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农产品论文 > 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

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06-22 10:20:00人气:687

摘要:党的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目前乡村人才队伍存在总体规模偏少、整体素质偏低、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文章结合这些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助力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对策建议

1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演变

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相关部委出台了系列支持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表1)。这些政策实施体现了国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智力支撑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依据。

2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

人才问题一直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虽然在国家各类政策指导、扶持和推动下,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制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人才瓶颈依然存在。

2.1乡村人才队伍总体规模依然偏少

改革开放以来,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78年的82.08%下降至2018年的40.42%,乡村人口总量从1978年的7.9亿下降到2018年的5.64亿[1]。另外,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在2018年度重要研究成果会上指出:截止2016年末,全国实用人才总量接近1900万,不足乡村就业人员总数的5%。据统计,目前农业科研人才、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农村生产型人才、农村经营型人才、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以及新型职业农民等各类人才占农村常住人口比例不足6%,难以带动庞大的农村人口发展乡村大局。

2.2乡村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依然偏低

据2016年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在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43.4%,初中文化程度占48.3%,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占7.1%,大专及以上占1.2%,仅具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比高达91.7%[2]。占农村常住人口比例不足6%的乡村人才队伍中,绝大部分学历偏低,一般只参加过短期的技术培训,系统知识薄弱,对新技术、新信息的吸收、消化与接收能力不能适应乡村振兴建设要求,仅能在农业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农技推广人员指导下开展粗浅的日常工作,难以站在当地发展的角度主动性作为。

2.3乡村人才队伍后备力量依然不足

乡村人才队伍自给和外部输入能力明显不足。一方面,“走出农村”依然是社会主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持续增加,而诸如大学生村官等乡村人才逐年减少;另一方面,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各地农校并入职业技术学院后,涉农专业萎缩2/3,生源减少近60%[3],据统计,农科大学生毕业人数占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总量比例从1997年的3.6%降低至2015年的1.7%;同时,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上升到13.26%,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比城镇人口老龄化高出3.29%[4],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与乡村振兴要求不协调。

2.4乡村人才培训与实际需求依然脱节

在农村经济多元化、多层次化的大形势下,我国乡村人才培训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目前培训内容还是以生产技术为主,培训方式还没有脱离传统单一的培训模式,即“黑板式”教学[5]。培训的内容、方式和层次还不能适应职业转换的需求,乡村人才往往处于被动接受培训工作,在各方交叉重叠、缺少统筹协调的培训计划下,乡村人才接受的知识多且杂,而部分培训内容与当前实际发展需求脱节,导致“学无所用、学不知怎么用”的现象依然存在。

2.5乡村人才激励机制依然不健全

现阶段,乡村人才待遇普遍偏低,与实际业绩、贡献不相符;乡村人才认定和评价标准与实际联系不紧密;乡村人才认定结果效力不强,得不到社会普遍认可;诸如此类的乡村人才激励机制依然是制约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因素。同时,乡村工作、生活、上学、就业条件较差,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制约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因素。吸引力不强、公共服务缺乏、创新创业环境差、资金风险大等问题依然突出。

3乡村人才队伍问题的对策建议

人才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总要求,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乡村人才“引、培、留”三难问题,致力于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适应乡村振兴的人才集群[6]。

3.1强化组织领导,形成统一认识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人才的引进、培养、管理都离不开党组织的领导,坚持党管人才,把乡村人才振兴作为全党共同目标,多方协同,健全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负责、组织部门和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乡村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做到认识统一、步调统一,才能真正发挥好人才振兴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智力支撑作用。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发展目标,按照政府主导、高校输送、企业与科研院所带动、乡村自给等方式,通过构建乡村人才振兴政策框架,完善乡村人才引进、培育、评价、激励机制,引培一批满足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的乡村人才队伍。

3.2发展特色产业,吸引汇聚人才

结合实际,制定乡村振兴重点发展领域,建立一批农业产业、科技产业、文化产业等示范园,加大龙头企业引注力度,突出地方自身优势(例如气候、交通、文化、民风等),形成特色鲜明又适宜当地发展的产业,达到汇聚和吸引人才的效果,让这些人才主动发挥作用,形成示范效应,汇聚和吸引更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只有人才愿意参与乡村振兴,才能从当地实践中发现适合自己的创新创业道路,才能真正发挥人才在乡村振兴战略“主人翁”作用。因此,发挥好优势产业先行军作用,统筹发挥外部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优势,通过重点领域辐射,逐步铺开“周边产业”,才能形成乡村振兴一盘棋。

3.3结合实际需求,促进人才回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人才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并对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和掌握,结合乡村发展的实际需求,采取可靠的策略来促进乡村人才回流[7]。要拓宽人才回流渠道。一方面鼓励进城务工人员、本地生源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军人等返乡创业就业[8],允许将其户籍关系及党组织关系迁回农村;另一方面,鼓励社会贤达返乡,他们不仅能为美好乡村建设出谋划策、聚集资源、躬行实践,而且还能以自己的见识及生活方式垂范乡邻、传播文明、改善乡村风气,以自身威望和身份超脱的特殊地位,影响乃至监督基层乡镇干部为民办事,同时他们生活于乡土,还能促动城市子女及亲戚朋友频繁往返乡村,为农村带来更多的人流、物流及资金流等[9]。

3.4推进人才培育,提升人才素质

完善农村人才培育机制,着力构建“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农户”[6]协同化培育模式。一方面,大力发展具有多层次的涉农专业体系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并组织科技示范户、专业大户骨干、农村干部开展学历培训以及实用科技知识培训。另一方面利用高校或科研院所建立农村科技培训站,免费提供培训服务,传授农民一技之长[10]。同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例如致富带头人经验交流、相关力量广泛筹集资金,带动人才开发,切实提升基层人才综合素质。

3.5优化人才环境,搭建创业舞台

总书记指出,“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没有创新平台和环境,人才就是无本之木,乡村人才引进关键是要留得住人才。深化农村改革,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挥乡村人才助推乡村振兴的主体作用,创造出适合各类人才发展的大环境,在待遇、住房、职称子女上学、医疗等方面向乡村人才倾斜,对于一线乡村挂职干部在提拔上给予优先,对长期扎根基层一线、贡献突出的乡村人才,可适当放宽学历和任职年限要求,激励优秀乡村人才扎根基层、建功立业。总之,“干事创业,关键在人”。只有深化乡村人才振兴,在人才素质、人才激励、人才引培等方面下大功夫,才能为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提供智力支撑,才能为早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助力。

参考文献

[1]何晓.以人才振兴促乡村振兴问题思考.农村•农业•农民,2019(8):19-21.

[2]戚莹,赵甜甜,陈路斯.乡村振兴中农业科技人才现状分析与对策.江苏科技信息,2019(15):38-40.

[3]王晨光.乡村振兴战略下破解农业科技人才问题的实践与思考.基层农技推广,2019(6):59-61.

[4]皮晓雯,魏君英.农村人口老龄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22):11-13.

[5]徐彤,印建兵,杨光.农业供给侧视角下农民职业能力及其培训现状分析.南方农业,2019(17):149-150.

[6]刘益男,唐远红.科技创新支撑产业转型助推乡村振兴.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9(1):18-20.

[7]曾福生,卓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农业现代化研究,2018,39(5):709-716.

[8]彭智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人才振兴的思考与建议.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9(12):217,279.

[9]钱念孙.告老还乡,做“新乡贤”.光明日报,2016-03-11.

[10]陈丽清.培育优秀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湄洲日报,2019-08-19.

作者:唐语琪 那晴 尹俊梅 徐兵强 李旭妍 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