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休闲体育专业中级职称评审政策发表什么期刊
上海休闲体育专业中级职称评审政策发表什么期刊
(一)初级教练
1基本掌握体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技能,了解体育项目训练领域国内外现状发展趋势。
2能够较熟练运用训练教学方法、手段,具备完成体育项目基础性训练比赛任务的实际能力。
3.具备大学专科学历、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从事体育教练工作满1年,经考核合格;或具备硕士学位。
(二)中级教练
1.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和知识、技能,熟悉体育项目训练领域(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任现职以来在本专业领域独立撰写高质量的业务工作方案。
2.具备完成较复杂体育项目训练任务的实际能力,并获得下列成绩之一(博士学位除外):
(1)训练2年以上的运动员获全国最高水平比赛前3名或2次全国最高水平比赛录取名次。
(2)训练1年以上的运动员,向上级训练组织输送对应的积分不少于16分(其中向市属二线、一线输送积分不低于12分),并获得市级最高水平比赛前3名。
3.具备培养、指导初级教练的能力。
4.具备大学专科学历,取得初级教练职称后,从事体育教练工作满5年;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取得初级教练职称后从事体育教练工作满4年;或具备硕士学位,取得初级教练职称后从事体育教练工作满2年;或具备博士学位。
(三)高级教练
1.具备国内领先的训练理念,对推动所从事运动项目的发展做出较大贡献,在本市体育行业内具有较高的专业影响力。
2.较系统掌握体育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本项目训练的前沿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本项目训练竞赛有较深入的研究,任现职以来至少有1项体育训练方面的代表性成果。
3.长期从事体育训练工作,业绩比较突出,并获得下列成绩之一(集体球类项目可适当降低标准):
(1)训练2年以上的运动员,或训练2年以上的运动员输送后4年内获得下列成绩之一:
①奥运会前8名。
②世界锦标赛或世界杯赛(总决赛)等世界大赛前6名。
③亚运会或全运会前3名。
④亚洲锦标赛、亚洲杯赛(总决赛)或全国最高水平比赛冠军。
(2)训练1年以上的运动员,向上级训练组织输送对应的积分不少于32分(其中向市属二线、一线输送积分不低于24分),训练或输送的运动员获得下列成绩之一:
①奥运会前8名,或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总决赛)等世界大赛前6名或亚运会前3名。
②全运会前3名或全国最高水平比赛冠军。
③世界或亚洲青少年最高水平比赛前3名。
④全国青少年最高水平比赛冠军且1次前3名。
4.具备培养、指导初、中级教练的能力。
5.取得中级教练职称后,从事体育教练工作满5年;或具备博士学位,取得中级教练职称后从事体育教练工作满2年。
(四)国家级教练
1.具备国际领先的训练理念,对推动所从事运动项目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在全国体育行业内具有较高的专业影响力。
2.系统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和知识,全面掌握体育项目训练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本项目训练竞赛有深入的研究,任现职以来至少有2项公开发表的体育训练方面的代表性成果。
3.长期从事体育项目训练工作,业绩突出,并获得下列成绩之一(集体球类项目可适当降低标准):
(1)训练2年以上的运动员,或训练2年以上的运动员输送后4年内,获得一次奥运会前3名,或2次奥运会前8名,或多次世界、亚洲、全国最高水平比赛冠军。
(2)训练1年以上的运动员,20名输送至上级训练组织,其中有5人进入国家队(无国家队项目须有5人代表国家参加世界和亚洲最高水平比赛),获得2次奥运会前3名,或3次奥运会前8名,或多人获得世界、亚洲、全国最高水平比赛冠军。
4.具备培养、指导高级及以下教练的能力。
5.取得高级教练职称后,从事体育教练工作满5年。
休闲体育专业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摘要:高校的休闲体育,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提出并践行了 "把协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的原则。坚持对接高端、服务地方、协同创新、打造品牌的创新发展理念,满足专业、职业、产业和学生就业创业的发展需求,与业界、学界、政界互动,形成了产教融合、政企合作、政企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从改革实践和培养环节入手,把课堂搬到一线,实行 "八大组合 "模块化课程体系相互支撑,创新 "联合"、"签约"、"基地"、"战略"、"互补 "等 "五位一体 "人才培养机制的协调。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教育条件,将休闲体育专业协同创新能力培养理念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规格,科学设计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吸引外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 "研究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 "综合保障相互衔接的协同创新系统培养机制,确保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休闲体育,协同创新,人才培养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5万亿元[1],并相继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等国家政策,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协调人类健康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休闲体育领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国民休闲娱乐状况调查(2020)》,中国人最常选择的五大休闲活动是休闲娱乐、社交娱乐、体育娱乐、旅游娱乐和竞技娱乐。这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体育休闲已经成为广大民众不可或缺的健康休闲活动。因此,高校需要加快对休闲体育人才的培养。然而,与 "协同创新 "的特点相比,在培养理念、培养途径和保障机制上还存在差距。如何促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提高新时期体育院校的办学效益。
一、休闲体育专业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特色
综合管理和利用资源,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吸纳优秀教育资源。以优质的师资力量,吸引更多优质人才进入社会。提出并践行 "创新能力的共同发展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的理念。休闲体育学院旨在培养德才兼备、基础扎实、口径宽广、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根据广东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需求和广大群众的实际,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的改革,结合国情、省情、校情和专业情况,坚持高科技、本土化和协同创新相结合的创新发展理念,把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涵,通过 满足学生专业、职业、产业、就业、创业的发展需要,与产业界、学术界、政策界互动,产教融合,政企合作,开展政企联合创新,实现互利共赢。这就解决了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教育系统其他部分的差距和不能有效结合的问题。坚持协同创新的内在要求,推进休闲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改革 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现教师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是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科技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召开了一系列座谈会,邀请专家和行业精英座谈,紧紧围绕国家体育质量标准,对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特别是从行业角度对休闲体育人才的结构需求。注重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拓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有效促进学生知识认知、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融合,形成实践能力发展和提升的有效路径。1. 开设专门课程,培养学生课余时间的体育技能。比如对于课程的安排,必修+选修。对于选修来说,可以进行多一些的选择,并且可以不限制选修的名额和科目,学生可以自主的多进行选择。2. 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强调实践教学形式的多样化。3.实践教育与创新的结合,不断的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4.多方面的培养学生,不是只专注与一个方面,也不是只在一个方面进行发展,多培养优秀的学生。
二、体育学院与校外企业等机构进行联合培养
这需要的合作共赢的模式,与一些需要的企业进行合作,目的为了更好的可以输送休闲体育的人才,加大对于人才的培养。而且可以增加一些对资金方面的投入,可以有更好的未来发展前景。
好的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教学实践基地对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素质教育和教学实践基地不仅是学生掌握技能、提高能力的重要平台,也是教师深化实践、提升理论知识、开展研究和应用技术的重要舞台。相对稳定的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同时借助企业的人才、技术和设备优势,使我校学生能够深入生产第一线,了解企业交流,体验企业文化,进行现场课程教学、专业实习、在职实践,创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要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开展员工培训。这种模式立足于企业和部门的优势,充分利用培训资源。形成了校企深度融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高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提高休闲体育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休闲体育专业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成效
有专门的就业指导部门,对于学生在毕业之前的找工作,有提前的就业辅导,并且会有一对一的服务,给学生提供提前的模拟面试,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提供有效的帮助。大学建立了 "管理、教育、领导、服务 "相结合的用人制度。学校建立了集 "管理、教育、指导、服务 "于一体的就业体系。通过提供全面的就业指导、职业规划和就业能力教育课程,以及各种就业能力教育活动,指导学生在当地找工作。学院加强网络建设,建立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信息库,定期在官方网站、QQ群、微信、微博上向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发布信息,提高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服务水平。
良好的用人机制,和良好的就业保障,不光是对于学校培养人才的有效促进,而且对于学生来讲,也可以加大学生对于休闲体育的喜欢,也推动了更多的学生选择和加入到这个专业当中来。
四、休闲体育专业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对于前几年的经济大环境不够好,对于企业的内在动力不足,而且对于企业的本身来说,发展不够好,资金不足,而导致企业在选拔人才的时候,给到的薪水不够高,对于很多人才因为资金问题没有办法进行录用。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肯定是利益至上,为了企业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有效的保障。企业也是需要优秀的人才,来保障企业的未来的发展。对于目前有的一些高校来讲,休闲体育专业的学生,自身的实力不够,没有有效的知识储备,导致综合素质没有办法企业的需求,在未来的发展方面也是存在的一些问题。还有这也需要老师,学生,社会的共同努力,单纯的依靠一方的力量,很难实现。通过各方的持续的努力,这也是检验学生四年的一个学习的成果,很难在一两年的学习当中立刻的见到效果,所以也需要学生来加大相对应的付出,多投入一些时间和经历,来帮助拿到共赢的结果。促进自身和发展和企业未来的共同发展。
五、总结
休闲体育专业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对于当今社会的发展来说,也是非常重要并且关键的一步,在未来的发展当中,对于人才的培养,也是国家的重心。对于目前的高校来说,如何更好的培养和像社会输入高质量的人才,是未来的发展当中的重心。不断深化改革,不断的创新,对于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状况,可以在后续的发展当中,不断的去提高,当然也需要学生,家长,老师和社会,更方面的共同努力,来实现更好的发展,单纯的靠一方的力量肯定是行不通的。
参考文献:
[1]王茜.产教协同育人视角下的高校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19(07):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