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杏育苗与造林技术要点浅析
山杏是我国重要乡土树种之一,广泛分布于西北、华北、东北等地,是荒山造林、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城市绿化的先锋树种,同时还可以作为鲜食杏、甜仁大扁杏的优良砧木用于林果生产,具有很好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尤其是干旱半干旱山地、丘陵区改善生态环境的首选。现将其发展优势、育苗造林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1山杏产业发展优势
1)良好的生态效益。山杏适应性极强,喜光、抗寒、抗旱、耐瘠薄,在海拔200~2000m的平原、坡地、沙荒地、盐碱地等立地条件下均能正常生长结果。山杏有极发达的根系,能够很好地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山杏植株高大,树冠枝叶茂密,可有效拦截降水对地表土壤的冲刷,用于植树造林、荒山绿化,生态效益显著。2)良好的经济效益。山杏浑身都是宝。其果实营养丰富,兼具食用和药用价值,是纯天然保健食品。杏肉可加工成杏脯、杏干;杏仁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糖等,可制作杏仁露、杏仁粉、杏仁茶、杏仁罐头,是重要的食品工业原料。苦杏仁还具有止咳、润肺、平喘、润肠等功效,是重要的中药材原料;杏仁壳、杏仁皮、杏树木材具有极高的加工价值。3)耐粗放管理。山杏耐粗放管理,对种植技术要求不严,生产用工少,符合我国当前农村劳动力少的实际,尤其适宜边远山区大面积发展。4)经济寿命长。山杏经济寿命长,可长久利用。根据调查,我国不少农村地区现存的百年杏树仍生长旺盛,有很强的结果能力,种植山杏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产业。
2山杏育苗技术要点
山杏育苗一般采用种子播种繁殖法,山杏苗繁育过程如下。1)采种及种子处理。山杏播种用的种子,最好就近采集。应在7月上中旬至8月初果实成熟充分、外表呈橙黄色、种仁饱满时,从健壮无病虫的树上采集,一般100kg果实可采集种子15~30kg,1kg种子大体800~1400粒。果实采摘后置于通风处,薄层堆积,经7~10天软化后,用手捏掉种皮,在水盆中淘洗干净,摊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晾干,装袋贮藏。贮藏期间,控制种子含水量在15%以下,防止湿度过大种子发霉变质,影响发芽。山杏种子须经过一定时间的后熟才能萌发,后熟要求适当的低温、湿度和良好的通风条件。为满足以上条件,山杏种子需要秋播(春季不易遭受干旱、风蚀危害的地区)或春播(干旱、土壤沙性大、易遭受风蚀的地区)。秋季播种的,于秋季土壤封冻前播入田间,种子在田间经历3个月左右的低温锻炼,度过后熟期,第2年春季可很好地发芽。春播的种子需要人为创造后熟条件,通常采用沙藏处理,以促进完成后熟。沙藏方法:于11月下旬选择背阴、干燥、不易积水的地块,挖东西走向的沟,沟深60~90cm,宽度和长度根据种子的量来确定。要求沟底和沟壁平整。层积时先在沟底铺1层5cm厚的湿沙,沙的湿度以手握成团而不出水,撒手不散团而一触即散为宜。将种子用清水浸泡24~48小时,然后按沙子和种子4U1的比例拌匀,平铺在沟内,距离地面15cm处,再盖1层5cm厚的湿沙,最上面覆盖15~30cm的细土,而后拍成脊形,防止雨水、雪水渗入层积沟内,引起种子霉烂。2)整地做畦。为了培育壮苗,提高育苗质量,最好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有浇水条件的地块作苗圃,选好的苗圃地在秋季土壤封冻前深翻30~40cm,结合深翻每亩施优质农家肥4000~5000kg或商品有机肥400~500kg。冬前灌1次透水,以形成良好的土壤墒情。次年春季土壤解冻后及时旋耕,播种前做宽1~1.5m,长与地等长的畦,用杀菌剂消毒土壤。3)播种。春播的种子,在次年清明前后(土壤解冻)将种子从沟内取出,用粗筛将种子与湿沙分离,温水浸泡催芽,待60%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一般每亩需种50~80kg。畦内按20cm间距开深4cm左右的浅沟,在沟内按15cm左右距离点播,播后覆土5cm左右,然后在畦上覆盖地膜保墒,促进出苗。4)田间管理。在幼苗开始出土时揭除地膜,以利幼苗出土。幼苗生长期,田间杂草会与杏苗争肥争水争空间,要多次中耕,铲除杂草,保证幼苗健壮生长。适时间苗。有浇水条件的苗圃,可在幼苗生长期冲施2~3次水溶肥,以利培育壮苗。苗期注意防治根腐病、象甲、蚜虫、田鼠、野兔等的危害。秋季苗木落叶后起苗,做好分级标记。
3山杏造林技术要点
3.1造林规划山杏造林规划
应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方便管理、省工高效的原则,根据具体地形,合理布局,尽可能避免在阴坡、山脊、风口、低洼等易发生霜冻的地方建园。应选择缓坡、向阳处,山地采用等高线水平栽植法,陡坡地可采用鱼磷坑种植。以生态修复为主的,可按株距2m、行距3m的标准栽植,每亩栽植111株;以增加经济收入为主的,可按株距4m、行距5m的标准栽植,每亩栽33株左右。
3.2苗木栽植
山杏可秋栽也可春栽。温暖地区以秋栽为主,秋季墒情好,栽后成活率高;寒冷地区秋季栽植不利于幼苗安全越冬,建议春栽。栽植前按照规划标记栽植穴,然后在栽植穴挖直径60cm左右、深60cm的栽植坑,挖坑时表土与心土分置。用挖出的表土填坑,至地表20cm左右,将山杏苗放入坑内,舒展根系,扶正苗木,边填土边轻轻向上提苗,踩踏紧实。埋土深度与原苗圃内深度相当,根颈部与地面相平。有条件的,栽后每株浇水15kg左右,以利根土密接,形成良好的土壤墒情。没有灌溉条件的,栽后及时用塑料膜覆盖树盘,以利苗木成活。秋季栽植时,可在地表留20cm截干,减少植株冬春季水分散失,以提高成活率。春季栽植的,在80cm左右定干,定干后及时套塑料保苗袋,防止苗木失水。苗木发芽后,先将保苗袋上口解开,通风,提高苗木适应性,3~4天后摘除保苗袋。
3.3山杏林抚育
山杏林的日常抚育管理应重点抓好以下几点。1)耕翻树盘。幼苗栽植后会有一段缓苗期,此期田间杂草会影响杏苗生长,要多次浅锄树盘,清除杂草。耕翻作业时发现有缺苗、死苗的,及时补植。2)整枝修剪。萌芽后及时抹除萌蘖,截干栽植的选留1个健壮枝条延伸,抹除多余枝条,定干栽植的抹除距离地面60cm以内的萌芽和剪口下第2、第3个竞争芽,培养自然圆头形、开心形或纺锤形等树形,疏除竞争枝、外围多头枝,以及树冠内的并生枝、重叠枝、交叉枝、过密枝、病虫枝、强旺枝、衰老枝等。3)防治病虫。山杏病虫害较轻,常见病虫害有杏疔病、细菌性穿孔病、疮痂病、蚜虫、螨类、食心虫等,生产中应注意及时防治。做好萌芽前清园,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降低病虫越冬基数,以有效降低全年病虫发生率。生长季注意田间病虫发生动态,在病虫发生初期对症用药:发现杏疔病危害的枝、叶、花、果,及时摘除,集中销毁,减少病源,控制危害;有细菌性穿孔症状时,喷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或100万单位新植霉素可湿性粉剂防治;发生疮痂病时,喷25%吡唑醚菌酯2000倍液或40%腈菌唑80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倍液防治;天气干旱,蚜虫和螨类易成灾,可喷240g/L螺虫乙酯4000~5000倍液或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3000倍液控制危害;田间有食心虫成虫开始产卵时,注意调查田间产卵量,当每100个果实上发现产卵量1~2个时,要及时喷4.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液或50%氟啶虫胺腈10000倍液、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000~2000倍液防治。
高玲玲 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合水分局连家砭林场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