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下农村村委会财务管理探思
摘要:农村社会稳步发展、农民安居乐业才可推动国家经济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在其建设过程中村集体组织的职能不断丰富,农村财务管理中的一些问题逐渐凸显,不仅导致政府财政出现负担,同时也使得集体经济组织资源出现浪费,制约农村振兴事业的发展。因此,为进一步为农村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需要针对当前农村村委会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制定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办法,使得农村经济发展符合新农村建设大背景,提高村委会财务管理质量,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农委会;财务管理
1新农村及财务管理概述
1.1新农村
新农村即“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标志为全面进步,经济发展为其基础的新农村。具体而言新农民、新房舍、新环境、新设施、新风尚5方面共同构成和谐的整体,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地域风情、民族特色因地制宜地进行新农村建设,并且在新农村建设中遵循绿色、节约等要求,对农村电信、广播、水电、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进行完善,让现代农村可以共享信息文明,打造优美的农村生活环境、生态环境。新农村建设要求在环境处理上,需要充分体现时代特征,不断提升村民素质水平,塑造“四有农民”(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在新农村建设中,不仅强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而且关注乡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营造美丽乡村。关于新农村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1.1.1扩大公益。结合农村发展现状,办好义务教育,保证基本教育,建设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证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统筹城乡就业等。1.1.2增加收入,发展经济。经济是农村发展首要前提,通过高效、高产、优质特色等产业手段,进一步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1.1.3提高农民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倡导良好、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进一步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物质文化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强化村级自治组织建设等[1]。1.1.4改善环境。积极推动农村环境改善建设,保证农村道路整洁,确保民众安全用水,做好垃圾处理、住房改造等。
1.2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主要指在一定的目标下,对资本的融通、资产的购置、经营中现金流量、利润分配等相关资产进行的管理。狭义上财务管理主要指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财经法规制度,需要按照相关企业原则,对财务活动进行管理。广义上,其主要指对财务活动开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及工作。本文所云农村村委会的财务管理则主要从广义方向分析,是指村委会组织对农村相关财务活动进行的管理。村委会对农村财务进行管控,便于掌握资金动向,了解农村建设中各项目具体开展情况,深入统筹乡村发展。
2新农村背景下农村村委会的财务管理工作需求-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情况分析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涉及的服务范围与行业范围广泛,几乎涵盖农业生产与服务的多个方面,从产业角度分析,主要集中畜牧业与种植业传统农业项目,在服务方面则更加偏向于销售与加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生产形式上,主要包括职能部门依托或者政府部门依托型、供销社依托型、村两委依托型、企业依托型、农村能人领办型等。新农村背景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数量不断增加,2015年后合作经济组织呈现高速发展趋势,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为例。2017年由新疆昌吉市供销合作社牵头组建的昌吉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正式成立。标志昌吉市建立金融、生产、供销、“三位一体”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经济组织联合会成立后,其以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为基础,以联合与合作为纽带,以现代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支撑,由金融机构对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提供资金问题,并由供销商负责相关现场问题解决。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解决三农问题为自身职责,密切党和政府与民众的联系,尽可能维护会员与农民的利益,推动农业持续发展。首批吸纳会员单位2个,吸纳会员30个,专业合作社15个,个人会员9个,种植大户4个。
3新农村背景下农村村委会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分析
3.1账簿设置还不够合理,核算工作不够规范
账簿设置是否合理影响整体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影响财务核算工作是否规范,当前部分村委会在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中,存在账簿设置不够合理的情况。账簿设置不够合理主要体现在部分村委会会计人员未按照相关规范设置会计科目,而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自行设计会计科目,或者对极个别数据根本不设置具体科目,笼统地记录几个数据,使得经济事项不明确,会计分录不清楚。例如,极个别合作社资金使用项目、资金来源项目记录不全,未设施总账、明细账等情况,使得账务设置混乱。账簿糊涂账较多,账款不符、账账不符、有账无证、账实不符等情况时有发生。分析导致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同合作社注册登记制度不够完善有很大的关系,部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没有到相关部门进行登记注册,或者部分合作社进行登记注册,但在申报时相关部门没有按照相关规定标准把关,对财务管理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3.2财务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
部分合作社没有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或者制定的财务制度还不够完善,使得所用的财务管理制度与现实财务管控工作不配套、不适应,未能将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或者农村村委会虽然有财务管理制度,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由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工作繁多,没能严格参照相关财务管理制度进行管控,导致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性还不够高。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同财务管理负责人财务管理意识淡薄有关,该问题在村委会牵头组织的专业合作社中表现较为明显。此类专业合作社中,村委会主任往往担任合作社主要负责人,部分村民入社,合作社本身财务来源混杂,导致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与完善较为困难。
3.3票据不够规范,凭证审核不够严格
财务开支签批不够严格,成为当前村委会财务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个别村委会财务管理人员明知道开支范围或者超标准签批,出于多种因素考量,大开“绿灯”。还有极个别发票未详细写明用途,无审批人或者财务开支,进行多头审批,便条、白条入账多。导致财务开支签批不够严格、票据不够规范的主要原因为高素质财会人员不足。当下越来越多的农村人流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农村留守的优秀人才本就数量少,有一定财务管理知识素养的人留守得更少,导致农村村委会财会人员明显不足。合作社财务人员接受培训机会少,导致多数合作社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只能简单地记录账目,账目管理规范性不够强。
3.4存在库存现金偏高的情况
部分农村合作社对生产开源、量入为出等关注度不足,在财务管理中出现开源不足,种种原因导致库存偏高,影响农村村委会财务管理水平提升。导致库存现金偏高情况的原因同当前村委会财务管理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有一定关系。首先,某些合作社法定代表与会计主体没有按照相关法律履行自身的法定义务,使得合作社相关财务工作开展困难,或者财务管理工作推进缓慢,记录的相关财务信息无法动态更新,出现库存现金偏高的情况。其次,合作社部分负责人利用自身职权之便,对财务公开进行控制,导致村委会很难真正了解专业合作社财务情况,影响村委会对专业农村合作社财务的管理。再次,外部与内部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库存出现偏高的情况,同村委会财务管理中相应的监督机制还不够健全有一定关系。在外部监督上,合作社未能将财务定期公开,没有定期向社员公布具体财务情况,使得监事会的功能未能发挥出来。在内部监督上,合作社财务管理人员大多数由负责人指定,在财务管理中未能发挥出监督作用。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主体意识不足,未能清晰认识到财务公开化、透明化的重要性。
4新农村背景下加强农村村委会的财务管理策略
4.1按照相关规范设置账簿,提升核算工作的规范性
村委会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可以结合相关财务管理规范,参照相关会计管理标准,对账簿进行规范化建设,确保财务核算工作可以高质量开展。首先,摸清家底,明晰产权。村委会在农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中,需要搞好农村合作社产权登记,建立合作经济资产台账,确保本村、本社的相关资产清晰。村委会可以结合自身情况,成立清产核资小组,对本村的资产进行彻底清查,评估现有资产。并对账上已经不存在的资产及时按照相关程序核销,明确组织资产结构、存量、分布、运用效益等,了解整个农村专业合作社资产状况。同时根据资产核算结果准确无误建立台账,并对每一项资金来源项目、资金使用过程等进行全程跟踪,严格参照相应会计准则规范进行记录,尽可能避免账目混乱的情况出现。其次,认真核对账目记录与账务实际情况,避免虚假账目等情况出现。村委会在管理账簿中,需要定期对账簿进行审计,比对账务记录情况与实际账务具体情况,所有记录的账目必须账、证齐全。再次,完善合作社注册登记制度。村委会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专业合作社注册登记制度,所有参与的合作社需要向相关组织登记注册,并结合本地农业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审批标准,严格把关。
4.2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村委会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中,可以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升整体财务管理水平。首先,相关村委会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提高其财务管理意识,采用一事一议的方式进行财务来源记录,避免由于财务来源混乱记录混乱等情况出现,确保财务记录清晰。“一事一议”便于加强资金专项管理,按照“一事一议”相关办法来筹集,向群众收取时,需要开具统一的“一事一议”筹资收据,实现专款专用,不可挪为它用[2]。其次,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对相关记入会计核算中的款项进行核对,确保每一笔款项所有权必须清晰。在进行财务管理中,需要增加每年账务审计的次数,定期查看账务记录情况。另外,在管理中可以组建民主理财小组,履行民主理财小组职能,真正做到民主理财民主理财小组必须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小组成员应当有2/3以上的村民代表,组长不得由村主要干部及其直系亲属担任[3]。定期开展理财会议,对发生的收支情况进行全面审核后,由理财小组签字并加盖“民主理财专用章”,加盖上述专用章的账目才可以报账,不合理开支或者违反规定的开支,民主理财小组注明处理意见及理由,建议退回经办人。
4.3组建高素质财会人员队伍,提升整体财务管理水平
面对当前村委会财务管理中存在凭证审核不够严格与票据不够规范等情况,组建一支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队伍,促进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首先,增加人才引入。村委会结合本村实际情况,积极引进高素质财会人员,为当前村委会财务管理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提升财务管理队伍。村委会可以与附近的高校合作,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并提供相应的实习期工资,通过此种方式,解决专业人才不足的情况。其次,强化对当前现有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村委会可以结合当前农业生产情况,采用定期培训、脱产培训、网络培训等多种方式,对村委会财务管理人员提供免费培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4]。
4.4完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推动财务公开
村委会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中,可以进一步对监督机制进行完善,并积极推动村委会财务管理公开化,推动财务管理工作高效开展。首先,监督机制完善。在外部监督机制完善上,开通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举报渠道,对于举报属实的人员给予现金奖励,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到村委会财务管理监督之中。在内部监督上,积极发挥监事会的作用,针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其工作表现会直接记录会记录在日常表现之中,若财务管理人员出现错误记账、胡乱记账等情况,予以其相应的惩处。其次,推动村委会财务管理公开化。村委会需要切实抓好财务公开,确保有效监督。具体公开内容需要全面,包括①固定资产购建计划、财务收支计划、资源开发投资计划、基本建设计划、收益分配计划等相关财务收支计划。②损益性支出、统一经营支出、招待费支出等。③损益性收入,发包收入、“一事一议”资金收入、统一经营收入等[5]。④上级拨款收支、捐赠款及捐赠物资收支等非损益性收支。⑤债权债务等。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农村背景下加强农村村委会的财务管理当前存在一定不足,在管理中可以积极采取按照相关规范设置账簿、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组建高素质财会人员队伍、完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策略,全面提升新农村背景下农村村委会财务管理质量,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参考文献
[1]赵斌,齐雁.农村基层自治下民主决策、选举与财务支出:基于CHIP村委会数据的实证分析[J].会计之友,2020(14):63-69.
[2]彭惠子.农村财务管理问题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5):117-118.
[3]尤红波.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首席财务官,2021(7):66-67.
[4]施妹芳.试论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的问题和应对策略[J].大科技,2019(4):223.
[5]倪传杰,苏媛.关于新农村建设中完善财务管理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8(12):113-114.
马惠荣 新疆昌吉市榆树沟镇农村合作经济(统计)发展中心(财政所)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