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畜牧业论文 > 浅析畜牧业发展现状

浅析畜牧业发展现状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9-01 13:23:00人气:375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党中央认为,完成上述目标任务,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必须攻克,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必须补上。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文山州”)按照党中央和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战略部署,提出加快以三七中药材为重点的“中药材、蔬菜、水果、花卉、畜禽、人工菌”等六个“100工程”建设工作,以加快“100个”畜禽养殖园区建设为契机,补齐畜牧产业短板,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夯实畜牧产业发展基础,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建立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为基本特征的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实施质量兴牧、绿色兴牧、品牌强牧,增强畜牧产业竞争力。当前,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畜牧业绿色、高产、高效发展,同时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确保农村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一、文山州自然资源概况

文山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东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接壤,南与越南接界,西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毗邻,北与曲靖市相连。辖区面积31456平方千米,其中山区和半山区占总辖区面积的97%。国境线长438千米,距云南省会昆明市330千米。文山州辖文山、砚山、西畴、麻栗坡、马关、丘北、广南、富宁8县(市),居住有壮族、苗族等11个民族,总人口367.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58.1%。全州地区生产总值1081.6亿元,迈上千亿元台阶,同比增长10.1%。文山州地处西南边境,紧邻沿海发达地区。拥有4个国家一、二类口岸和24个边民互市点,是陆上“一带一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是云南省沟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通走廊,是内陆开放的前沿阵地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依托,也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地位的前沿阵地,对文山州乃至全国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和战略地位。文山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2991.2米,最低海拔107米,平均海拔在1000~1800米。年平均气温17.8℃,年降雨量779毫米,全年无霜期365天,日照时数1768.1小时,多为亚热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森林覆盖率达50.4%。全年多为偏东南风。由于海拔高低悬殊,故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征。文山州生物资源丰富独特,是名贵中药材三七之乡。文山州植物种类众多,除产玉米、稻谷和豆类等粮食作物外,还盛产辣椒、草果、八角、甘蔗、木薯等经济作物,粮食产量168万吨,其中稻谷47.9万吨、玉米90.5万吨,甘蔗1213.8万吨,年产农作物秸秆216万吨;有丰富的天然草场以及黑巴草场、舍得草场等人工草场,草场面积75万公顷,可产鲜草833.5万吨。文山州优越的气候、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饲草料资源和明显的区位优势为发展高原特色绿色现代畜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文山州畜牧业发展现状

1.畜牧业产业化雏形初步形成。“十三五”以来,文山州加快推进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培育和畜产品加工、流通体系建设,强化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产业支撑,有效推进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机衔接,切实加快了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步伐。建成了云南省三丰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10万头猪场、西畴县兴牧牧业有限责任公司万头猪场、云南谷多牧业有限公司肉牛养殖基地、文山鑫农鑫蛋鸡养殖场、云南牛旭农牧开发有限公司肉牛养殖基地、云南五联清真肉牛屠宰加工厂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加工和企业(合作社),有效增强了规模养殖场户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了全州畜牧业现代化进程。目前,文山州有规模化养殖场949个,其中进入国家级农业农村部备案的有279个(生猪养殖场88个,牛养殖场100个,羊养殖场34个,蛋鸡养殖场20个,肉鸡养殖场34个,鸭养殖场1个,鹅养殖场1个,驴养殖场1个),进入省级农业农村厅备案的有671个(生猪养殖场204个,牛养殖场156个,羊养殖场187个,蛋鸡养殖场42个,肉鸡养殖场66个,鸭养殖场9个,鹅养殖场5个,鸽养殖场2个)。各种合作经济组织268个,畜牧业合作社233个;畜牧业养殖、加工、营销协会共有40个。在规模养殖场中,有3家被认定为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有5家被认定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有11家被认定为州级重点龙头企业。全州创建并已获得验收的省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养殖场26个,正在创建的省级示范场有3个,带动了200个养殖场开展标准化创建工作。全州建成肉牛屠宰加工厂4个,生猪屠宰厂(点)36个。建成畜产品交易市场139个。全州认证无公害畜产品2个,认定无公害畜产品产地6处,认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1处。全州注册畜产品商标6件,地理标志认证1件,完成外观专利认证1项,标识著作权登记1项。全州畜牧业生产已初步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体系。

2.畜牧业科技推广步伐明显加快。“十三五”以来,文山州各级农业(畜牧兽医)部门坚持把畜牧科技推广应用作为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的主要抓手,层层采取“定人员、定任务、定效果、定奖惩”等管理措施,建立科技人员与群众相结合,资金、物资、技术相配套,责、权、利相挂钩的运行机制,狠抓品种改良、草料生产、饲养管理等科技措施的落实,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步伐逐年加快,有效推动了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1)畜禽良种繁育体系进一步健全,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稳步推进。目前,文山州共建成牛冻精改良站点202个,猪人工授精站点197个,二级种猪扩繁场8个,2019年全州推广猪人工授精29万窝、牛冻精改良配种3.2万头,推广良种禽738万羽。地方畜禽资源开发成效明显,其中文山牛在2011年被列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牛志)》,并被评为云南省六大名牛之一,2014年7月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14年8月经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组评定肉质为国家A3级。同时,建立了文山牛国家级核心育种场,并建立了文山牛冷冻精液及胚胎保存基因库。文山小耳朵猪、文山黑山羊、西畴乌骨鸡、坡芽山鸡等4个品种建立了地方畜禽资源保种场。文山州录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的畜禽品种有3个,录入《云南省畜禽遗传资源志》的畜禽品种有11个。目前,以国家核心育种场、资源场为基础,以扩繁场、改良站点为支撑,以精液质量检测为保障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初步形成。(2)畜牧业科技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畜牧业生产水平的日益提高。畜牧科技的推广普及有效提高了良种畜禽的群体数量和畜牧业生产技术水平,为产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9年,文山州猪、牛、羊和家禽出栏率分别达117.9%、41.9%、132.8%和162.9%,畜牧业科技进步对畜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以上。(3)种草养畜工作进展迅速,草原生态得到进一步保护。2011年以来,文山州严格按照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的要求,对全州范围内的75万公顷可利用草原实施草原禁牧、减畜和基本草原保护等工作,并积极引导养殖户开展种草养畜和秸秆养畜,努力推进草食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2019年推广青贮饲料36万吨、人工种草2万公顷,有效缓解草原超载过牧的现象,草原生态得到了改善,草食畜牧业发展进一步夯实。

3.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扎实推进。“十三五”以来,文山州各级各相关部门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狠抓动物疫病防制工作。按照“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制、群防群控、果断处置”24字方针和“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要求,建立健全防疫工作责任制。按照“集中免疫、分片包干、整村推进”的动物防疫新模式和生猪强制免疫三苗同步、两点注射、一次完成的防疫新技术(“321”防疫新技术)开展畜禽免疫,覆盖面达到100%。重点强化对公路沿线、生猪定点屠宰厂、农贸市场、活畜(禽)市场的检疫监督,避免疫情传播扩散。坚持每年春、秋两季强制免疫和适时补针,定期开展免疫抗体和疫病监测,加强对牲畜口蹄疫、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鸡新城疫、猪链球菌病等疫病免疫和监测。认真开展产地检疫、动物标识及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各部门密切配合,切实加大了边境一线疫病防堵工作,真正形成了群防群控的局面,有效杜绝了境外疫情传入、扩散和蔓延。文山州强制免疫、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流行病学调查等相关制度不断完善,跨境动物疫病防控交流不断深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不断增强,畜禽疫病死亡率明显下降,动物疫病防治有力地保障了畜牧业健康发展。

4.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成效明显。“十三五”以来,文山州各级动物卫生监管部门以狠抓源头治理、市场整顿和长效机制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加强规模养殖场(小区)监管,特别是对兽药、饲料的治理和质量检查工作。一是对文山州现有畜禽规模养殖场进行归档管理,从防疫条件、强制免疫、定期消毒、安全用药用料等各项制度建设方面狠抓落实,逐场开展整顿。二是全面开展产地检疫工作,对文山州出栏出售的畜禽全部开展产地检疫,特别是对全州设置的159个动物产地检疫报检点的畜禽进行重点监控,全州产地检疫申报受理率达100%。三是加强畜禽屠宰检疫监督管理工作,严格检疫规范,认真落实屠宰检疫“两项制度”,对全州范围内畜禽定点屠宰厂(点)派驻官方兽医开展屠宰检疫,落实质量检查,要求定点屠宰厂(点)入场持证率100%、屠宰检疫率100%、屠宰厂出厂的动物产品检疫合格率100%,同时对检出的不合格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坚持守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四是加强跨省调运活畜禽检疫电子出证工作,对所调运畜禽严格检疫出证,实行全程监管,未出现违规行为或因调运畜禽导致疫情扩散传播的现象。五是强化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督工作,督促、指导养殖户、畜禽定点屠宰厂(点)对病死动物、检出病畜禽及有害动物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六是强化兽药市场监督管理工作,重点对通过GSP认证的334户兽药经营户加强监管,保障了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5.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不断推进。文山州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要求,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步伐。一是对新、扩、改建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小区)实行雨污分流,推广清洁养殖工艺和技术,推广使用节水、节料、节能养殖工艺和“雨污分离+干清粪+废物综合利用”的减排措施。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全面普及盖顶堆肥场、沉淀池、氧化塘、贮存池、发酵池、沼气池等粪污处理配套设施。二是督促、指导规模养殖场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对处理发酵后畜禽粪便及沼渣就近就地用于农村能源和农用有机肥以及用于种植业,加快发展农村沼气和生物天然气,畅通还田渠道,多形式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减量化、无害化、生态化和资源化,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绿色发展。2019年,全州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3.49%,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9.04%。

三、畜牧业在农民增收致富和脱贫攻坚中的作用

“十三五”以来,文山州按照州委印发的《文山州“三农”发展大规划》,把畜牧业纳入全州“绿色食品牌”四大重点产业来抓,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云南省动物防疫条例》等法律法规,牢固树立“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理念,坚持把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主攻方向,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为目标,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统筹兼顾公共卫生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克服边境疫情严峻、稳产保供困难等不利因素影响,推动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2019年年末,文山州生猪存栏180.4万头、出栏220.2万头;大牲畜存栏110.6万头、出栏46.7万头,同比增5.18%;山羊存栏37.7万只、出栏49.78万只;家禽存栏990.8万只,同比增6.6%、出栏1514.5万只,同比增4.7%;肉蛋奶总产量29.7万吨,同比增3.5%。2019年,畜牧业产值达111亿元,同比增18.7%,占农业产值比重33.1%,畜牧业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达16%。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1781元,占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33元的16%。畜牧业成为了文山州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成为了保供给、惠民生、促稳定的大产业,畜牧业在促进文山州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伍丽仙 陈永玻 饶杰 冉光富 农胜虎 单位: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畜牧站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