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下的农村人才培养问题分析
[摘要]党的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每一个环节的实施,都离不开农民这一主体要素。并且《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更是强调了要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作为指导乡村振兴规划实施的原则之一。提高农村居民的整体素质,培养能够建设农村的实际人才,成为加快推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必要手段,战略意义十分重大。分析了农村人才培养和发展存在的问题、发展目标和要求,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农村人才培养发展提出参考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
农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本质,农民是农村发展和建设的主体。农民在整个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不仅仅扮演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角色,还肩负着乡村治理、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等重要使命任务。因此,全面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是我国乡村发展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只有培养出一批懂农业、爱农村、会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农民,才能解决农村发展的内生问题,使传统农业成功向现代农业转型,使农民成为有前途的职业,实现传统小农向现代农业的无缝衔接,乡村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振兴。当然,教育和人才培养虽然是一项见效慢、周期长的大工程,却是实现农村长远发展的必经之路。所以,大力培育农村人才,全面提高农村农民的素质,实现农村居民“高质化”,才能为2050年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1我国农村人才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只有切实加强农村教育力度、广度和深度,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技术进步与推广,打造符合我国农村需要的建设主体。目前,我国在农村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1.1我国农村人才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我国农村人口5.766亿人,占总人口比重41.5%。劳动力数量非常丰富。但是,在5.766亿农村人口中,受教育程度不容乐观。虽然文盲人口数量逐年降低,但是农村高学历人员比例依然很低,2013-2017年,大学及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只有0.2%,大专以上不到1.5%。根据2013―2017年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户主主要文化程度数据统计得知,我国农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除此之外,根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数据得知,我国农村人口净流出量达每年1284.9万人。2018年,我国外出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的60%,即使有农民返乡也不一定从事农业工作。农民基础文化水平不高加上大量农村劳动力外流,使得农村人才培养和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
1.2农村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
我国农村教育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农民整体受教育程度较低,也是受制于落后的农村人才培养体系。首先,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农村人才培养体系,没有直接针对农民发展的培训机构,即使一些农民想进行农业职业技能培训,也没有专业渠道,这直接限制了我国农村人才培养和发展。其次,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传统的农村人才培养方式效益太低,对偏远地区的人才培养投入的成本过大,使得我国农村人才培养路径受阻。再次,对于农村人才培养的对象、目标以及培养内容并不明确,这也使得我国农村人才培养计划难以施行,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难以提高。
1.3农村人才培养师资缺乏
随着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经济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各个产业相互交融,这使得乡村振兴的每一个环节对农民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乡村各个产业的发展对金融型人才、经营管理型人才、技术性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我国农村地区涉农职业培训的师资队伍缺乏,整体素质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很多乡镇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农民职业培训中心。我国农村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和我国农村教育资源匮乏的矛盾越来越深,这导致了我国农村人才发展状况不能很好的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我国农村人才培养的师资数量和质量都难以满足农村人才培养计划的需要,人才培养计划难以施行。
1.4农村人才培养法律体系不健全
我国在农村人才培养的道路上,并没有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虽然乡村发展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水平,但农村农民教育的重要地位并没有得到法律支持。相比之下,很多发达国家对农村人才培养问题非常重视,也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其中就包括美国、日本、德国等农业强国。如美国早期制定的《莫雷尔法案》,日本制定的《农业振兴法》、《学校教育法》、《农业改良助成法》都以立法的形式将农民教育放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即使他们已经进入农业发达大国行列,依然重视农村人才培养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意义。我国要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就需要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培养的法律体系。
2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才培养的内容
2.1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
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背景下,农村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是根据我国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为本土农业发展培养一批在技术领域精通、管理领域擅长、经营领域专业的农业高级人才,补齐我国农村发展的人才短板问题。同时,通过具有针对性的科学培养目标,完成农村居民素质培养计划,使得农民了解政策、懂得发展,善于治理,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的综合素质,为我国深入开展农村居住环境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夯实居民素质基础,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工作队伍开放至全体村民,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发挥人才科技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关键作用。
2.2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
面对乡村发展对农村人才的迫切需求,传统农村人才培养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一产业的现代化也需要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农民作为主体支撑,乡村人才培养的方向不能仅限于田间实践,还应该立足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在传统人才培养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制定符合现代化农村发展的人才培养内容,主要集中在在技术、管理、经营、金融以及个性化发展的五大培养领域,以及政策和素质培养两大教育发展目标(见表1)。只有实现农村人才多领域培养,力争农村人口综合素质稳步提高,才能全面提高农村现代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
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才培养措施与建议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村人才在促进乡村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这也意味着高素质农民主体的地位越来越高。根据我国乡村人才培养的问题以及乡村发展对农村人才培养的要求,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
一直以来,农民的基础文化水平不高是造成农村人才培养和发展计划难以实施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民的文化基础对农村人才培养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涉农经营、管理、技术和金融人才的培育,对农民文化水平有一定的要求。提高农民基础文化水平,是提升农村人才培养内生动力的直接保障。政府应该加大在农村基础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逐步建立健全农业基础教育投入体系,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工作,营造农村农民学习氛围,使农民能够形成终身学习的发展理念。通过资金完善农村教育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和质量,为实现农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夯实文化基础。
3.2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与人才培育体系
要充分挖掘农村可用人力资源,就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应该积极建立农业技术性人才培养学校,不断完善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在农村人才教育供给上,要积极构建符合当地农村实际需要的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和科研机构,同时引入农业管理与农村发展等相关专业人才,形成具有区域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基地,制定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与此同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以高等学校为辐射主体,构建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实现能够普及农村地区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建成一个完整的乡村人才培养体系和教育体系。
3.3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支撑作用
在农村人才培养工作中要积极引入和利用农业优质人才,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持。政府应制定合理的工资发放机制,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积极吸引涉农企业家、技术人才、优质教师以及农业管理和农村发展等相关专业人才作为智力支撑,为农村人才培养学校提供智库保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中心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村级党政干部、村民“乡贤”和专业人才的带动作用,制定符合农业现代化的农村人才培养计划,推动农村教育向高质量发展。
3.4积极完善农村人才培养的法律体系
我国农村人才培养受阻,是因为农村传统人才未能很好地向现代人才过渡。因此,政府应该更加重视农村人才培养的工作,政府应该以立法的形式将农村教育放到更重要的地位,制定和完善农村人才培养的法律体系。一方面要通过法律和政策支持,积极引进农业人才服务农村人才培养工作;另一方面,要通过法律和政策支持,积极鼓励农民参与农业管理和技术培训,培养农民的经济人意识,为我国乡村发展培养一批实用性人才,同时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智力保障。
4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素质涉农人才稀缺是农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而高素质人才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人才素质的高低将决定着乡村能否实现真正的振兴,农村人才的综合素质也是乡村实现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大力培育乡村实用性人才,才能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使农民真正的富裕起来,实现传统小农向现代农业的无缝衔接。进一步解决我国农村人才培养的问题,大力培养和发展农村本土人才,深挖农村劳动力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未来的农村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继续转变农村教育发展理念,加强新型农民在农村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赖明谷,安丽娟.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教育发展研究[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9,39(04):79-86.
[2]林兴斌.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探讨[J].山西农经,2020(04):20-21.
[3]张晓山.乡村振兴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J].ChinaEconomist,2020,15(01):35-36.
[4]高鸣,武昀寰,邱楠.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才培养:国际经验视角[J].世界农业,2018(08):176-182.
[5]胡永万.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J].农村工作通讯,2019(19):55-57.
[6]欧宇.改革创新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J].农村工作通讯,2019(18):28-29.
作者:谌力铭 单位:浙江海洋大学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