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造林技术论文 > 干旱地区小叶杨育苗及造林技术

干旱地区小叶杨育苗及造林技术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09-22 01:33:00人气:436

摘要:小叶杨是北方干旱地区广泛分布的乡土树种之一,干旱条件下也能有较高的成活率。对小叶杨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适生范围等特性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育林技术要点,为干旱地区小叶杨的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小叶杨;特性;育苗造林

小叶杨属于落叶乔木,温带树种,又被称为小叶白杨,成年后树高一般在15~20m,直径约1m[1]。小叶杨的树冠圆形,树皮颜色灰褐,叶片形状为菱形、倒卵形。4~5月为开花集中期,5~6月果实成熟。小叶杨有着发达的根系,抗寒能力强、抗旱,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南等地区均有分布,是辽西地区的乡土树种之一[2]。小叶杨在多种环境条件下均可生长,以有充足的光照条件、土壤湿润的区域长势更好。小叶杨生长速度快、周期短,一般生长30年后即可衰老[3]。小叶杨木材结构细密,密度轻、韧性大,纹理非常整齐,便于加工,在建筑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1小叶杨的特征特性

1.1形态特征

小叶杨属于落叶乔木,树高可达到20m左右,胸径超过50cm[3]。树冠为卵圆,展开状。小枝刚开始颜色红褐色,表面光滑,之后转为黄褐色。叶片胸径超过50cm[3]。树冠为卵圆,展开状。小枝刚开始颜色红褐色,表面光滑,之后转为黄褐色。叶片长、宽分别为3~12cm、2~8cm,形状菱状、倒卵形等。叶片边缘有细钝的锯齿[4]。

1.2生活习性

小叶杨属于喜光树种,有着发达的根系及萌芽能力,适应气候的能力强、生长速度快,抗寒耐旱,在-36、40℃的极端环境下也可存活。小叶杨虽然抗寒能力强,但是遇到春季过于剧烈变化的温度条件时易出现冻裂。如果土壤潮湿,则冻裂率越高。小叶杨对土壤没有严格的要求,多种土壤类型上均可生长,包括冲积土、沙壤土、灰钙土、轻壤土等,如果林间积水时间不长也可生长。在土壤过于瘠薄、气候干旱、长久无法灌溉的区域,则小叶杨的生长不佳,易导致“小老树”[5]。小叶杨在碱性的土壤上pH值8也可生长,能耐一定程度的盐渍化。

1.3适生范围

小叶杨在我国分布广泛,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江苏、安徽、湖北、四川、新疆、云南等省均有分布。其中以河南、河北、陕西、山东、甘肃、山西、辽宁等省分布最多,垂直分布最高海拔可达3000m[3-4]。

2小叶杨育苗技术

2.1播种育苗

2.1.1种子采集。不同区域的光照、湿度、温度、海拔等均有所差异,因此小叶杨种子的成熟时间有所不同,辽西等东北地区小叶杨种子成熟的时间在5月中下旬。果实成熟后颜色逐渐转为黄褐色,此时即可进行种子的采集[1]。小叶杨种子的采集方式有以下2种:一是将自然脱落下来的种子集中收集起来,二是直接将果实所在的枝条剪下来进行集中收集。2种方法均便于操作、成本不高,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5]。2.1.2种子储藏。种子采集回来后在晴好天气里将精选的饱满种子在干净的地面上铺厚度5~6cm的1层,注意厚度不可过大,以免导致沤坏。摊晾期间,要勤翻动,一直晾晒到种子全部露白。之后选择机械进行筛选,以提高效率。小叶杨适应能力强,可以在收集种子后进行播种,如果遇到持续较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则可降低小叶杨的萌发率,此种情况下可先将种子放入到温度低、干燥的窖中储藏,待天气晴好后再播种。经过储藏后再播种,小叶杨的萌芽发也可超过80%。2.1.3播种。小叶杨种子如果随时采集、随时播种,萌发率可超过95%。经过一阶段的低温高燥储存后,种子萌发率有一定的降低,且萌发后的生长也会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储藏后播种要求科学选择播种地,以肥沃的土壤为好,可以使萌发率提高[4]。播种育苗作为一种传统的有性繁育方式,有利于提高后代幼苗的成活率、增强其抗性水平,相对来说流程比扦插育苗更加的繁杂。播种育苗有2种方式,包括撒播、落水播种。一是撒播。此种方式先在育苗地上灌底水1次,之后再进行撒播、喷水;需要注意的是底层土壤要求处于湿润状态;充分整细表层土,并耙碎;播种量7.5~15kg/hm2;播种结束后覆盖1层厚2~3cm的细沙,并洒水1次,此次喷水以细眼水壶为好。二是落水播种。此种方式先灌溉,之后进行播种、覆盖(覆盖材料为土、肥料及沙混合而成),确保种子稍微露出一点即可。

2.2插条育苗

小叶杨插条育苗的繁殖率高,是小叶杨繁殖中常用的一种无性繁殖的方法。插条育苗的步骤主要包括选择插穗、扦插、灌溉、覆土等。选择插穗环节中,由于扦插的季节不同,春季、秋季均可,需要扦插人员结合实际扦插的情况而定。一般生长1年左右的插条作为插穗效果最好,生长不够1年、长势健壮的枝条也可作为插穗。插穗的长度、宽分别在15~20cm、0.8~1.5cm,利于插穗扦插的成活。如果扦插的时间选择在春季、插穗在秋季采集,则需要对插穗做好越冬管理,包括窖藏、坑藏、沙堆储藏等。春季扦插一般在3月上中旬,提前将插穗下端插入到清水中浸泡,3d左右即可用于扦插,对其根芽的萌发有利。扦插后科学灌溉,在插穗根系萌生之前一般需要浇灌1~2次,待萌发根系后延长灌溉的频次,每2周灌1次即可。6~7月在灌溉的同时进行追肥,一般追肥2~3次。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枝、抹芽等。秋季如果扦插,则需要选择在树叶脱落后到土壤上冻之前这段时间进行,直接将插穗的下端插入到土壤中,之后覆盖6~10cm左右高度的土。待第2年春季插穗新芽萌发后改土加肥[6]。

3小叶杨造林技术

3.1造林地选择

小叶杨有很强的适应能力,适宜选择的造林地以肥沃为好,在辽西等干旱地区的黏土、石砾土、贫瘠的沙土等土壤上造林也可以生长,尤其是有严重水土流失的区域也可造林,需要采取鱼鳞坑、水平沟的整地方式[6-7]。

3.2造林方法推广

3.2.1造林模式选择。小叶杨在辽西等干旱地区的造林建议选择混交的方式,合理搭配,包括与沙棘、紫穗槐等根系有根瘤菌的灌木等进行混交,对造林后的快速生长有利,可以为小叶杨的生长提供足够的氮素营养。实践表明,小叶杨的混交林以选择沙棘为好。如果选择小叶杨与沙棘进行混合造林,分别栽植3000~4500株/hm2,混交后小叶杨的长势佳、树干通直,且在沙棘的影响下,小叶杨的侧枝可自然脱落,对枝条的自然整理、调整比较有利。在沙棘与小叶杨混交的林分内,小叶杨树高生长更快,比纯林增幅10%左右,胸径的生长增幅在25%左右,且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小叶杨与沙棘混交可采取带状、隔行混交的方式[8]。3.2.2造林方式选择。小叶杨的造林方式包括植苗、插干、埋条等。植苗造林选择的苗木一般为生长1~2年的健壮、未发生病虫害的幼苗。插干造林适合在沙土地上进行,方法简单,注意插穗尽量深插入土壤中、上方露出一点梢即可,要求充分扎实。在复杂的阶梯形地势的区域、河滩等,适合推广插干造林的方法;栽植时要求枝条倾斜插入到土壤中,覆盖20cm厚的土、踩实。小叶杨人工造林的密度适合在(2~3)m×(3~5)m,如果采取机械造林,则株行距适合控制在(3~4)m×(5~6)m。具体的造林密度结合实际立地条件、造林密度综合确定。

3.3造林后抚育

3.3.1修枝。小叶杨造林后的前3年主要目的是进行树冠的培养、促进根系的发育,一般不需要进行修枝等管理。当林间进入郁闭状态后需要进行修枝。具体修枝的时间结合当年的实际情况而定。如果在夏季修剪,则利于伤口的快速愈合,很少萌生出徒长的枝条,但是修剪的时间要与害虫产卵期避开;修枝的工具要求锋利,确保切口不出现劈裂。对于规格较小的树,修剪可进行平切,对于规格较大的树,可切口要求稍微凸起,对修剪伤口的尽快愈合有利[8]。随着树龄的增加,修枝后树冠相对于树高所占的比例逐渐降低,前5年,比例在2/3左右,第6~10年一般在1/2左右,超过10年后控制在<1/3[9]。如果用作行道树,可适当增加树冠,不可过大强度地开展修剪,通过适度的修剪,可对树后期的生长产生很好的促进作用。比生长6年的小叶杨为例,与没有经过修枝的林分相比,修枝的树高增幅达到13%以上,胸径增长超过14%。3.3.2肥水管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栽植的同时施入底肥;也可在造林技术后于林间空隙种植绿肥。每年结合天气及土壤湿度条件合理灌溉几次。3.3.3间伐。小叶杨造林后5~7年树木逐渐郁闭,之后需要进行第1次间伐管理;结合小叶杨林分内树木的密度、长势、培育目标等情况确定具体间伐的密度;经过间伐后,一般林间株行距在(2~3)m×(2~4)m。造林10~13年需要再进行间伐1次,此次间伐后林间树木株行距在(3~4)m×4m左右。具体按照砍劣留优、砍小留大、砍密留稀、砍中有留、留中有砍等原则进行间伐,确保间伐的质量、保留的苗木密度[10]。如果人工小叶杨林内树木长势好、密度大,则间伐采取隔株、隔行进行,如果长势不佳、林分情况差,则间伐采取非等距的方式。当林间郁闭度在0.7以下时,则不需要采取间伐措施。3.3.4病虫害管理。小叶杨幼树上易发生腐烂病,发病后病症由树干上逐渐扩散蔓延到树梢部位,传染性强,有极大的为害;刚发病时树干上可见到水渍状病斑,经过积压有水渗出,有酒槽味;随着病情的发展,发病的位置逐渐腐烂、凹下;发病后期产生凸起针状的病菌孢子,黑色。在天气潮湿的情况下病斑周围有橘色的胶状物质漏出,逐渐绕树一周,导致病斑上部树的死亡;防治的方法:积极营造混交林,加大后期管理,树木已经发病后选择波尔多液等杀菌剂对准病斑处涂抹。小叶杨林间虫害的防治,可人工进行虫蛹的灭杀、喷施杀虫剂、注射药物等。如果树干上已经出现虫洞,则选择毒泥将虫洞堵住,可有效地抑制幼虫的生长繁殖[11]。

袁志华 辽宁省国营朝阳县东五家子林场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