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物流园区研究分析
[提要]近年来,在国家和地方政策大力支持下,农产品物流园区发展迅速,但相关理论研究严重不足。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对农产品物流园区的概念界定、发展趋势、目标选址及管理模式等进行探讨,尝试为农产品物流园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园区;发展趋势;目标选址
一、引言
在党的报告中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把发展农村产业作为第一要求,农村产业的发展则以农产品物流为支撑。从实践的角度,农产品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扶持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现代农产品物流园区使得从生产基地到消费市场的完全绿色安全的食品供给成为可能。然而,从理论的角度,国内关于农产品物流园区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概念界定、发展趋势、目标选址、投资管理等问题有待总结归纳。
二、农产品物流园区的概念
邬文兵等(2006)认为农产品物流园区是将众多服务功能不同的农产品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聚起来,通过园区的资源共享,形成紧密的协作关系。熊伟(2009)将农产品物流园区定义为具有地域性的农副产品分销及配送中心,它可以将生产端和消费端直接联系起来,完成储存、流通、交易、加工和配送等各项任务。韩石等(2008)则强调农产品物流园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具体而言,整体应同时具备农产品集散效应、园区规模效应和物流整合效应。结合现有文献的相关研究,本文认为,农产品物流园区是从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起来的,集农产品贸易市场、物流配送中心、加工中心、检疫中心、网络信息系统、人才培训基地于一身的综合物流园区,应该具有的功能包括:农产品集散、流通、检疫,物流信息服务,业务咨询培训等,其中最重要的功能是农产品集散功能。
三、农产品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数据显示,2018年农产品物流总额为3.9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5%。虽然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迅速,但目前绝大多数农产品物流仍然存在监管盲区的问题,比如冷链物流农产品在转运过程中被迫中断冷藏环节,这会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我国农产品生产管理依然是小规模农户运营模式,这会影响到物流配送的资金配备、组织规模、专业化程度等,即无法通过规模经济控制农产品的物流成本。韩石等(2008)提出,农产品批发市场是中国城乡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农产品物流园区则是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即我国农产品物流将发展成“分散-集中-分散”的模式。第一阶段的“分散-集中”保证了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自然属性;第二阶段的“集中-分散”实现了农产品的商品价值。两阶段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和其他产品不同,农产品具有极易腐烂变质,单位价值较低,包装、装卸、运输、存储、送货等有特殊要求,到达最终客户之前必经特殊程序等属性,而农业物流园区作为“分散-集中-分散”的中心环节,在农产品物流过程中具有两项重要使命:保证农产品的自然质量;将农产品转换成适合销售的商品。因此,农业物流园区不仅是冷链物流的重要平台,也是最大限度实现农产品商业价值的关键节点。(图1)WangYuhan等(2015)认为,农产品物流模式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变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伴相随。建国之初,农产品主要通过城乡集市、传统佳节等最为原始的渠道进行流通。随着经济体制向集中转变,计划经济代替了自由交易,农产品流通被国营企业所垄断。改革开放这一国策打破了长期的供需不平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物流组织不断发展,政府在平衡农产品市场需求的条件下尽可能提高农民收入,农产品物流由计划主导模式向双线并行模式演进。经过十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城乡居民更加注重农产品的市场价值,产业链下游得到迅速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互联网的兴起扩展了农产品物流的边界,订购、加工、包装、存储、运输、分配等各个环节实现了有效整合,全国各地相继出现了多种社会专业化物流组织。1998~2008年期间,国家各项相关政策进一步加速了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变革,供应链管理理念的深入促进了农产品物流的现代化。2008年至今,电子商务的发展颠覆了农产品物流的传统模式,货物流通、商品流通、资金流通、信息流通逐渐分离,农产品物流趋于多元化,如图2所示。(图2)未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集农产品展览交易场所、物流人才培训基地、信息交换平台、客户服务中心于一体的综合物流园区将成为农产品物流的趋势,它不仅能够有效连接中国的三大产业,还可以实现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发展。
四、农产品物流园区选址
农村还是城市?LiuLing等(2010)认为,相对于城市而言,选址农村的优势在于:(1)降低园区建设和运营成本,农村丰富的土地资源和低廉的劳动力为农业物流园区节省了初创成本和营运成本,这为园区经济利益的创造提供了有利条件。(2)确保农产品质量等级,选址农村的园区可以从源头把控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记录农产品流转过程中的信息,减少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概率。(3)增加社会效益,在产地进行农产品主要的处理过程,不仅可以降低城市环境污染,还能够节省装载和运输成本。(4)促进农村和城市共同发展,将现代物流理念引入农村地区,可以为当地带来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新兴技术,并促进其经济的繁荣、转变其发展的模式。若已知备选方案,如何得出最优解?王佳(2019)结合现有文献和专家意见,得出农产品物流园区选址需要考虑的四大影响因素:自然环境、交通状况、经济因素、政策法规。其中,自然环境包括气象、地质、地形;交通状况包括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经济因素包括土地价格、物流费用、劳动力价格、物流人才供给;政策法规则包括税收、贷款利率、融资筹资政策。针对长沙农产品物流园区的选址问题,作者采用德尔菲法,得出对农产品物流园区选址影响较大的前三个因素为:公路、铁路以及物流人才供给,再对长沙市四个可选地点进行打分,得出位于城市边缘地带的黄兴镇是四个备选地中最适宜建造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地点。值得关注的是,农产品物流园区选址不局限于此,需要把握数据可得性、全面性、科学性等原则。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关于农业物流园区选址问题的研究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两大类别。国内学者一般将两类方法结合使用:首先根据政策和经验确定选择范围,再运用数学模型计算园区的初选地址,并采用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聚类分析、专家调查法、德尔菲法、灰色关联法、神经网络法等)对初选地址进行评价,最终得出最优的园区选址。
五、农产品物流园区投资和运营模式
研究表明,政府在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政府不仅是各种优惠政策的形成者,还是园区投资活动的推进者。但是,如果农产品物流园区的投资完全以政府为导向,则有可能会影响集资质量和投资方向。所以,农产品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是一种政府行为,但其投资应该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行为。农产品物流园区投入使用后,入驻园区的企业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市场走向决定园区发展,园区发展再反过来刺激市场需求,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纵观现阶段农产品的流通条件和渠道,农产品基地加上大规模零售业务链条的运营模式极大推进了农产品物流园区组织架构的形成。因此,在农产品生产规模有保障的情况下,政府可以考虑组织引导大规模零售企业加入农产品物流园区的运营。这种由大规模零售企业推动农产品物流园区运营的方法有以下优势:(1)农产品拥有稳定的消费群体,大规模零售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稳定的销售系统确定生产过程,满足市场需要。(2)供应链的控制更具效率,大规模零售企业可与农户进行有效对接,开展具有市场导向的农产品生产。(3)供货源头的监控更有效果,物流园区的建设管理有了大规模零售企业的参与,可进一步保证农产品供货源头的安全可靠。(4)物流效率更高,农产品的分配、流通、检疫等环节可以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农村进行,既从源头上提高了运输效率,又在过程中降低了运输成本。综上,如何通过农产品物流园区的投资和运营,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不仅有赖于政府部门的远见和作为,还有赖于农产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协调和配合。
六、小结
推动城乡物流系统一体化进程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导工程,因此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发展对于解决好“三农”问题至关重要。然而,我国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理论尚不成熟。在厘清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把握综合农产品物流园区这一发展趋势,了解农产品物流园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选址步骤,确定投资管理过程中大规模零售企业的主导地位,对于未来农产品物流园区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邬文兵,龙炜.我国农产品物流园区发展定位研究[J].物流技术,2006(05).[2]熊伟.复合式农产品物流园区――深圳农产品国际物流园项目设计[J].建筑学报,2009(07).
[3]韩石,吴震.试论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的若干问题[J].中国合作经济,2008(12).
[5]李碧珍.农产品物流模式创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6]王学伟.我国农村流通供应链改进分析―――基于电子商务的视角[J].商业经济研究,2019(06).
[7]蔡锐.基于现代农业产业链整合的农产品综合物流园区发展战略研究――以沈阳西部新城现代农业综合物流中心为例[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8(08).
[8]王佳.基于AHP的长沙农产品物流园选址评估[J].物流技术,2019(06).
[9]李玉民,高妞,陈博文.基于物流辐射范围的河南省农产品物流园区布局研究[J].物流技术,2016(07).
[10]陈代芬,郑红军.我国农产品物流园区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J].广东农业科技,2007(06).
[11]郭志清.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的农产品物流运行模式研析[J].农业经济,2018(11).
作者:向媛媛 单位:武汉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