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农业推广论文 > 农业科技推广效益

农业科技推广效益 

日期:2017-10-20 17:39:28人气:1431

1江苏省农业科技推广成效

江苏省根据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围绕稳定发展农业生产,打造农业强省的目标,创新工作举措,强化科技转化运用的支撑和导向作用,着力攻克影响高产稳产的技术难点,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增加粮食总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1.1粮食总产实现建国以来首次连续8a增产粮食生产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实现建国以来首次连续8a增产。2011年江苏省粮食总产达330.8亿kg,创新世纪以来最高水平,居全国第四。粮食单产414.6kg/667m2,连续6a保持在400kg/667m2以上,创历史新高。水稻单产553kg/667m2,连续18a保持在500kg/667m2以上;小麦单产322.9kg/667m2,实现了新的突破。

1.2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到位率稳步提高围绕“四主推”和全省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全省各地切实加强农作物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关键生育时期,深入种田大户,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指导与培训,强化技术服务。2011年全省水稻、小麦、油菜优良品种覆盖率分别达83%、90%、98%;全省种植面积66666hm2以上的水稻品种有14个,其中,超级稻678000hm2,占30%,粳稻1956666hm2,占86%;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稻1949333hm2,优质化率达85%以上。全省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高产栽培技术和油菜秋发冬壮高产栽培技术分别占50%、25%左右,其中机条播小麦占21%,水稻机插秧915333hm2,精确定量栽培、麦秸全量还田轻简稻作和塑盘旱育抛秧分别达1521333hm2、1044666hm2、196000hm2。

1.3农作物科技综合展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对新技术集成示范引领作用显著增强一是充分利用并拓展农作物综合展示基地功能,依托展示基地面向农技人员、合作组织和种植大户宣传培训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充分发挥展示基地熟化集成、展示示范、观摩培训等功能,是农民亲近的田间学校。2011年在全省不同生态区域共建立了12个水稻科技综合展示基地,共展示水稻品种55个,展示技术12项,展示新产品15个、新模式5套,有效推动了全省农作物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的推广。二是建成了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大幅提升示范带动能力。2010年认定23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011年认定了4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总量达到71家,建成面积102000hm2,占规划面积的68%。全省农业园区示范带动433333hm2,有效地促进了全省各地现代农业的发展。

1.4实施重大农业技术推广专项,打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新平台2011年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共设立超级稻技术集成示范、水稻优质高效栽培、麦棉油超高产栽培、发酵床养殖、动物疫病综合防控、家禽健康养殖、蚕桑高效养殖、果茶花高效生产、设施蔬菜高效生产、食用菌高效生产、智能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等12个重大技术推广专项协作组,每个协作组设1名首席专家,由首席专家加强协作组内项目实施的组织与实施管理,显著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

1.5每年培训农民200多万人,极力培育一批新型农民农业农村人才的培养也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中之重。全省3万多名县乡农技人员已普遍轮训一遍,2011年已开始第二轮培训。每年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参训农民达200万人,每年培育持有涉农专业学历教育毕业证书或农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农民10万人。在农民培训工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农技推广体系的作用,组成有100名成员的讲师团,积极开展培训。针对农村剩余劳力不足、素质弱化的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农民技能培训,造就新一代知识农民。

1.6全面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切实把新技术推广到田间地头自2005年我省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以来,全省选择16个县进行试点,2006年率先在全国全面推进,实现产业全覆盖,2010年实现村村全覆盖;共选聘技术指导员16000名,培育科技示范户20多万户,辐射带动农户400万户。领导高度重视,广泛宣传发动,深入到户指导,创新入户模式,严格督促检查,绩效公开,较好地解决了技术成果转化“最后1km”问题。

2江苏农业推广存在问题

2.1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江苏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与技术推广到位率不高,虽然不乏高水平的科技成果,但有很多科研成果不能及时传到急需的农民手中,形成闲置,无法融入产业。

2.2农业推广管理体制不健全各级农业推广机构接受农业行政部门和上级推广机构的双重领导,导致农业推广机构受行政干预影响严重,系统内的管理弱化。上级农业推广机构对下级农业推广机构只能是业务上的指导和建议,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管理权,系统功能和管理作用发挥不够。

2.3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数量及素质有待提高推广人员是农业技术传播的主要载体,推广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关系到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成效。但由于农技推广工作艰苦,尤其是基层的推广人员待遇低,基本生活、工作条件差,造成人心不稳,跳槽或改行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推广人员知识面太窄,技术陈旧,知识结构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实际经验尚不如长期在实践中摸索经验的农民。

2.4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留守务农的农民文化素质较低由于城市产业的发展与城镇化的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到城市务工,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妇女和老人,而这些劳动力的知识水平整体偏低,对接受新技术的热情不高,动力不足,不易接受新鲜事物,农业生产只能重复较低层次的简单再生产,严重阻碍了农业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

2.5土地经营分散化江苏省目前采取“一家一户”式的土地分散经营模式的仍占大多数,土地经营规模小,影响了农业科技进步、科技成果运用及土地产出的增加。

3加强江苏省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建议

3.1明确推广机构职能定位,科学合理设置推广机构江苏省应在强调突出公益性职能的大原则下,进一步细化明确省、市、县、乡镇各级农技推广机构的职责定位,省级农技推广机构主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市、县级机构应逐步将工作重点放在公益性的农技推广服务上,与其他各类新的基层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形成差异化服务。

3.2改革管理运行机制,合理配置人员对农技推广的人员配置,要通过实施项目管理、全员聘任制、竞争上岗、严格考核、业绩评价等措施,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真正调动推广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一线人员待遇,引导、鼓励农业技术人员到基层推广机构,到第一线工作。

3.3保障对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的经费投入充足的农技推广经费是做好农技推广工作的保障。各级政府应对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经费给予充分保证,加大省级财政投入,通过省级财政增量投入调控和引导市、县、乡镇相应地加大投入。同时逐步建立对农技推广机构的稳定支持与项目支持相结合的支持机制,建立和完善评价机制,将技术推广经费的使用置于有效的评估之下,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率。

3.4大力培育多元化新兴农村科技服务组织推进新型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首要任务就是培育和壮大多元化的基层农村科技服务主体,提高各主体的服务能力,并促使各类服务主体公平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充满活力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新格局。可以扶持农村专业技术经济合作组织,鼓励科研院校开展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激励各类企业参与农村科技服务。

3.5建立农技推广区域中心站,加强技术引进、试验与示范工作建立农技推广区域中心站,并将该中心建成集农业生产各专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农业机械等)的新技术引进与示范基地。由于各区域中心承担了多数专业的技术引进与试验示范活动,因此,中心站也是一个技术与信息交流的场所,成为农业新技术的扩散中心。所有区域中心试验站的人员构成应该以目前县乡两级技术推广人员为主。

3.6建立有效的农技推广激励机制建立农业技术推广基金,引进竞争机制,对农技推广基金的使用实行项目竞标制,并成立农技推广基金会,鼓励所有农技推广人员根据农民的技术需求,申报相应的农技推广项目,使最有能力从事农技推广的专业技术人员领衔实施农技推广项目,以取得好的推广成效,提高农技推广经费的使用效率。

3.7构建农科教企联合协作的推广机制支持和引导农业科研单位、教育机构、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参与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促进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优势,依托农技推广部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的服务渠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农村科技服务力量,将服务直接联入农户。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