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职称新闻 > 上海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副高级职称评审政策发表什么期刊

上海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副高级职称评审政策发表什么期刊 

中华智刊网 网络日期:2023-06-08 13:46:00人气:292

上海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副高级职称评审政策发表什么期刊

(一)中级职称评审 获博士学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在职在岗满6个月;获硕士学位,取得助工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年以上;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助工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助工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中专毕业人员不能直接申报中级,至少需提升学历至大专。

 (高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 8 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职务工作 5 年以上;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 10 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 5 年以上。

天津市初级职称申报条件:

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的,并从事拟聘任专业技术工作;

大学本科毕业的,从事拟聘任岗位专业技术工作满1年;

大专毕业的,从事拟聘岗位任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

中专毕业的,从事拟聘任岗位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

满足上述学历条件,可以有资格申请天津市初级职称了

副高级职称评审,需具备以下条件之一:1、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工作二年以上。2、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八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工作五年以上。3、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工作五年以上。4、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技术工作的上述相同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达到上述规定的相应年限,取得中级任职资格,并在职后取得达标学历后从事中级工作五年以上。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现状与思考

摘要: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建设目标是为快速发展的以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培养人才。

关键词: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现状

1课程体系组成现状分析

1.1通识教育课程

从逻辑上讲,一般课程基于课程配置的最基本架构,内容配置不够完整,导致后续课程缺乏先验知识点,这可能会级联累积,并影响后续课程获得的知识点的掌握。因此,一般课程内容配置的完整性、知识点掌握的稳健性是实现人才发展目标的关键。研究数据显示,学校普通教育课程的比例在24%至46%之间,这一比例相对较大,主要是因为各机构在界定普通教育课程内容方面存在差异。在其中五所学校,普通教育课程仅包括意识形态和政治教育课程、外语课程、军事体育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和人文课程。在一所学校,部分数学和物理课程被纳入普通课程,使普通课程的百分比达到45.9%。其中,每所学校普通教育课程中必修课的比例为18.9%至41.8%,选修课为1.1%至8.3%,选修课的配置增加了普通教育课程的教育灵活性和学生选择的自主性,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培训。但普通教育课程在意识形态和政治教育类别中的份额通常在8.0%至10%之间,考虑到需要新的能源科学和工程来引导学生的个人价值教育,有必要加强普通教育课程在思想与政治教育类别的份额。

1.2学科教育课程

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学科教育计划建立在基础、辐射和扩展的原则之上,应成为培养学生学科直觉、学科思维方式和专业兴趣的重要载体。然而,从提取的数据来看,与普通课程、职业指导课程和专业实践相比,对相关课程的实践反思和教育改革的报道要少得多[8]。还有人指出,学生对学科课程的评价和认识很低,这表明学科课程没有得到教师和学生的太多关注。从在研究机构建立核心学科课程来看,目前在建立新的能源科学和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时建立相关课程的要求似乎仍然不明确,学分百分比差异很大,从16.8%到31.3%不等。能源科学和工程的新专业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专业,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决定了对后续职业指导课程的理解和创新扩展,从而强调了作为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桥梁的建筑作用。有必要在课程系统中增加对学科课程设置的考虑,以及在相关课程中对教育改革的实际研究。

2课程体系设置思考与建议

2.1打造新领域核心课程,优化人才知识体系

传统与创新是培养新工程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能源科学与工程新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需要传统与创新,既要继承传统能源课程的基础,也要创新和拓宽能源学科的新方向,连接新能源产业,充分把握新能源专业的发展动态和学科方向,掌握学科在新领域和新行业的本质,从而优化人才知识结构体系。在总学分和学时的双重限制下,优化培训计划中的学习计划,完善教学内容,将传统专业课程与新领域的核心课程相结合,制定适合该领域发展的课程体系,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使毕业生拥有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2通识课程中课程思政类教育无法界定

目前的研究数据表明,尽管由于能源科学和工程新专业的地理分布特点以及新能源行业的特点,意识形态和政治教育课程在普通教育课程中的比例可以保持在8.0%至10%,专业建筑必须引导大量毕业生在项目偏远地区从事生产和一线工作。因此,在普通学位课程的教育过程中,有必要澄清课程的理论和政治教育权重,并增加课程的相关价值。

2.3多链并联的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体系

为响应新能源科学和工程职业培训目标的就业目标,“具有新能源设备生物质设计、制造和使用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工程技术人才,能够在新能源相关单位从事研究、开发、设计、施工等工作”,为响应传统和创新、交叉和融合、协调和共享作为主要路径,建立了三个课程子系统,即设计课程子系统、制造课程子系统和生物质能利用课程子系统。设计课程子系统包括机械和设计课程链和能源管理课程链;制造课程子系统包括热级设备课程链、电气级设备课程链和控制级设备课程链;生物质能利用课程子系统包括热化学课程链和生物化学课程链。

2.4课程体系架构机制规范性欠完善

该国大多数新能源专业的课程体系延续了传统能源学科的建立,在课程体系的配置中,仍然由传统学科主导,无法真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科交叉;由于领土、学校和平台发展特点的影响,每所学校提供的新能源科学和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差异很大,不利于课程体系的成熟和改进。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更科学的课程体系,以确定标准,融合,吸收专业化从传统学科向新能源专业方向的转移,真正实现学科知识点的交叉融合,促进专业课程建设的沟通和完善,实现在能源领域培养优秀新人才的目标,为“双碳”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2.5拓宽知识面,增设选修课

基于全面人才发展的需要,为了培养未来多样化和创新的工程人才,在社会科学、人文、工程和技术等领域开设了选修课程。选修课分为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程侧重于全球人才发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并适应各种社会环境的变化。专业选修课程,旨在培养实用工程技能,提高学生为研究生研究与社会就业相关的新技术的能力;强调学生知识的扩展,以及公共设备和暖通空调工程师国家专业考试的必要性。

3结论

在新的工程背景下改革课程体系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总结工程高等教育实践的经验,并不断探索时代的演变。在新的工程背景下,课程体系的改革应以课程体系为基础,服务于职业培训目标,职业培训目标服务于行业,行业满足国家需求。能源科学与工程的新专业化有效地连接了新能源产业,打开了新能源专业和新能源产业的链条。能源科学和工程领域的新专业人员正在开发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不仅是其他专业,还包括其特点。能源科学和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新改革,以适应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训国家目标的总体要求,可以借鉴其他国际和国内学校和专业的成功改革经验,结合专业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探索更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林健.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1):14.

[2]韩新月,何志霞,王谦,等.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20(2).

[3]董海鹰,颜鲁薪,李帅兵,等.基于"双思维"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分层实验教学体系构建[J].教育现代化,2020,7(21).

[4]方惠英,周昊.教学科研互动模式下的新能源人才培养——浙江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20(7).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