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头颈外触专业中级职称评审政策发表什么期刊
重庆头颈外触专业中级职称评审政策发表什么期刊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基本标准
一、基本条件一、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贯彻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自觉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协作精神、敬业精神和医德医风。
二、身心健康,心理素质良好,能全面履行岗位职责。
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申报医疗类、护理类职称,应取得相应职业资格,并按规定进行注册,取得相应的执业证书。
四、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申报各层级职称,除必须达到上述基本条件外,还应分别具备以下条件。
二、初级职称
医士(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区的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可视同取得医师职称;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可视同取得医师职称。按照《中医药法》参加中医医师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取得中医(专长)医师资格,可视同取得医师职称。
护士(师):按照《护士条例》参加护士职业资格考试,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可视同取得护士职称;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从事护士执业活动满一年,可直接聘任护师职称。具备大专学历,从事护士执业活动满3年;或具备中专学历,从事护士执业活动满5年,可参加护士资格考试。
药(技)士:具备相应专业中专、大专学历,可参加药(技)师资格考试。
药(技)师:具备相应专业硕士学位;或具备相应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从事本专业工作满1年;或具备相应专业大专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满3年;或具备相应专业中专学历,取得药(技)士职称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5年,可参加药(技)师资格考试。
三、中级职称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级职称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具备相应专业学历,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报名参加考试 :
临床、口腔、中医类别主治医师: 具备博士学位,并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或具备硕士学位,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后从事医疗执业活动满2年;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后从事医疗执业活动满2年;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医疗执业活动满4年;或具备大专学历,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医疗执业活动满6年;或具备中专学历,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医疗执业活动满7年。
公共卫生类别主治医师 : 具备博士学位并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公共卫生执业活动;或具备硕士学位,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公共卫生执业活动满2年; 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公共卫生执业活动满4年;或具备大专学历,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公共卫生执业活动满6年;或具备中专学历,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公共卫生执业活动满7年。
主管护师: 具备博士学位并注册从事护理执业活动;或具备硕士学位经注册后从事护理执业活动满2年;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经注册并取得护师职称后,从事护理执业活动满4年;或具备大专学历,经注册并取得护师职称后,从事护理执业活动满6年;或具备中专学历,经注册并取得护师职称后,从事护理执业活动满7年。
主管药(技)师: 具备博士学位;或具备硕士学位,取得药(技)师职称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年;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取得药(技)师职称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4年;或具备大专学历,取得药(技)师职称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6年; 或具备中专学历,取得药(技)师职称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7年。
四、副高级职称
1.副主任医师
(1)申报条件: 学历、资历及临床工作量要求
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受聘担任主治(主管 )医师职务满5年;或具备大专学历,在县级及以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受聘担任主治( 主管)医师职务满7年。
(2)评审条件 : 专业能力要求
临床、口腔、中医类别 : 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与技术规范。具有较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熟练正确地救治危重病人,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医师的能力。强化病案作为评价载体,采取随机抽取与个人提供相结合的方式,提供5-10份申报人主治或者主持的、能够反映其专业技术水平的抢救、死亡或疑难病案,加强对临床医生执业能力的评价。
基于病案首页数据,重点从技术能力、质量安全、资源利用、患者管理四个维度,利用诊治病种范围和例数、手术级别和例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单病种平均住院日、单病种次均费用等指标,科学准确评价医生的执业能力和水平。其中,中医专业还应基于中医病案首页数据,重点围绕以中医为主治疗的出院患者比例、中药饮片处方比、中医治疗疑难危重病患者数量、中医非药物疗法使用率等中医药特色指标,评价中医医师的中医药诊疗能力和水平。具体指标见附表2。
公共卫生类别: 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推广应用,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与技术规范。具有较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复杂或重大技术问题,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医师的能力。
基于参与的业务工作内容,重点考核公共卫生现场能力、计划方案制定能力、技术规范和标准指南制定能力、业务管理技术报告撰写能力、健康教育和科音能力、循证决策能力、专业技术成果产出、科研教学能力,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能力等方面,包含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分析预警 ) 报告、制定公共卫生应急处置预案和风险评估报告、业务工作计划、技术指导方案制定等内容。
2.副主任护师
(1)申报条件: 学历、资历及临床工作量要求
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受聘担任主管护师职务满5年;或具备大专学历,受聘担任主管护师职务满7年;
担任主管护师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工作时间总计不少于40周,病历首页责任护士和质控护士记录累计不少于480条(急诊、重症、手术室、血透、导管室等科室从相应记录单提取护士记录 )。
(2)评审条件 : 专业能力要求
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推广应用,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与技术规范。能够正确按照护理程序开展临床护理工作,熟练掌握本专科病人的护理要点、治疗原则,能熟练地配合医生抢救本专业危重病人。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护理人员的能力。
3.副主任药师
(1)申报条件: 学历、资历及临床工作量要求
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受聘担任主管药师职务满5年;或具备大专学历,受聘担任主管药师职务满7年;
担任主管药师职务期间,平均每年参加药学专业工作时间不少于40周。
(2) 评审条件: 专业能力要求
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推广应用。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与技术规范。能够参与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对临床用药结果做出准确分析,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处方和医嘱中出现的各种不合理用药现象,及时提出临床用药调整意见。具有指导下级药师的能力。其中中药专业还应具备中药验收、保管、调剂、临方炮制、煎煮等中药药学服务能力,能够提供中药药物咨询服务,具有中药处方点评工作能力,提供合理使用中药建议。
4.副主任技师
(1)申报条件 : 学历、资历及临床工作量要求
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受聘担任主管技师职务满5年; 或具备大学专科学历,受聘担任主管技师职务满7年;
担任主管技师期间,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工作时间不少于40周。
(2)评审条件: 专业能力要求
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推广应用,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与技术规范。具有较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复杂或里大技术问题,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技师的能力。
五、正高级职称
1.主任医师
(1)申报条件: 学历、资历及临床工作量要求
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受聘担任副主任医师职务满5年。
完成规定的工作数量要求(详见附表1)
(2)评审条件: 专业能力要求
临床、口腔、中医类别 :在具备所规定的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术,并有所专长。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具有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复杂或里大技术问题,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医师的能力。强化病案作为评价载体,采取随机抽取与个人提供相结合的方式,提供5-10份申报人主治或者主持的、能够反映其专业技术水平的抢救、死亡或疑难病案,加强对临床医生执业能力的评价。
基于病案首页数据,重点从技术能力、质量安全、资源利用、患者管理四个维度,利用诊治病种范围和例数、手术级别和例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单病种平均住院日、单病种次均费用等指标,科学准确评价医生的执业能力和水平。其中,中医专业还应基于中医病案首页数据,重点围绕以中医为主治疗的出院患者比例、中药饮片处方比、中医治疗疑难危里病患者数量、中医非药物疗法使用率等中医药特色指标,评价中医医师的中医药诊疗能力和水平。具体指标见附表2。
公共卫生类别: 在具备所规定的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系统拿握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术,并有所专长。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实践。具有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复杂或重大技术问题,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医师的能力。
基于参与的业务工作内容,重点考核公共卫生现场能力、计划方案制定能力、技术规范和标准指南制定能力、业务管理技术报告撰写能力、健康教育和科普能力、循证决策能力、专业技术成果产出、科研教学能力.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能力等方面,包含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分析预警 ) 报告、制定公共卫生应急处置预案和风险评估报告、业务工作计划、技术指导方案制定等内容。
2.主任护师
(1)申报条件 : 学历、资历及临床工作量要求
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受聘担任副主任护师职务满5年。
担任副主任护师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工作时间总计不少于35周,病历首页责任护士和质控护士记录累计不少于240条(急诊、重症、手术室、血透、导管室等科室从相应记录单提取护士记录 )。
(2)评审条件: 专业能力要求
在具备所规定的副主任护师水平的基础上,精通护理学某一专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并有所专长。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临床实践。具有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复杂或重大技术问题,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护理人员的能力。
3.主任药师
(1)申报条件: 学历、资历及临床工作量要求
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受聘担任副主任药师职务满5年。
担任副主任药师职务期间,平均每年参加药学专业工作时间不少于35周。
(2) 评审条件: 专业能力要求
在具备所规定的副主任药师水平的基础上,精通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并有所专长。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实践。具有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复杂或重大技术问题,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药师的能力。其中,中药专业还应具备中药验收、保管、调剂、临方炮制、煎煮等中药药学服务能力,能够提供中药药物咨询服务,具有中药处方点评工作能力,提供合理使用中药建议。
4.主任技师
(1)申报条件: 学历、资历及临床工作量要求
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受聘担任副主任技师职务满5年。
担任副主任技师期问,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工作时间不少于35周。
(2)评审条件 : 专业能力要求
在具备所规定的副主任技师水平的基础上,精通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并有所专长。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实践。具有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复杂或重大技术问题,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技师的能力。
六、工作业绩要求
以下业绩成果可作为代表作 :
(一)解决本专业复杂问题形成的临床病案、手术视频、护理案例、应急处置情况报告、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等。
(二)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形成的与本专业相关的技术专利。
(三)结合本专业实践开展科研工作形成的论文等成果。
(四)向大众普及本专业科学知识形成的科普作品。
(五)参与研究并形成的技术规范或卫生标准。
(六 )人才培养工作成效(包括带教本专业领域的下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所承担教学课题和所获成果等)。
(七)其它可以代表本人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的标志性工作业绩。
耳鼻喉头颈部手术的护理配合
【摘要】 目的探析耳鼻喉头颈部手术的护理配合及体会。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月ASAⅠ~Ⅱ级在我院行耳鼻喉头颈部手术的76例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麻醉综合护理配合,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拔管时间、清醒时间以及首次自主呼吸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为耳鼻喉头颈部手术患者实施麻醉综合性护理配合,效果显著,可保障患者手术安全,促进术后康复。
【关键词】 耳鼻喉;头颈外科;护理配合;体会
耳鼻喉科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特别是在中国,耳鼻喉疾病的发病率在世界上排名第一,据统计[1],中国的耳鼻喉科患者约占全球人口的80%,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不小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微创手术在耳鼻喉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为了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除了与医生的专业技能和足够的术前准备密切关系外,精心的围术期护理与良好的医护配合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2]。由于耳鼻喉头颈部手术范围较小,需要手术室护士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与灵活的专业技巧,本研究旨在探讨耳鼻喉头颈部手术的期间的护理配合措施,以期保障患者手术成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月ASAⅠ~Ⅱ级在我院行耳鼻喉手术的76例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男24名,女14名,年龄为31~63岁,平均 (47.65±7.48)岁,其中耳科疾病13例,鼻科疾病共11例,喉科疾病共10例,头颈部4例;观察组患者男22名,女16名,年龄为29~62岁,平均 (47.89±7.51)岁,其中耳科疾病12例,鼻科疾病共13例,喉科疾病共8例,头颈部5例;所选患者心肝肺肾及血常规、凝血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3],同意行手术治疗,既往无阿片类药物应用史、无酒精滥用史及精神病史,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所得数据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护理,包括完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医师,传递所需物品,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在无异常情况下妥善护送患者回到病房。
观察组采用综合麻醉护理,具体如下:(1)术前:①心理准备:患者住院时,了解其基本信息,检测各项生命指标,主动与患者交谈,评估其心理状态,指导呼吸放松法,缓解压力;此外,嘱患者多休息,吃水果,绿色蔬菜,避免便秘。②物品及患者准备:手术开展前,护理人员准备相应的手术器材设备,并要进行性能检查以确保正常使用,同时要准备必要的药品;此外,应准备好紧急打开气道,例如:口咽通气道,气管切开术等。③环境准备:保持患者所在病房的干净、舒适,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辅助患者能够保证充足的卧床休息。(2)术中全麻准备期:①静脉通道的建立,为确保麻醉和手术给药,补液等需要,应正确建立静脉通路,并可使用静脉插管确保麻醉抢救药物的方便使用确定静脉通道,严遵医嘱输液;在协助麻醉师成功穿刺后,应及时完全覆盖穿刺部位的无菌应用,并标明穿刺时间,并在完成后进行全面检查。②监测动脉压,应协助麻醉师选择穿刺部位,并根据成人或儿童选择合适的动脉套管针。成功完成穿刺后,还需要协助连接肝素浸润性动脉监测仪,检查性能和通畅情况,并监测血压。③准备药物进行诱导,检查药物的名称和有效期,并根据医生的建议准备药物剂量。(3)术中操作期:由于耳、鼻、咽喉和颈部的操作范围小,一些组织结构很深,并且手术区域通常很难暴露。巡回护士应及时调整无影灯位置以提供清晰的术野照明,器械护士应熟悉外科手术。良好的手术配合能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应事先准备外科医生所需的手术或项目,以提高手术合作的效率。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拔管时间、苏醒时间、首次自主呼吸时间。②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全文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将数据资料分为两大类,即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检验方式为卡方值(χ2);计量资料用(±s)表示,检验方式为t值,最终以P值是否小于0.05判定其有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基本情况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观察组在拔管时间、清醒时间以及首次自主呼吸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对比(n=38,min)
组别 |
拔管时间 |
清醒时间 |
首次自主呼吸时间 |
观察组 |
8.9±1.5 |
8.1±1.2 |
7.4±1.5 |
对照组 |
8.0±1.3 |
7.2±1.4 |
6.2±1.6 |
t |
10.331 |
8.552 |
7.356 |
P |
<0.05 |
<0.05 |
<0.05 |
2.2 对比两组不良反应
观察组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n=38,例(%)]
组别 |
胃肠道反应 |
头晕 |
嗜睡 |
呼吸抑制 |
合计 |
观察组 |
1 |
1 |
0 |
0 |
2(5.26) |
对照组 |
2 |
1 |
2 |
1 |
6(15.79) |
χ2 |
0.331 |
||||
P |
<0.05 |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不同的护理配合措施后,两组在术后恢复进程以及不良反应上出现较大差异,即观察组在拔管时间、清醒时间以及首次自主呼吸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实施麻醉综合护理能够有效保障患者安全,消除一切不利于手术顺利进行的危险因素。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还发现在操作过程中应该做以下几点,以提高操作的安全性:(1)在手术前准备常规急救物品,检查救援药物是否完整是非常重要的。(2)麻醉应正确及时给药,以防止患者因牙垫的支撑而窒息。麻醉师和麻醉护士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3)全麻下口腔和鼻腔气管插管时,麻醉护士应提供良好的插管条件,手术床的高度和角度可根据麻醉师的要求进行调整。在插管困难的情况下,有必要积极充当插管器的第三只手,并输送纤维支气管镜,插管钳和特殊气管插管器械[3]。(4)在麻醉手术过程中,护士应掌握输液和输血,并应观察是否有任何不良反应和渗漏并及时记录。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手术过程和患者病情变化,需要根据麻醉师的麻醉目标和计划随时调整护理措施。(5)在操作过程中改变位置时,注意防止各种导管脱落或移位。(6)急救的护理配合:因为患者容易出现影响患者麻醉期间生命安全的各种因素,如热源反应、血容量减少、血压降低等,麻醉护士应密切观察麻醉前、麻醉期间和麻醉后的各种反应,并配合麻醉师进行抢救工作。
综上所述,为耳鼻喉头颈部手术患者实施麻醉综合性护理配合,效果显著,可保障患者手术安全,促进术后康复。
参考文献
[1]朱倬云.舒适护理在喉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7,(4):1006-7256.
[2]王德辉.鼻腔鼻窦恶性肿瘤鼻内镜手术的新进展[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22,(2):1671-2420.
[3]胡蕾.耳鼻喉部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心理护理[J].健康研究.2021,(2):1674-6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