信息等智能制造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术,能在流程工业过程设备的智能化设计与制造、故障诊断与维护、流程企业的智能制造系统中进行操作与管理的高素质应用性专门人才。

2.3提升实践教学理念,实现常规实践教学与创新性实践教学有机协同

在新工科的环境中,实践教学环节已经不是简单地依赖于课堂上的理论课,而是要始终坚持产学研合作的思想,注重“研究性教学”在实践教学中的地位,注重对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工程素养的培养。遵循新工科人才的培养要求,遵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在建立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培养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对“专业基础实验”、“专业课实验”及相关的实践环节进行了重新构造;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进行了重构。多层次的学生科研训练和各级学科竞赛,加强对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协同,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新增加了开放实验和智能工厂综合设计等环节,在这两个环节中,智能工厂综合设计环节是由3~5名同学组成一个团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以实验室中已经有的部件为基础,或者是利用网络或者是现场收集的设备实物图片,遵循“设计-构思-实施-运行”的过程,最终完成流程单元/系统的开发设计。同时,运用动画技术,对工质、物料信息或者能量的流动进行模拟,对产线设备集成与PLC控制,以及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控制,从而对学生将知识综合运用到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进行提高,同时还可以对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2.4反向设计重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是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重要载体,是高职院校学生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的达成与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标准的贯彻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从“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延伸”三个层面,理顺并完善与“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延伸”等相关要素与“专业核心”的内在联系,以及“专业核心”与“专业扩展”的内在联系。第二,对目前我国公路交通控制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当前的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往往滞后于行业实际的更新,各学科间缺少了有机关联与相互支持,各学科间的协同作用也需要进一步增强。第三,确定了重新建构课程体系的实施路径,以反映现代流程产业链的工艺理论为经线,以“信息化”、“智能化”、““互联网+”、“大数据”、“云制造”、“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为纬线,构筑出一个“跨学科”、“梯次”、“梯次”的课程。

3结论

在新工科的大环境下,根据过控专业的人才培养目的,文章提出了在实施教育过程中,要注意解决好的一些问题,以核心课程为中心,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实践教育作为支持,初步建立起了一个具有四个不同的技能等级:“工程图纸的绘制——设备的结构的设计——测量控制系统的设计——综合的创新设计”,并与当前的实践教育状况相联系,建议在制定实训教育的时候,要坚持“产学研”的原则,将传统的实训教育与AI等新技术融合起来,将虚拟仿真与现实实习有机的融合起来,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造力的目的,希望能够为有关的地区高校在实训教育中的应用和发展,在实践教育中发挥一些作用,起到一些可以借鉴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施晓秋,赵燕,李校堃.融合、开放、自适应的地方院校新工科体系建设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4):10-15.

[2]刘世平,骆汉宾,孙峻,等.关于智能建造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方案设计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1):20-24.

[3]姜宝成,刘辉,张昊春,等.面向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能源动力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增1):43-44.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