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下的城市公园规划策略
摘要:随着党中央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文明建设受到空前重视。城市公园在促进城市内涵集约发展和品质提升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本文重点指出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城市公园规划应重点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和居民健康三个方面,并结合株洲市雪峰岭城市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项目,基于生态文明理念提出生态保护、城市修补和健康促进三大策略,规划人与自然、社会三者共生共荣的城市公园。
关键词:生态文明理念;城市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生态修复;城市修补
1引言
党中央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理念,进一步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更是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高度重视尊重、顺应与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客观规律。城市公园在促进城市内涵集约发展和品质提升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的背景要求下,在城市公园规划建设中应该如何贯彻生态文明理念,正确协调好人与自然、社会三者共生共荣的关系是本文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2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城市公园规划
2.1生态文明理念导入
生态文明理念必须加强尊重、顺应与保护自然的基本原则,正确处理好绿色、循环与低碳发展的实施路径,客观遵循人与自然、社会共生共荣的客观规律。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城市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旨在建设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本文结合株洲市雪峰岭城市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对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城市公园规划进行研究实践,通过生态修复策略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通过公园修补策略来达到人与社会和谐共处、通过健康促进策略来实现人与人之间和谐共进。
2.2城市公园规划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1)加强生态修复。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生态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生态学等相关理论,采取植被修复、景观美化、生态恢复等修复工程措施[3],针对不同的区域和生态要素进行修复设计,从而达到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目的,提升生态与城市的和谐共生关系。(2)注重城市修补。城市公园作为独特的城市绿地基础设施,能够直接影响城市整体功能的发挥,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城市公园修补是城市修补的基础,是基于“更新―织补”的理念。(3)关注居民健康。近年来,部分学者从城市公共空间营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索,证明城市公共空间能够有效促进居民交往,城市公园绿地在缓解人们的精神压力,增强身心健康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项目概况
项目基地位于株洲市石峰区,轨道科技城中部,是石峰千亿轨道交通科技城核心生态资源,距离市中心11km,约10min车程。基地规模126.85公顷,紧邻田心东站,与中车集团、职教城、田心居住片区相邻。项目基地地形地貌呈现“八分林田水,一片山青秀”的空间格局。
4生态文明理念引导下的设计思路
生态文明理念引导下的城市公园规划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基本思想,贯彻“生态、绿色、低碳、健康、共享”的设计思路,在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注重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市公园规划建设中,促进人与自然、社会三者和谐共处。
5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规划策略
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城市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从加强生态修复、注重城市修补和关注居民健康三个方面入手,提出生态修复、公园修补略和健康促进三个策略。
5.1生态修复策略
(1)植被系统修复。针对项目基地现有的生态问题,植被系统修复主要从道路边坡植被修复、挡墙垂直绿化植被修复、采石场边坡植被修复三个部分展开。道路边坡植被修复是根据不同的道路坡度采取不同的修复方式,小于25°的低缓边坡可人工填土,加厚土壤,使贫瘠的坡地变肥沃,给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25°~45°之间的边坡可采用修筑生态挡墙,挡墙内填土的工程措施;45°~65°之间的边坡可采用挂网喷混绿化技术;>65°高陡及垂直边坡则采用生态袋,局部修建V型植生盆,结合挂网喷混绿化。挡墙垂直绿化植被修复是根据区域内现存大量坡度大小不一的坡地,选用两种挡墙的垂直绿化,配合景观挡墙处理形式。①坡度较小的直立挡墙,则对其立面进行覆绿,进行喷播混合草种、在挡墙的下部种植景观树种结合攀爬类植株进行双重遮挡或在挡墙的顶部种植灌木或小乔木,形成多重式的绿化景观面。②坡度较大且长的阶梯式挡墙进行分层绿化,种植品种不一的景观灌木,打破过于直立的景观绿化形式,体现丰富多样的绿化形式。采石场边坡植被修复主要有两种修复方式:①一部分裸露的边坡保留原状,尊重其历史真实性,用以警示后人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其余裸露区域利用退台处理,增加绿植构建新的生物群落,最终形成多层次、多纵深空间的矿坑花园。②植被网护坡,坡面上形成具备自我修复功能的的防护网而进行加固,从而降低暴雨径流等风险对边坡的侵蚀,提升一定的稳定性。(2)植物景观设计。主要为了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公园的观赏性,项目基地四个地块分别打造不同主题风格的景观。1号地块植物种植设计展现了株洲与中车发展的历史轨迹,保持现有的自然状态的基础上,优化部分林相树种结构及绿化休闲环境,植物景观种植设计强调线性、带状引导性种植模式。大中型乔木造型以挺拔、直立型为主要优势树种。植物选择主要为早樱、乐昌含笑、鹅掌楸等骨干树种。2号地块在保护核心区域森林植被的基础上,植物种植设计除保育、抚育、林相改造外,重点针对户外运动区域、矿坑(生态修复示范点)为主题的有益康养、运动的植物配置;植物选择主要为榉树、香樟、栾树、金源樱花为骨干树种。3号地块以生态修复和林相改造为主。植物选择主要为香樟、鹅掌楸、梧桐为骨干树种。4号地块紧邻城市社区,并与部分城中村相连,具有着强烈的生活气息,植物景观强调充满公园休闲类景观,既重视城市风情,又强调郊野气息,植物景观种植既粗矿又典雅精致。植物选择主要为香樟、杜英、梅花、榉树、紫玉兰、合欢等为骨干树种。(3)生态驳岸设计。综合考虑水系的亲水性及安全性等要素,标高允许,生态环境敏感或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驳岸以自然生态驳岸为主,坡度设置在30°左右,主要种植亲水植物,形成生态草坡,以稳定驳岸。
5.2城市修补策略
(1)海绵城市。考虑到城市内涝、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等潜在风险,规划提出海绵城市理念,改变传统城市建设理念,贯彻城市低碳绿色循环发展,沿道路设计生态植草沟蓄积雨水;主要节为潮湿的土壤非常好的生长,不耐积水,对酸碱度反应较为敏感,一般在微酸性的土壤中生长。(11)木麻黄。木麻黄的根部有着共生的根瘤菌,使得其在贫瘠的沙质土壤中快速生长,促进贫瘠土壤改良。木麻黄的生长速度比较快,抗风能力强,不惧怕沙埋,奶盐碱性强,根系非常的发达,是深沪湾防护林的重要树种。木麻黄是一种强阳性树种,喜炎热气候,耐干旱、贫瘠,具有非常好的抗盐渍和耐潮湿性能,但是并不耐寒。(12)构树。构树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的特点,分布范围比较光,很容易繁殖,并且其热量比较高,根系非常发达,侧根分布比较广,生长比较快,耐修剪,是一种强阳性树种,有着非常好的抗污染能力。(13)桉类,又被叫做尤加利树,是对桃金娘科类植物的统称,属于常绿型的高达乔木,大约有六百种类型,我国现在有八十多种,一般生长在阳光充足的平原、山区以及道路两旁,生长速度快,耐贫瘠,有着非常好的绿化效果。此种类型的树种通常在年降水量500mm的区域,超过1000mm会生长的更好,适应在酸性红壤中生长,土层深厚、疏松区域生长更加良好。
6结语
晋江深沪湾是福建省深沪湾的重要区域,是国防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长期的发展中受到海风、海雾以及风暴潮的影响,给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加强防护林建设,做好防护林树种选择,保证防护林功能的有效发挥。文章中分析防护林树种选择的影响因素,结合树种选择原则,优化防护林树种选择。
参考文献:
[1]缪德山.浅析深沪湾防护林优良适生树种造林效果[J].现代园艺,2018(13).
[2]刘焕婷.林业生态建设中树种选择及质量控制[J].防护林科技,2018(7).
[3]关健超,韦立权,陈丽,覃良伟.广西海岸情况及防护林树种选择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17(3).
[4]陈建南.晋江深沪湾风口不同滨海树种造林试验初报[J].绿色科技,2017(15).
[5]杨东,万福绪,顾汤华等.上海海岸防护林造林树种的选择[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
[6]尚武.防护林体系树种选择[J].农村科技,2014(9).
作者:皮微 高瑜 单位:株洲市规划设计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