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苍术仿野生种植技术探析
摘要:北苍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价值极高。本文简要介绍了北苍术的形态特征、药用价值,并通过生产实践,对北苍术仿野生种植技术进行总结,为北苍术仿野生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北苍术;仿野生种植;栽培技术
近年来,我国中药产业发展迅速,2018年全国中药产业产值已达4100亿元以上,对中药材特别是植物源中药材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由于野生中药材在环境胁迫中生长,具有较强抗逆性,较人工栽培药效强、质量好、疗效稳定,越来越受到市场青睐。随着野生中药材的大规模采挖,使得野生中药材资源数量越来越少,甚至很多野生中药材濒临灭绝。因此,中药材的人工种植逐渐兴起,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药材野生资源不足的现状。由于人工栽培的中药材改变了其原始的生长环境,影响了中药材的质量,而且人工种植有的为追求产量,大量投入化肥、农药等,影响到中药材的药性,甚至是安全性得不到有效保证,影响了中药材的产业发展。为此,中药材的仿野生栽培成为近年来中药材种植的重要模式。仿野生栽培是指在野生目标药材分布的原生环境或适宜的类似天然环境中,采用人工种植方式,培育和繁殖野生目标药材种群的措施。即模拟药材野生状态,在原生态产区,重建野生环境进行人工种植。生产过程中不投入化学品,保留原生环境中杂草和昆虫,通过环境胁迫激发药材的药效,从而达到人工种出野生中药材的目的。北苍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方名“枪头菜、华苍术”。株高40~50cm,种子为长形瘦果,根茎肥大,呈结节状。北苍术生长于海拔300~900m的干山坡、稀疏的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下、山坡草地、林下、灌木丛及岩石缝隙中。主要以干燥、粗肥呈结节状的根茎入药,是一种常用大宗中药材,主产地为内蒙古、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北方地区,山东、陕西、甘肃等地亦有生产。河北各地所产的多集散于天津,故有“津苍术”之称。北苍术性温,味辛、苦,具有健脾燥湿、祛风辟秽、散寒、明目等功效,对脘腹胀满、泄泻、风寒感冒、风湿痹痛、雀目夜盲等病症具有很好的疗效。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后,以北苍术为原料的中成药生产量不断扩大,使得北苍术用量大增。2020年我国多地爆发新冠肺炎疫情,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为代表的中医专家通过对传统中医治疗疫病的规律和经验的总结,筛选出的“三药三方”,苍术位列其中,使其再次引起各界关注。目前,用北苍术替代化学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等得到广泛应用,市场需求旺盛。由于野生北苍术数量越来越少,多地开展了北苍术的人工种植,天津于2017年在蓟州区开展了北苍术仿野生种植探讨。北苍术喜凉爽、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的地区,耐寒性较强。蓟州区位于天津市最北部,地处北京、天津、唐山、承德市之腹心,为燕山山脉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分布。蓟州区最高海拔1078.5m,总面积1590km2,山区面积840.5km2,占蓟州区总面积的1/2,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1.5℃,降水量678.6mm,无霜期约195d。蓟州区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适宜北苍术生长,符合中药材的“道地性”。野生北苍术在蓟州区分布广泛且品质上乘,当地居民历来有采挖野生北苍术的习惯。近年来,研究人员结合仿野生栽培生产实践,利用收集的野生北苍术种子,在育苗圃培育2年后,移栽至野生环境中进行人工种植,生产出的药材性状与野生中药材相似,有效成分含量能够达到甚至超过野生中药材。本文总结了利用野生北苍术种子,经育苗后移栽,在野生环境下进行北苍术仿野生种植的栽培技术。
1选地与整地
北苍术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仿野生栽培应在海拔300~900m半阴半阳的荒山、荒坡地、稀疏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下种植。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具有一定坡度(10°以上)的腐殖土或砂壤土,前茬作物以禾本科植物为佳。春秋均可翻地,以秋翻为好,土壤要深翻,深度达到30cm以上。随整地施入腐熟的有机肥,每667m2施3000~4000kg,整平耙细后起垄作畦,畦垄高15~20cm,畦面宽100cm,畦长随地势而定,畦间距40cm。整地要做到畦面平整,四周挖好排水沟利于排水。
2种植方法
北苍术仿野生栽培主要有种子直播、育苗移栽、块根分块繁殖3种种植方式。为提高仿野生种植成活率及产量,一般采用种子育苗移栽。
2.1种子采收、挑选及处理
北苍术种子一般于8月下旬至9月份采收。为保证种子质量,应在野生环境中采收种子,在果实充分成熟未掉落时剪下瘦果,随成熟随采摘,之后将瘦果堆放在干燥地面后熟,晾晒3~5d,待干燥后摊开脱粒,将杂质、果壳清除后,装入透气的编织袋内干燥贮藏。一般在0~4℃低温条件下北苍术种子可贮藏1年。播种前须挑选饱满、纯净的种子,晒种1~2d,以促进酶的活性,提高种子活力,提高出苗率。播种前1d将种子用冷水浸泡24h,浸泡前按照种子重量的0.2%~0.3%比例,将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撒入水中,配制成浓度为1‰的杀菌剂,以减少烂种。
2.2育苗
当地表温度和气温均稳定在13℃以上时开始育苗。春播于每年4月上旬至5月上旬进行,秋播于8月底至9月初进行。播种方法分撒播和条播2种。生产中秋播优于春播,条播优于撒播。按床面宽100cm、高出地面15~25cm建苗床,床间距40cm,作为工作道兼排水道。将处理后的北苍术种子撒播于床面,每667m2播种量为5kg。播后镇压覆土1~2cm,再镇压。之后用从山坡上收集的松针落叶土覆盖苗圃,一是可以保墒和避免雨水冲刷使种子暴露,二是松针落叶土经过发酵转化为天然肥料,有利于种子萌发。播种后要保持床面湿润,按需浇水。
2.3种苗移栽
为提高北苍术仿野生种植的成活率,选用在苗床上培育2年后的种苗移栽,随挖随栽。将种苗从苗床挖出后,尽快运送至仿野生栽种地进行移栽,以保证成活率。采用穴栽方式,在适宜地块按照株行距10~15cm、穴深10~15cm挖穴,拣出石块等杂物,将苗栽入穴中,用土全部覆盖、镇压,及时浇水利于成活。
3田间管理
3.1间苗定苗
北苍术种子直播育苗时,待小苗出土后长至5~6cm时进行疏苗和间苗,苗间距5cm为宜,缺苗处应及时补苗,并配合松土,保证产苗数量和质量。移栽后,待植株长至15~20cm时,按照行间距25cm左右进行定苗,发现有缺垄断苗处要补苗,穴播每穴保留2~3株壮苗。
3.2中耕除草
育苗床待小苗出土后,应结合间苗或定苗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尽量选择阴天进行,保持田间无杂草,地表不板结。北苍术移栽后及时中耕除草,先深后浅,不伤及根部。待植株长到40cm时,进行中耕,中耕可以略深些,以保持土壤的通透性。以后根据田间长势适时除草,每年需中耕除草3~4次左右。中耕时应注意培土施肥,防止植株地上部分倒伏,保证来年植株正常出苗。
3.3水肥管理
北苍术种植过程中忌积水,整地阶段要挖好排水沟,做好雨季排涝准备,防止烂根死苗。同时要根据植株生长情况控制水量,一年生北苍术苗期灌好保苗水,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以促进出苗,加快幼苗生长。早春土壤解冻时,应及时浇水保苗,一般采用喷灌方式浇水。移栽地在植株返青后浇缓苗水,遇严重干旱应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保障植株的正常生长需求。北苍术育苗种植在播种前施足底肥,第一年不追肥,第二年开始追肥,视实际情况而定。一般追肥3次,结合中耕培土,防止植株倒伏。追肥应选用优质有机肥。在春夏季幼苗期间,每667m2可施入腐熟的农家肥1000kg左右;夏秋季6―7月份,结合降雨每667m2施入2000~3000kg有机肥,搭配过磷酸钙15kg左右;10月份可采用沟施的方式施入有机肥,每667m2施入2000~3000kg,随后浇水覆土,保持土壤湿度,促进幼苗生长,也可搭配1%~2%磷酸二氢钾或过磷酸钙进行叶面喷施,增施磷、钾肥。移栽仿野生种植用肥较少,如果移栽至山坡地,松针和落叶自然形成的枯枝落叶层在微生物活动下进行分解,不仅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而且还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调节土壤的酸碱性,且含磷量比较高,成为纯天然的有机肥,保证了北苍术的野生环境状态。
3.4摘除花蕾
摘除花蕾是提高北苍术根茎产量和种子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以采收块根为主的非留种地块,生长过程中开花结果会消耗植株养分。为减少养分的损耗,集中养分供根部生长,移栽后第二年开始,每年应在7―8月份花期选择晴天及时将花蕾摘除。对于用作留种地块,也应进行选择性摘除,采用“留大除小”、“去下留上”的原则留花,即适当保留上部较大的花蕾,余下部分分支及小的花蕾应及时摘除,这样可以增加种子粒重,保证保留的种子籽粒大而饱满。
3.5越冬管理
育苗地在11月份上冻前浇水,浇水前把所有草全部打掉,用从山坡上收集的松针土进行覆盖,保苗越冬。移栽于山坡地的北苍术,在上冻前待地上部分干枯后,应及时割除,用打草机同时将周围所有杂草割除,加上当年树木落叶形成落叶覆盖层,后浇越冬水。落叶覆盖层不仅可以对土壤起到保温保湿作用,还可以改良土壤、增加肥力,防止水土流失,使北苍术来年茂盛生长。
4病虫害防治
仿野生种植北苍术,是育苗后将其放置于药材野生生态环境,不过度进行人工干预,保留原生杂草和昆虫,依靠北苍术在野生环境下与自然的抗争和物种之间相互竞争的力量,激发出药材基因中潜藏的生命力和药效。因此,病虫害的防治主要依靠其自身药效,结合人工或物理防治方法进行预防。重点是加强田间管理,做到雨后及时排水,田间不宜过湿,防止积水;此外,可采取黑光灯、粘虫板和人工捕杀等防治害虫。
5采收、加工及贮存
北苍术以根茎入药,移栽后2~3年是最佳采收年限,春秋两季均可采挖,以秋后至转年开春植株萌芽前采挖的药材质量为好。最佳的采收时间为秋季植株茎叶干枯后。将肥壮球根挖出后,去掉茎叶和根上泥土,将药材晾晒至4~5成干时装入筐内,撞根,此时药材表皮呈黑褐色;待药材晾晒至6~7成干时,再撞根1次,去掉多余的老皮;待药材晾晒至全干时最后再撞根1次,表皮呈黄褐色即为药材成品。以香气浓、质地坚实、结节个头大、断面朱砂点多且密者为佳品。贮藏条件:选择通风干燥、清洁无异味的阴凉处,温度控制在30℃以下,相对湿度控制在70%~75%。贮藏期间要定期检查,发现虫蛀及霉变要及时晾晒处理。
参考文献
[1]田淑平.北苍术种植技术[J].河北农业,2014(1):6-7.
[2]杨桂鹏.北苍术仿野生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6(18):14-15.
[3]谭文文.冀北山区北苍术栽培技术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7):180-181.
[4]宁广亮,关宇琳,何亮,等.北苍术播种育苗技术[J].农技服务,2017,34(15):45.
[5]温之雨,及华,王琳,等.河北省道地中药材――北苍术[J].现代农村科技,2021(1):105.
[6]么厉,程惠珍,杨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祁欣 农技推广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