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转型升级发展对策研究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消费者对畜禽产品的需求及质量安全要求也日益提高,畜牧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当前,畜牧业转型升级正处于关键时期,仍然存在畜牧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如何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转变生产方式,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发展,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主要对河北省衡水市畜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分析,针对当前存在问题提出了适合衡水市畜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畜牧业发展现状
衡水市是传统的畜牧业大市,多年来,衡水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深入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部署要求,按照“稳猪禽、强奶业、扩牛羊、培特色”的思路,积极推动畜牧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区域化发展步伐,畜产品总量大幅增长,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2019年,全市奶牛养殖场达到63家,奶牛万头牧场达到3家;年出栏万头以上猪场达到28家、生猪国家级核心育种场2家,新建改扩建规模生猪养殖场15家,总投资10多亿元,新希望六和目前在衡水区域落地生猪养殖项目,总投资近21亿元,母猪存栏规模将达到63500头,衡水冀州牧原农牧有限公司在冀州区建设100万头生猪项目,投资20亿元;存栏5万只以上规模蛋鸡养殖场达到13家、年出栏5万只以上肉鸡规模场达到20家,其中,深州新星火100万只蛋鸡场建设项目,单栋存栏10万只,全部采用土耳其进口的全自动先进设备,故城县正大衡水1亿肉鸡全产业链项目已建成饲料厂1家、种鸡场3家、肉鸡养殖场3家;全市年出栏千头以上肉牛场7家、存栏万只以上羊场达到6家。2019年底,全市肉、蛋、奶产品产量分别完成37.5万吨、37.1万吨、26.3万吨,奶牛、蛋鸡存栏分别为6.7万头、2742万只,生猪、肉牛、肉羊、肉禽出栏分别为310万头、14.9万头、156.8万只、3650万只。
二、畜牧业转型升级发展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看,衡水市畜牧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区域布局、生产结构、生态环保等方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较多,尤其是近两年受到非洲猪瘟疫情和肺炎疫情的影响,畜牧业转型升级发展缓慢,主要问题表现在:市场不稳定价格波动大、散户养殖标准化水平不高、养殖场对疫病防控能力薄弱、畜禽养殖环保压力大、养殖场用地受到限制、养殖企业融资困难等。
三、畜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产业布局、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产业发展,统一规划,分类指导。根据环境承载能力和资源禀赋,围绕京津,放眼全国畜产品市场,科学确定畜禽品种及数量。把改善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攻方向,从生产端入手,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延长畜牧业产业链条,优化重点畜禽生产布局,提高畜牧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大力发展生猪、蛋鸡、肉鸡、肉牛、肉羊六大供应京津优质畜产品基地基础上,启动畜牧产业聚集区建设,围绕重点区域、主导品种,加大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场扶持力度,培育特色养殖区:一是以安平县、故城县、深州市、景县为主,培育生猪产业聚集区,二是以深州市、冀州区、饶阳县为主,培育蛋鸡聚集区,三是形成了故城县、景县、武邑县为主,培育肉鸡产业聚集区。
(二)积极推动美丽生态养殖牧场创建选择部分部省级示范场进行试点,开展美丽生态养殖场创建活动。一抓形,使养殖场形态上整体美观,布局合理,感觉无恶臭;二抓质,让畜禽养殖实现依法生产、协调发展、增强生产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三抓度,增强养殖场在生产标准和标准化管理制度上的执行力。按照要求制定创建方案和创建标准,通过改善设施,规范制度,达到“场区布局合理、设施制度完善、生产全程清洁、产出安全高效、资源循环利用、整体绿化美化”要求,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
(三)做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始终不渝地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按照减量化、清洁化、资源化目标要求,认真研究农业农村部推广的七种模式、河北省推广的六种模式和本市成功经验,选择安平、深州两个国家畜牧大县和故城、景县两个省级重点县开展试点,探索整县制解决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模式,为解决市域内养殖污染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办法和路径。
(四)稳定生猪生产推动生猪产业提档升级优化生猪生产布局,重点向安平县、故城县、深州市、饶阳县生猪生产优势区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标准化水平;督促中小型猪场改造升级,引导生猪生产从分散式农户饲养向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方式的转变,切实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化饲养。鼓励养殖场户改变基础设施装备条件,合理布局,建设出猪台、洗消间、生物隔离带、高温加压消毒设备等,提升养猪场户生物安全水平;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标准化水平,以引进大型龙头企业为抓手,推进高标准现代化养猪企业建设,把安平县生猪全产业链示范典型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亮点,带动全市乃至全省生猪产业发展;强化种猪场管理,扩大基础母猪群体规模,全面提升种质水平和供种能力,防止以次充好,防止非种猪按种猪销售;利用生猪产业体系创新团队在我市的优势,加强培训指导,聘请专家教授和有实践经验的大型猪场技术总监对本市规模猪场进行培训指导,提高养殖场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切实提高产仔率、成活率。
(五)加大养殖用地及金融政策支持积极落实国家、省有关政策,包括种猪场和规模猪场流动资金贷款贴息、生猪保险、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建设补助政策,对新建扩建种猪场、规模猪场养殖用地作为设施农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允许占用一般耕地,不需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支持生猪生产用地需求,规模养殖场的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取消15亩上限。落实安平县、深州市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政策,重点支持规模养猪场新建和标准化改建,优先考虑粪污治理设施建设,为衡水市畜牧业健康良好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六)全面实施奶业振兴行动计划以武强蒙牛乳制品加工企业为龙头,以武强县、饶阳县、故城县、武邑县为重点,启动奶业集聚区建设,完善奶牛良种繁育体系,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奶牛养殖小区向规模场转型,加快奶牛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加强技术培训和集成推广,推行奶牛场信息化管理,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提高奶牛单产水平和养殖效益。完善生鲜乳定期分级抽检制度,实现生鲜乳收购站、运输车辆抽检和现场检查全覆盖。推进生鲜乳专项整治行动,确保不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
(七)切实做好生物安全防控措施进一步加大《动物防疫法》的宣传力度,层层落实责任制,构建完善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体系;提高养殖场生物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做好消毒灭源工作,严格执行定期消毒制度,所有的养殖场、畜禽交易市场、屠宰场以及各类运输车辆等重点场所严格按程序消毒,有效地扑灭各种疫源,控制疫病的发生;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式,实行全进全出制,根据畜禽生产阶段,采取分群饲养、封闭饲养,保持适当的饲养密度、通风光照,生猪严禁饲喂泔水;强化基础免疫,根据《动物防疫法》及配套法规的要求,对畜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布鲁氏菌病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等实施强制免疫,不留空当,加强对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疫情监测,及时掌握疫病情况及防控效果,切实提高重大疫病发生的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作者:贾敬亮 曹玲芝 宋银朵 刘义广 陈俊峰 单位:衡水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