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资源与防火造林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中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离不开林业经济的增长,每年林业为建筑行业、工业提供的木材数量极大,林业经济每年高达900亿元以上。影响林业经济变动幅度最大的因素是林业火灾、砍伐过度、病虫害侵蚀等,林业部门想要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需求及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社会效益,就应对林业资源进行严格的管理控制,并努力研发建设新型防火造林技术,提高苗木资源生产效率和质量。分析了林业资源与防火造林技术发展现状,在明确认知造成林业资源火灾事故经常性发生的主要因素后,不断研发防火造林技术,推动我国林业资源良性发展。
关键词:林业资源;防火技术;造林技术;发展现状
土地沙漠化、沙尘暴、雾霾、河流污染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国家和当地政府不断给各阶层林业部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林场造林和防火项目,现阶段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效。根据最新全国林业资源信息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林业资源覆盖率为22.96%,比上一次清查结果整整高了1.33%。林业火灾是世界上公认的八大自然灾害之一,具有范围广、为害性大、时效性强、救援难等特点,虽然我国以前林业火灾事故的发生几率和损失直线增长,但在2019年实现了30年连续保持林业资源面积和储蓄量“双增长”,一跃成为国际上林业资源增长速率最快、生态环境修补明显的国家。是因为我国采用了一种生物防火苗木种植技术,可以有效阻止林业火灾的发生。
1林业资源与防火技术现状
1.1有效解决就业难问题,争取实现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各阶层林业部门都须要招聘一些专业性或非专业性的种植培育、养护管理等林场工作人员,可以有效缓解当地待业人员的就业困扰问题。每年从事林业工作的待业人员总人数高达5000万以上,根据相关数据信息显示,有45%以上的农民收入来自林业种植和林产品生产。虽然我国在提升低龄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上,和外国林业行业相比存在很大的距离,但我国林业行业中有绝对的绿色防火、生态环境修复、林业资源覆盖率等优势,只要各阶层林业部门能协同一致,充分发挥出林业技术优势,就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弥补防火设备陈旧、苗木死亡率高等不足。各阶层林业部门必须充分利用生物防火物种来探究和研发新型林业防火种植技术,相信相关科研人员会不断深入探究新型林业防火种植技术,最终实现林业火势迅速隔断,抑制林业火势的蔓延程度。
1.2林业资源与防火技术良性发展
在近15年间,我国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明显变化是林业资源覆盖率逐年增长,林业经济逐年增长,实现“双增长”。现阶段,已经完全可以满足林业市场供求问题,种植数量远远大于消耗量,林业资源开发利用呈现良性发展状态。我国对优良防火树种的苗木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分析木荷、杨树、珊瑚树、红豆树等树种防火性能,研制出新型防火种植技术,有效阻止林业火灾的发生和发展。
1.3林产品种类齐全
林产品经济是林业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林产品的质量、生产效率、供求关系直接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进度。虽然我国目前属于林业大国,但同样也是林产品消耗大国,林产品资源消费量占所有公共消费总量的1/5。现阶段,我国林产品种类比较丰富,不仅包含各种外形美观的、实用的林木产品,还有大量以竹产品为代表的林副产品及竹藤制品等。
1.4科学修复林业资源,促进林业经济良性发展
因为过度砍伐、林业复垦等因素,导致原生态林业面积逐渐减少,生态公益林面积增加,所以,林业生产质量直线下降。同时,由于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我国林业资源中幼小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较低。另外,林业火灾更是造成我国林业资源紧缺的主要原因,我国林业资源一直受地理位置、气候、光照等自然条件限制,出现储蓄资源存量少、苗木种植质量下降等情况,接连引发林业市场供不应求、优质木材短缺、林木产品和林副产品物价上涨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各阶层林业部门已经对乔木、杨树、红豆树等苗木基本完成了绿化工作,但苗木质量偏低,只有加强对林木的管理经营,才能保证林木质量。另外,必须对灌木资源进行修复,优化灌木种植结构比例,科学布置灌木树种间距,提高灌木资源生产质量和种植效率,推动林业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2造林技术与森林防火的关系
造林技术是为防止森林火灾蔓延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防护技术。在森林建设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整个林地的防火功能进行总体评估,确保造林在森林防火过程中发挥相应的作用。造林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造林初期。造林技术人员深入实地,对当地气候环境和地理位置进行有效的勘探和调查,结合具体气候环境和造林要求进行科学分析,选择合理的造林方案,充分发挥植树造林对森林火灾防治效果的指导作用。第二阶段是对造林地周边环境进行调查,总结分析造林地周边的防火措施、发生火灾的次数、火灾规模、火灾隐患,进一步提高森林防火意识,有效预防通过科学合理的植树造林,杜绝火灾的再次发生。以上工作全部完成后,即可制定详细的造林方案。在造林过程中,根据有关要求,预设相应的防火通道,统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不同的防火措施。合理造林一方面可以增加森林植被覆盖率,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火势蔓延。
3高质高效培育林业资源的流程
3.1规整林场土地,慎重选择林木类型
林业工作人员必须要做好林场前期的准备工作,提前规整并处理造林区域的碎屑、杂草、虫害、病害,并进行化学清洗或采用水洗等方法彻底清理,提高苗木种植成活率及存储率。林业部门想要有效降低林业资源火灾事故发生几率,就必须大量种植防火树种,以此降低人为、自然因素造成的火灾发生几率,促进林业经济健康平稳的发展。
3.2育苗造林法
以木荷苗木为例,采种长势较好、树龄较长的树种,采种后经过晾晒取干种,干种经过筛选后备用。苗圃选择地势平缓、渗水能力强、土质疏松的沙土,撒播前温水浸泡、适当风干,幼苗出土后必须进行施肥、浇水、除草、驱虫等管理工作,为苗木营造良好的生存条件,当木荷苗木满1年后即可出圃造林。
3.3生物防火造林方法
生物防火造林方法即选择抗火、防火能力强的林木品种,例如,木荷叶茎中含水量高达42%,可抵御一般的林业火灾;外形高大,可形成一道密不透风的围墙,有效隔断熊熊火焰;叶子轻薄,使其具备超强的扩散能力;木质远超于其它林木硬度,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抗火能力;适应能力强,可以种植在林场,而且不会给其它林木带来新型病虫害。
3.4最佳移植栽种时间
抗火、防火能力强的林木品种在春、夏、秋3个季节均可栽种造林,因为林木栽种品种存在多样性。所以,需要完善的栽种技术和管理方案,最佳栽种造林时间大约在7~9月多雨的时间段,苗木成活率高。
3.5林木种植后期管理措施
防火林木在移栽种植成活后,必须要加强后期的养护管理,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林木。后期养护管理工作包含修枝剪芽、除杂草、病虫害防治、查苗补缺、浇水、施肥及定时清理林场内枯枝落叶等易燃物。
4森林防火与植树造林措施
4.1要注意加强造林监督保护。
造林的关键是提高苗木成活率。对于新造林的林地,如果不做好有效的复垦工作,很容易造成苗木死亡。此外,苗木成活后,如果不能及时妥善处理落叶和修剪枝叶,往往会再次出现森林火灾隐患。植树造林后,要加强对苗木的有效监管和爱护,既能创造良好的苗木生长环境,又能及时消除林地周围的安全隐患,从源头上防止火灾的发生。在林地监管和保护过程中,一些特殊林场需要特殊监管。比如针叶林关闭后,要及时修剪。因为针叶林关闭后,会迅速发展,形成自然修剪,容易争夺其他枝条的养分,造成其他枝条死亡,干燥后脱落是火灾的主要原因。对于这类林地,要加强巡查,做好树木修剪工作,从根本上提高林地的防火功能。
4.2防治森林病虫害。
在造林过程中,病虫害防治可以有效地防止树木死亡,保证造林的顺利开展,提高树木质量。造林后要密切观察树木生长和病虫害危害,加快树木调整,全面监测树木生长,防止病虫害蔓延。防治病虫害蔓延,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方针。森林病虫害调查充分。病虫害达到防治标准后,应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确保树木健康生长,避免大量森林死亡,造成森林火灾。
4.3加强森林培育基地建设。
在造林过程中,通过建设完善的育林基地,保证林木的持续供应和造林的高效发展。在林地培育基地建设中,既要考虑森林经营的实际生态效应,又要考虑森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培训基地建设的全过程中,首先要聘请专业的森林防火管理人员对现场进行调查,确定最佳的建设地点。此外,相关管理者还需要考虑本地区的实际经济因素,确保建成的森林种植基地有利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5结语
综上所述,国民经济的增长离不开林业经济的支撑扶持,林业资源高效生产是我国林业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有效改善我国林业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科学控制林业火灾事故频发几率。各阶层林业部门必须要落实林业资源防火意识,提高各阶层林业部门人员的防火技术和防火知识,强化林业资源防火效果,有效抑制火灾蔓延。国家应当出台一系列健全的法律法规,鼓励各阶层林业部门改革创新传统防火和栽种技术,优化林木产品、林副产品等经营模式,利用生物防火造林方法,深入研究防火造林技术,研制出更高效的造林和防火办法,降低林业火灾事故发生几率,保障救援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及林业经济不受影响,推动我国林业资源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胜淘.林业资源与防火造林技术的发展现状[J].农民致富之友,2018(21).
[2]曹宝杰.林业资源现状与林业造林技术探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8(17).
[3]井伟民,刘凯明.浅谈林业资源与林业造林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2(27).
[4]李大勇.林业资源现状与林业造林技术探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4).
作者:宋波 单位:山东省费县自然资源和规划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