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畜牧业平衡发展建议分析
摘要:牧草是草食家畜主要、最优良、最经济的饲料,但在榆阳区存在天然草地超载,人工草地建设标准、质量不高,草地权属不清,农民对草畜平衡的认识不足等问题,本文提出解决草地畜牧业不平衡的几点建设,以期为广大草原保护建设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草地;平衡;存在问题;建议;榆阳区
1榆阳区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
榆阳区现有天然草场428万亩,可利用面积302万亩,过去,畜牧业主要以自给性小农经济模式和生产方式沿袭下来,牛以役用为主,羊以积肥和商品性毛、皮、肉为目标,经营方式为掠夺式自由放牧为主,不重视草地建设。近年来区政府非常重视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把以羊为主的草地畜牧业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大力发展舍饲养羊和优质饲草种植,2019年羊子饲养量达200.1万头,牛饲养量7.2万头,建立优质牧草基地2万亩,畜牧业产值达34.57亿元,为全省的养殖业大区,占农业收入的60%以上,是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2020年计划种植优质饲草3万亩,争取30万只湖羊养殖项目,使榆阳区草产业逐步走向产业化轨道,农民种草养畜的热情空前高涨。由于榆阳区北部风沙草滩区地理条件的优越性,榆阳区实施的饲草产业地块大部分在北部,且为集中连片种植,草产品成熟后打捆销售。而榆阳区南部山区和小型养殖户仍以传统养殖方式为主,南部山区养殖业以天然草地和农作物秸秆为家畜饲草的主要来源,主要以掠夺式放牧为主,北部风沙滩区由于土地广阔,水量丰富,大面积种植的饲草均以草产品外销,农户小面积种植的饲草主要以自给自足为主,农作物秸秆较丰富,饲草浪费严重。虽然全区人工种草保存面积达125万亩,除作为草产品销售外,草畜存在地域性不平衡和季节性性不平衡现象。
2草地畜牧业平衡发展的重要性
天然草地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绿色屏障,具有维持生态平衡,防止土壤沙化和荒漠化,保持生态环境等重要生态功能。天然草地是草原地带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发展草地畜牧业的可再生资源,适宜的载畜量,合理的放牧利用可维持草地畜牧业稳定、持续发展。作为草原保护与建设工作者,必须清醒认识到草地畜牧业平衡发展的重要性。
3榆阳区草地畜牧业平衡发展存在的问题
3.1人工草地建设的质量和标准不高
长期以来,榆阳区天然草地一直沿袭放任自流的滥牧方式,人工草地建设基础薄弱,本地区专用草种的研究开展较少,草种缺乏,主要依靠进口,试验示范标准不高,人工草地品种单一,只局限于苜蓿、沙打旺等几种豆科牧草,农民对种草的重视度不够,把草安排在偏远、瘠薄的土地上,只种不管、利用度不够,经济和生态效益不能显著发挥。严重影响群众对种草的积极性,导致养畜不种草、种草不养畜的现象。
3.2草地权属不明确
榆阳区草地畜牧业仍以羊为主,饲养方式多为自由放牧,草地权属不明确,大量天然草地划为宜林地,草中有林,林中有草是客观存在的。对草畜平衡问题重视不够,天然草地被视为无价资源,因而被养羊户无偿掠夺,大部分天然草地因超载和无人管理而退化,导致草地畜牧业生产水平很低,利用率更低。
3.3对草畜平衡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据调查,大多数养殖户还没有草畜平衡发展和基本草原保护这一科学理念,不了解榆阳区目前草原超载现象,更不了解草原超载所带来的危害。许多养殖户将草地看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转变传统的畜牧业经营方式一时无法被接受,需要政府依法贯彻执行并开展基本草原保护和草畜平衡制度。因此,依法实行基本草原保护和草畜平衡制度,推进畜牧业经营方式转变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4实现草畜平衡发展的几点建议
4.1发展多元化人工草地,提高草地经济效益
长期以来,榆阳区南部山区天然草地改良和人工草地建设薄弱,进而制约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种草养畜是人工草地建设的主要方向和目的。因此,应选用高产优质牧草品种,利用较好的农田,把人工草地纳入种植业三元结构中,把豆科牧草纳入农田轮作系统,实现粮-草-畜有机结合,平衡发展。对于无灌溉条件,无法机械化,大面积建立高产优质人工草地的山区,应使用耐牧型多年生牧草,如本地苜蓿、沙打旺、白羊草、长芒草、达乌里胡枝子等,同时采用多种牧草混播,建立放牧和割草地兼用草地,是草畜平衡发展的基础。
4.2改变饲养方式,提高饲草转化率和生产效率
随着现代畜牧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榆阳区草原畜牧业必须面对市场,改变以追求存栏数量为目标的思路和做法,以提高出栏率、商品率和畜牧业产值为发展方向,改变饲养方式,建立全新的现代畜牧业经营机制和经营方式,调整和优化畜群结构和养殖规模,引进、培育适应当地优良畜种和牧草品种。充分利用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草,可利用的天然草原和改良草地进行放牧饲养,节约舍饲成本2/3,而且畜产品营养价值全面,肉质好,是一种比较经济的饲养方式。
4.3以草定畜,划区轮牧
在天然草地放牧必须实行以草定畜,确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轮牧。舍饲育肥的生产方式是榆阳区草地资源合理利用、畜牧业持续发展的科学途径。以草定畜就是根据草地的产草量、利用率确定适宜的家畜饲养量。划区轮牧是一种科学利用草原的方式,根据草原生产力和放牧畜群的需要,将放牧场划分为若干分区,规定放牧顺序、放牧周期和分区放牧时间的放牧方式。通过划区轮牧,使草场得以休养生息,进一步促进牧草的生长。榆阳区天然草地大部分地区只要采取保护和轮牧等有力措施,天然草地植被可得以良好生长发育,生产力和生态、经济效益可大幅度提高。
4.4发展优质高产饲草种植和羔羊快速育肥,合理利用草地
在榆阳区北部风沙草滩区,选用高产优质牧草品种,利用较好的农田,种植优良高产牧草,进行深加工,解决季节性饲料缺乏问题。同时羔羊快速育肥是养羊业的一大发展,也是为了适应饲料资源的季节性变化而采取的一项有效措施,利用夏秋季丰富的草料资源抓膘育肥,不过冬就可以出栏,可以充分利用草料,是解决冬、春饲草料缺乏的有效方法。
4.5建立有偿利用天然草地资源制度,加强草地建设
大量研究表明,适当的放牧可以刺激牧草分蘖,促进生长,提高牧草产量和牧草品质,不适当的放牧反而降低牧草产量和品质。放牧过轻或不放牧,牧草生长缓慢,蛋白质含量降低,粗纤维含量增加,营养价值降低,牧草质量降低。相反草地放牧过重时,优良牧草遭受过渡啃食地面茎叶严重消耗,生长发育受限,牧草产量降低。从长远看,草地畜牧业的发展主要以天然草地的合理利用为基础。根据有关研究资料,为了维持草地正常生长,必须将草地年产草量的一半作为可利用产草量。从长远看,榆阳区草地畜牧业发展主要还得依靠天然草地资源。加强天然草地改良,采取有效措施,改良天然草地,提高草地质量和生产力,禁牧封育或科学轮牧,通过人工或飞播的方式补植改良天然草地是实现草畜平衡发展的最有效手段。
作者:常丽 单位: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草原工作站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