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食畜牧业概况及发展建议
摘要:当前加快草食畜牧业发展是促进福建省畜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主要阐述当前我省草食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和取得的成效,并针对产业存在的短板弱项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草食畜牧业;产业发展;瓶颈;对策
福建可利用青绿饲草资源丰富,农闲田和草地开发潜力大,发展草食畜牧业符合福建饲草资源丰富、饲料粮相对短缺的资源禀赋,对优化畜牧业产业布局,构建多元化畜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福建省全力推进畜牧供给侧改革,按照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优势等条件,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扩大优质牛羊兔生产,提高乳业生产水平。
1福建省草食畜牧业发展现状
1.1产业发展环境
1.1.1市场空间巨大近年来,虽然福建省培育了一批高产乳牛群,设施化规模化现代肉牛、肉羊、肉兔产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但牛羊兔肉产量占比依然较低,乳类自给率不到50%,牛羊肉消费大部分需要依靠进口或外调,草食畜牧业发展潜力较大。
1.1.2产业基础较好我省草食动物地方畜禽资源比较丰富,发展地方特色草食动物产业基础较好,其中牛有闽南黄牛、福安水牛,羊有福清山羊、戴云山羊和闽东山羊,兔有福建黄兔、闽西南黑兔和福建白兔。1.1.3牧草可种植地较多我省可利用青绿饲草资源丰富,农闲田开发潜力巨大,草食畜牧业发展空间大,大量的草山草坡和山垅田、退耕地、冬闲田,为发展青贮玉米等饲草料提供保障。
1.2近年来取得的成效
1.2.1草食动物畜产品产量增长较快近年来,我省大力发展牛羊兔等草食畜牧业生产,草食动物产品产量稳步提升。截至2020年,全省牛出栏22.07万头,增长12.8%;肉羊出栏159.06万头,增长2.1%;肉兔出栏超1000万只;乳牛存栏4.43万头,乳产量17.48万t,同比分别增长4%、16.6%;牛羊肉产量4.74万t,同比增长8.7%。
1.2.2规模化生产加快形成全省年出栏100头以上的肉牛规模场59个,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肉羊规模场64个,年出栏2000只以上的肉兔规模场114个,存栏500头以上的乳牛规模场26个。分畜种看,我省乳牛规模化率89.57%,位居全国前列,但肉牛和肉羊规模化率低于10%,主要还是以散养为主,可见发展潜力巨大。
1.2.3产业布局集中度较高总体来看,我省草食畜牧业产业集中度相对较高,主要集中在闽西北等草地资源丰富的区域,乳业重点在南平、三明区域发展,比重占全省74.1%,主要分布在延平、浦城、建瓯等地,形成了以长富、明一为主导的特色乳牛产业优势区。肉牛、肉羊、肉兔重点分布在闽西南等丘陵山区,其中肉羊主产区集中在沙县、永定、邵武、尤溪等地,福之羊、祺云农牧、海宏达生态农业等企业逐步壮大,形成了具有福建特色的肉羊生产基地。肉兔生产以大田、连城、上杭、武平等优势区为主,发展出邵武豪顺、大田莱德旺、上杭通贤等一批优质肉兔基地。
1.2.4产业化程度稳步提升全省涌现出长富乳业、明一乳品、尤溪福之羊、平和东鲁肉牛、邵武顺鑫肉牛、大田莱德旺肉兔、上杭县百叶山肉兔等特色草食动物产业龙头企业。乳业较大程度实现产、供、销一条龙全产业链模式,南平乳牛业已成为优势特色产业,以长富集团为代表的乳品加工企业的生鲜乳100%来自于机械化挤乳,生鲜乳质量位居全国前列[1]。长富集团进入新一轮全国乳业20强,成为第一批国家优质乳工程示范企业。
2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
2.1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薄弱
我省草食动物地方品种达7个,具有适应性广、繁殖率高、肉质鲜美、抗病力强、市场畅销等优点,但其缺点是生长缓慢,在没有优质优价的地区,效益还是偏低,其市场竞争力 目前还不很明显。此外,省内绝大多数草食动物种畜禽场没有开展性能测定工作,部分遗传资源保种场设施简陋、设备陈旧,种群规模小,未建立繁育体系,保种技术落后,缺乏进行专门化培育,长期稳定的保护和系统的提纯选育还有待提高,影响了产业的发展速度。
2.2饲养管理水平普遍不高
目前我省除牛乳生产水平较高外,肉牛、肉羊和肉兔的饲养管理水平普遍不高,饲养方式较为原始,饲养规模小,大多以传统放牧为主,缺少饲草基地、饲料营养、繁殖育种和疫病防治技术,饲养效益较低。
2.3牧草饲料供给不足
我省气温高、雨水多,四季常青,牧草资源丰富,但人工种植的禾本科牧草如象草、杂交狼尾草等受多雨季节影响,贮制干草难度较大。此外,生产高产优质牧草的土地资源有限,大部分水肥条件好的平整土地用于种植农作物。同时随着全省各地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能用于牧草种植的土地越来越少,而从北方引进草粉的成本较高,养殖企业难以承受,饲料牧草的供给成为发展草食动物最大的制约瓶颈[2]。
3产业发展对策
3.1持续推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以现有产业基础较好的养殖企业为依托,建立一批适应本地草食动物规模养殖发展需要的良种场,饲养专门化适合在福建养殖的草食动物品种,以国外引种、杂交改良为原则,加快培育适应性好、生产性能高的优良品种[3]。强化科研协作,科研院所、高校及畜牧技术推广机构要围绕人工授精受胎率、产仔率、成活率、性别分离、胚胎移植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联合攻关。
3.2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
按照市场化导向,以业主投入为主、政府指导和扶持为辅的原则,适度提高草食动物标准化生产项目实施数量,支持有条件的规模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升级,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牛羊养殖场[4]。此外,要加快牛羊粪污资源化利用,完善粪污处理利用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业主探索粪污多元化、差异化处理模式,提高粪肥利用附加值和增加值。
3.3着力解决饲草料不足的制约瓶颈
当前,草业发展水平是草食牧业发展的关键[5]。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原则下,积极开发天然草山草坡,加快草地资源开发利用,加大饲用玉米、黑麦草、杂交狼尾草等人工优质牧草种植,大力扶持草场围栏,建立优质饲草料生产基地。积极开发秸秆、饲草等粗饲料资源,加快秸秆处理技术创新,研究集成适应我省的青贮、黄贮和微贮技术,提高粗饲料的转化利用率。推广粮-草(饲料作物)轮作技术,如由羊场周边的农户调整部分农田,进行粮-草(饲料作物)轮作,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青饲料牧草周年轮供[6]。
3.4推广畜牧新技术,加强技术培训
产业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与科技进步。要推广实用技术,如种草养牛(羊、兔)技术,牧草青贮和秸秆氨化(微贮)养牛(羊、兔)技术,牛(羊、兔)圈养和短期育肥技术。同时,要加强草食动物科技示范基地培育,以基地带农户,加速技术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的普及。要做好草食动物养殖实用技术培训,转变农户传统饲养观念,对农户采取集中培训、科技示范、跟踪服务等方式,提高草食动物饲养员的饲养管理、快速育肥、饲草种植和加工等技术水平。
3.5培育龙头企业,加快产业化进程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培育建设一批以合作社、龙头企业和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的产业主体。创新产业运行机制,推行“公司+合作社”、“公司+家庭农(牧)场”的经营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肉牛、乳牛、山羊和兔等草食动物产业[7]。抓好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培育壮大,扶持建设一批标准高、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屠宰加工企业,推进草食动物产业化进程。积极实施畜禽农产品品牌战略,努力打造草食动物产品品牌,共同推动畜禽养殖基地和畜禽产品品牌创建工作[8]。
参考文献:
[1]王宗寿,曾汤仁.用工业化理念打造南平现代乳业[J].福建畜牧兽医,2014,36(2):24-26.
[2]于轩.甘肃省草食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草食动物,2006(5):65,43.
[3]司建军,杨永林,潘晓亮,等.兵团牛羊品种改良工作思路和措施建议[J].新疆农垦科技,2015,38(8):27-29.
[4]任晓坤.养殖信息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2013.
[5]侯向阳.我国草牧业发展理论及科技支撑重点[J].草业科学,2015,32(5):823-827.
[6]王轶娥.发展牧草饲料产业促进畜牧业发展的分析与研究[J].今日畜牧兽医,2019,35(8):66.
[7]李剑锋,徐建群,陈柯.走在前列的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改革40年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历程与经验启示[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8(10):23-25.
[8]任播杨.福建省现代畜牧业发展思路[J].中国畜牧业,2014(5):43-45.
作者:寇涛 单位:福建省畜牧总站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