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职称新闻 > 上海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专业中级职称评审政策发表什么期刊

上海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专业中级职称评审政策发表什么期刊 

中华智刊网 网络日期:2023-08-28 09:30:00人气:310

上海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专业中级职称评审政策发表什么期刊

(一)中级职称评审 获博士学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在职在岗满6个月;获硕士学位,取得助工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年以上;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助工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助工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中专毕业人员不能直接申报中级,至少需提升学历至大专。

 (高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 8 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职务工作 5 年以上;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 10 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 5 年以上。

天津市初级职称申报条件:

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的,并从事拟聘任专业技术工作;

大学本科毕业的,从事拟聘任岗位专业技术工作满1年;

大专毕业的,从事拟聘岗位任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

中专毕业的,从事拟聘任岗位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

满足上述学历条件,可以有资格申请天津市初级职称了

副高级职称评审,需具备以下条件之一:1、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工作二年以上。2、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八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工作五年以上。3、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工作五年以上。4、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技术工作的上述相同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达到上述规定的相应年限,取得中级任职资格,并在职后取得达标学历后从事中级工作五年以上。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随着全球化一体化在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不断深入融合,教育国际化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人才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添砖加瓦,无疑是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化合作与交流方面所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中国高校如何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在国内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如何从实施层面切实加强学生的专业国际化,这些都需要高等教育工作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光电信息科学;工程专业;现状分析;对策

引言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第四次工业革命叠加推进,新冠疫情与贸易战交织影响,这都在深刻重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形态和创新格局。我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任务十分繁重,大量关键性零部件、元器件、材料及设备需要大量进口,尤其是电子信息行业。但是,美国政府不断对华为、中兴等高科技企业进行封杀,对我国半导体、工业软件等高科技领域实施“卡脖子”日趋频繁。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使得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的变化,也全方位改变了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环境。

一、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现状分析

(一)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脱节

由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目前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前夜,各行各业的改变每天都在潜移默化地进行,而学校设置的课程则相对具有稳定性,由此导致培养出的人才缺乏行业发展更新信息的时效性,不能及时地与社会需求接轨。其次,在国内,虽然近几年强调培养创新性工程型人才的重要性,但是在课程的设置上,创新实践型课程所占的比重仍与传统理论性课程相去甚远。导致学生学到理论知识后不能通过动手来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无法将自身所学知识很好地运用于生产实践中,更无法对其进行改进与创新。

(二)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不足

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计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背景下,创新能力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之一。高校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主阵地,就电子信息类专业而言,应将专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工程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比较突出,同时,电子信息专业的实验设备以硬件为主,但许多高校硬件实验条件相对落后,可提供给学生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材料有限,无法满足学生平时的实验需求,制约着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子信息专业,有责任、有义务为国家的建设发展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培养一批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工程师人才。

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对策

(一)加强智能型实验室建设和科研平台教学利用,丰富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层次

重视智能应用类实验室建设和科研平台的教学利用。除了常规的电子信息技术实验室建设外,还需要高度重视“图像处理及应用”“机器人技术”“智慧医疗”“智能网联汽车”等新技术加持的特色实验室软硬件平台建设。同时,院系层面还要高度重视学科建设的办学引领作用,努力加强学科与本科专业的一体化建设,充分挖掘“信号与信息处理”“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学科和科研平台的本科教学利用价值,提高其建设和使用效益。教师科研团队依托以上平台取得的研究成果,经过适当加工就可以成为其指导培养学生的案例。持续完善“多层衔接+虚实结合”实践训练体系。在“多层衔接+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基础上,依据“学生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实践训练,将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贯穿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通过丰富的应用型实验项目拓宽学生的技术视野,训练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应用创新能力,将课内实验、综合课程设计和企业见习实习三者相互结合,同时鼓励支持学生参加诸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人工智能大赛等相关学科竞赛,以确保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型专业人才。

(二)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指导电子信息类专业培养体系的构建

电子信息类专业培养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缺少先进的科学的教学理念作为指导,专业建设的规范性不足。《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工程教育认证工作规范》团体标准已正式发布,此团体标准参照国际工程人才培养的基本框架,结合中国实际,国际实质等效,明确规定了专业在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七个方面的要求,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估领域第一个被纳入国家标准体系框架内的标准。按照工程教育的理念和国家专业认证的标准要求,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制定以开展工程教育为中心的工作,以通过专业认证为主要目标的专业建设中期和长期规划,用来引领和指导培养目标、毕业生核心能力等各项专业建设具体工作,充分发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引擎作用,可以保证构建的专业培养体系标准规范、科学合理。

(三)加强师资力量的国际化

师资队伍建设的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知识和经验的教师是推动教学、科研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的最直接的力量。本专业将从两方面打造国际化的师资队伍,首先是“走出去”,即对于现有师资队伍,鼓励出国进修,到世界一流的院校去,与国外顶尖学科专家进行接触与交流,获取世界前沿光电专业信息,拓展其国际视野,增加其海外学术交流等科研经历,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从而提高自身院校的科研与教育水平。其次是“引进来”,发展健全的海外人才引进机制,以本校特色重点专业或重点实验室吸引国外专家学者,引进具有国际背景的人才作为全职教师,聘请海外知名教授学者为客座教授或来我校进行短期交流访学。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电子信息类创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现状,剖析了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以专业认证为引擎,课程思政、产教融合、素拓教育、教学团队多元联动的电子信息类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已经在部分地方高校进行了实践应用。通过应用本研究成果,工程教育质量有了很大提升,并顺利通过了专业认证。

参考文献

[1]王若琰.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与电的交响乐[J].求学,2021,(22):51-52.

[2]蒋青松,杨潇,季仁东,曹苏群.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索[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0):67-68+87.

[3]徐亚萌,苗馨卉,邹鹏.新工科背景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J].学园,2021,14(12):1-3.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