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畜牧业环境污染问题及发展对策
摘要:目前,我国畜牧业发展速度十分惊人,但环境污染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于该问题的出现,一些地区的居民和农场主因此问题出现嫌隙和矛盾,引发各种各样的投诉,极大限制养殖场规模的扩大,或者片面追求畜牧业发展,忽略环境保护。因此,为使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环境污染与治理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畜牧业;环境污染;对策
引言
畜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营模式和生产模式都得到明显改进。在畜牧业生产经营中,生态环境往往遭到破坏。环境污染类型有很多种,其治疗方法与广大养殖户的利益息息相关,同时还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采取合理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实现畜牧业的最佳转型发展。
1畜牧业造成的环境污染类型
1.1水质污染类型
在畜牧业的养殖中,畜禽排出的粪便中通常含有磷、氮、有机物、重金属、抗生素、病原微生物。这类浓度较高且没有经过处理的粪便受到雨水冲刷,会使污水发生横流,导致大量的营养物质流入河流、湖泊、池塘或是地下水造成污染,使水体呈现出富营养化,严重者会导致水体发黑、散发臭味、丧失应用价值,导致大量的鱼群死亡,对饮用水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使疾病大范围传播,造成生态失衡。
1.2土壤污染类型
畜牧养殖中,畜禽排出的粪便中包含大量的有机物质,若是污染物的排放量超出土壤自净能力,会形成不完全的降解与厌氧发酵,通常会导致恶臭硝酸盐与其他有害物质,导致土壤组成与性状出现变化,严重破坏土壤的基本功能,污染土壤环境。部分养殖生产者为改善畜禽性能,胡乱使用各类生长激素以及抗生素等药物添加剂。这类添加剂与药物在畜禽体内代谢后,残留的药物会积累在土壤中,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1.3粪便堆积带来的污染
作为活体存在的动物会产生大量的粪便,如果没有及时解决粪便随意堆放的问题,除会流失大量的氨与磷成分外,还会对土壤、水体及空气造成极为严重的污染。未经过处理的动物粪便中的氮成分,会以氨气的形式散发至空气中,使大气中的氮含量增加,若控制不及时则会产生酸雨。长期未得到清理的动物粪便堆积在一起,会发生化学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甲烷等有害气体,严重影响大气环境。超过50%的磷排出动物体外后,部分会吸附于土壤表面,与土壤中的铝和铜等元素结合形成不可溶性的复合物,使土壤发生板结,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1.4人畜共患病的传播
动物粪便如果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易滋生蚊蝇,增加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使寄生虫病和病原菌蔓延扩散。同时向河道随意抛弃的病死动物尸体以及直接排出或进入水中的动物粪便易使病原微生物蔓延扩散。以上情况容易引发疫病的扩散流行,导致人畜共患病的传播。
1.5抗生素与重金属带来的污染
使用饲料添加剂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动物生长发育,补充饲料营养组分的不足,提高动物对饲料的利用率,保障畜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但如果过渡依赖饲料添加剂,甚至是过量使用,就可能导致动物源食品或动物粪便中残留大量的抗生素与重金属,严重影响食品安全以及生态环境。如饲料中添加的高浓度锌和铜,会增加动物内脏中的锌铜的含量,人们食用后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1.6消毒药物污染
不断增加的饲养密度使动物间的天然隔离屏障减少,加上活跃的贸易流通使畜禽及其产品传播疫病的机会增加,生产者在做好预防性用药、免疫接种和日常环境隔离的同时,可能会采用大量的消毒药物,这些药物虽然可有效消灭各种病毒及细菌等病原体,但长期使用一方面可能会直接对人畜的健康构成负面影响,另外一方面也会出现土壤及水源的污染问题[1]。
2发展措施
2.1不断提升养殖人员的环保意识
在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中,为实现健康稳定且持续发展的目标,势必要提高养殖户对合理养殖重要性的重视,坚持走持续发展的道路,增强养殖户的环保意识,科学设置养殖场的布局,增强养殖业与种植业的联系,防止粪便的大量累积,只有提高养殖户的环保意识,让其在具体的养殖活动中注意环境污染问题,为控制生态环境污染打下良好的基础。
2.2加大农村污染防治的宣传和管理力度
在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农村地区展开污染防治宣传工作,及时提高农村整体的环境保护意识,从根源上防止污染问题。如印发环境保护、污染处理及相关国家政策为主题的宣传手册,部门组织志愿者向经营大型畜牧养殖场的村民科普环境污染的后果和污染防治的方法等途径来帮助村民增强保护环境、科学发展畜牧业的意识。
2.3改善粪便处理方式
许多污染问题都与牲畜粪便有关,因此应对污染问题也必须优化粪便处理方式。如可采取堆肥或生物处理法将牲畜粪便肥料化。这种处理方式可加快粪便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速度,能短时间将粪便肥料化,比还田处理效果更加理想。还可对粪便能源化处理,即利用沼气池发酵粪便,产生的甲烷气体可以收集起来作为能源使用,而剩余的粪渣则能作为肥料使用。这种方式将粪便回收利用,能源使用效率较高。
2.4积极引导农村畜牧业产业升级
尽管农村畜牧业创造的经济效益已帮助很多农村地区摆脱贫困,但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不能长久,加快产业模式和管理的升级才能引导农村畜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借鉴国内外部分地区的绿色生态养殖基地建设经验,国家可在鼓励农村发展畜牧业的同时加强对农村种植业、渔业、林业等产业的帮扶力度,争取实现绿色生态农村产业稳定发展[2]。
2.5合理选址降低牲畜密度
不合理的畜牧场地址选择会严重污染周遭环境的水体及土壤等,因此在选址时,首先,考虑交通运输问题,便利的交通才能将产品向市场中及时运输。其次,考虑养殖场需要大量的用水,距离水源太远会增加用水成本,但同时为避免污染,环境养殖场的建址应选择远离人群生活和非饮用水源的场所,才能防止相互干扰。最后,考虑畜牧活动中会有大量的粪便产生,为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并变废为宝,可选择靠近果园和农田等农业区域为其提供畜禽粪便,有效结合农林牧渔[3]。
2.6强化动物疫病防治,科学使用抗生素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对常规和重大动物疫病实施计划与强制免疫,努力提高防疫水平和质量,使畜产品安全及畜禽健康得以保障,同时将动物治疗、检疫、建立健全免疫和监测的相关制度,加大无害化处理死畜的力度,同时将其从圈舍中清理并进行深埋或焚烧,防止其对环境造成污染。将酸制剂、微生物、酶等添加在饲料中可提高有机物的消化率和维持动物肠道菌群的平衡,将植酸酶添加于饲料中可提高畜禽吸收、消化和利用谷物及油料作物中植酸磷的概率,降低磷的排泄量,使环境污染得到极大改善。
3结束语
采取合理可行的应对措施及时治理环境污染,重点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防止畜牧业生产中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避免环境污染先于发展,在控制和发展中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参考文献
[1]梁定平,姚春茂.畜牧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治理分析[J].南方农业,2019,13(18):162-163.
[2]王振东,李所坤.论畜牧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及治理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31(10):19,24.
[3]黄晓东.畜牧业生产中环境污染和治理措施研究[J].北京农业,2014(18):271.
作者:刘金雨 单位:重庆市合川区钓鱼城街道办事处畜牧兽医站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