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农业推广论文 > 农职院校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创建

农职院校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创建 

日期:2020-02-02 04:10:14人气:1585

一、构建推广服务体系,完善学校教育体系

以农职院校为主体,设立农业推广中心,作为学校开展推广工作的领导机构,下设推广基金中心、示范基地建设与管理中心、网络信息服务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学生科技服务中心、培训中心等机构,逐渐形成一套完善的推广服务体系,作为农职院校进行农业推广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力量,如图1所示。推广服务体系要管理有序、分工明确,保证推广过程中各环节的有效运行,并形成良性循环,以学校推广服务工作带动教学的发展。

二、创新组织管理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

农职院校开展农业推广工作过程中涉及多个机构,包括相关院系、推广处、科技处、研究所等。这些机构由于责任分散,严重缺乏相互间的统筹协调,必须创新管理模式,整合资源,打破多头管理的局限,提高资源利用率。根据农职院校的现有资源,积极创造新条件,采取多种创新模式进行管理模式改革。模式一:在学校现有的体制框架下,实施校长负责制。校长是推广工作的最高领导,将推广责任分配给多位副校长负责,各位副校长分工明确,同时保持相互沟通、交流、协调并形成监督的习惯。模式二:成立农业推广基金中心。主要负责设立并管理学校用于推广的发展基金,基金主要来源于学生学杂费的5%,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费的80%(除培训教师的培训费外)以及财政拨付的专项推广费等。基金的管理通过建立推广专项资金专户,由计财科代管,各项推广支出按照年中、年末等不同固定时段向校计财科报送资金使用情况,以便有效汇总和决算。中心负责人要在年底对资金使用状况进行审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

专业设置关系到农业推广工作的推广内容,因此要从单一的粮食、作物栽培专业发展成为种养、经营、管理、加工等配套的一体化专业体系;把传统的家庭经营向园林花卉、无公害蔬菜栽培、特种动物养殖、生物制药、农村能源、旅游观光农业等专业方向过渡。进而使专业设置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既可以扩大招生量,同时可以使推广内容更加全面,更能满足农民的需要。专业设置和调整优化,除了适应性,还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学校要对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趋向、农民需求状况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更有利于学校开展农业推广工作。

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保障农业推广工作的质量

建设一支实践技能强、教学水平高、德才兼备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是保障农业推广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学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采取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参与当地农业技术工作的全过程,安排青年教师参加农业推广工作,并将此严格纳入对青年教师的评价标准之中;学校教师与推广机构的推广人员进行适当的人员交流,通过“交换工作”的方式来促进教师推广技能的形成;建立推广师资基本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中心,对农业类高校毕业生、志愿从教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使他们从一进校就接受“双师型”培训。

五、制订相关激励机制,调动推广专家积极性

农职院校的专家教授是农业推广的重要队伍,但由于受观念影响及市场经济时代的现实冲击,越来越多的专家不愿主动参与到农业推广工作中去。为此,应该积极借鉴国外经验,制订相关激励机制。方案一:制订物质奖励政策。经过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办公室检查、考核、评比,对出色完成推广任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显著的项目组和个人,给予表彰,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奖励资金从“农业推广基金中心”经费中支出。方案二:实施成长晋升政策。主要包括加大推广人员进修、外出培训学习、出国等机会,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上给予政策倾斜。对于农业推广人员来说,最有吸引力的应当为职称与职务的晋升。高校的职称与职务评定都有严格的专业技术评聘办法,如果将科研成果、论文、专著、外语水平等硬性指标适当放宽,而将推广获得的经济效益作为晋升的主要指标,适当地破格晋升,这种倾斜政策可以激发众多专家走出校园,走向田间。

六、依托推广项目,建立示范基地

众所周知,基地是学校的试验站,也是农业推广的重要途径。纵观许多农业高校、农职院校能在推广工作中表现突出,其成功的法宝之一就是因为建立示范基地。如,陕西杨凌职业技术院校的“依托推广项目,建立示范基地”,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机遇,从纵向和横向同时入手。纵向上:积极组织申报国家有关部委、陕西省科技厅、农业厅、林业厅、水利厅和杨凌示范区等科研计划项目;横向上:积极开展协作,分别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彬县人民政府、国家佛坪自然保护区及相关涉农企业开展科技合作,争取参与项目。

七、严格把关科研项目,实行责任追究制

一个完整的农业科研项目,不仅要研究出实用的科技成果,更要将成果送到农民手中,实现较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借鉴美国的赠地学院,即政府提供土地和经费,学校承担研究与推广,如果科研成果用不到农村,产生不了效益,追究相应责任。虽然我国的推广模式与国外不同,但现在一些农职院校开展农业推广工作的试验与探索,已经说明技术的拥有者和推广者应该是同一批人。对于农职院校的科研推广项目,也应该学习美国严格把关的做法,科研项目的完成需要严格审核,科研成果不代表项目完成,而应该跟踪到农民,把科技知识成果送到农民手中,课题才能算完成。在为项目评奖、专家晋级的时候,需要提供出推广的面积,农民受益的相关数字等来证明推广工作是否完成。如果没有完成推广工作,建议实行责任追究制,首先对项目首席专家实行责任追究,其次对项目内部也要按责任大小进行追究。

八、建设“生态校园”,搭建推广平台

“生态校园”是一项创新工程。2005年在原陕西省委副书记范肖梅的倡导下,专家结合农村学校实际,提出实施农村生态校园示范项目。其初衷是让农村孩子喝上鲜奶增强体质,改善学校的办学环境和条件。而发展到现在,这一举措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农业推广平台。农职院校可以学习建设“生态校园”,搭建环保、便捷的推广平台。学校可以依托丰富的科技资源和成果,结合地区产业发展战略,选择几大主导产业为突破口,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利用学校废物资源,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推行“果园生草、学校养羊、学生喝奶、改厕治污、处理粪便、生产沼气、沼液肥田”的生态循环模式[1],建立生态校园。不仅可以改善学校的办学环境和办学条件,而且实现了节约资源、学生素质提高、农民参与积极的效果,成为真正有效的农业推广平台。还可以一改过去农民对学技术不热心、对专家下乡推广农业技术没兴趣、对参加培训不积极等被动状态,从而有力地推进农业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