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农业科技论文 > 新媒体时代农业科技的创新发展

新媒体时代农业科技的创新发展 

日期:2018-11-19 15:07:36人气:1296
[摘要]本文从农业基础依然比较薄弱、农业科技创新较为落后、农业科技体制不够完善、农业科技供给侧亟待优化等方面,对当前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阻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在新媒体时代下,应从明确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定位、完善科技计划管理和投入增长机制、加强农业科技条件及能力建设等六个方面全面创新。[关键词]新媒体;农业科技;创新发展 随着我国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一项实现现代农业的重要战略手段,不仅可以有效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同时还可以实现精准扶贫。但是从我国农业发展的整体状况来看,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科技与生产和产业发展之间出现严重脱节等问题。而且在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如农民素质、自然因素等,大大限制了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为此,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针对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采取科学措施,进行战略性调整,加强对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及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对促进我国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意义 新媒体时代下,以“科学布局,优化资源,创新机制,提升能力”为总体思路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核心目标为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创新效率。(2)实现手段为合理整合和有效利用资源,并建立农业科技创新机制。(3)主要任务是以粮食为主,其中包括生态安全、农民增收以及粮食安全。(4)系统设计,包括技术创新、知识创新、产品创制、成果创新。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为开放式体系,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企业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国家农业技术创新基地、试验站以及企业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在新媒体时代,科技创新的作用逐渐突出,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国农业要实现由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转变,关键要依靠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撑。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一个系统的庞大工程,基于科技的产生与供给这条线索,可分为农业科技创新需求、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和农业科技创新的组织制度四个部分,构建新时代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梳理与分析,总结其相关研究成果得出: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作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经济基础,对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资源来源具有决定性作用。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机制的分析研究,二是对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的规模与结构的分析研究,三是对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的效益进行分析研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最主要的动力因素是农业科技创新需求,其主体包括农户和农业企业,相关研究也主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农业科技创新的组织制度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其承担的任务一方面是对科技新产品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在于分析研究现阶段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构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输出端是应用,其承担的主要任务是农业科技的供给侧,并主要从三个角度进行研究,即模式、推广主体和推广体系。二、农业科技发展的阻碍因素分析 1.农业基础依然比较薄弱。农业基础条件差,设施薄弱,装备落后。科技进步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宜。2.农业科技体制亟待改进。全国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工作涉及部门多、层次多,科技创新资源分散,创新效率不高;产学研联系松散,农业科技协调创新培育重大成果的机制尚未形成;学术评价体系和导向机制尚不完善等。3.农业科技供给侧结构亟待优化。农业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融合度不高的问题普遍存在,农业科技成果产出和供给侧结构不能更加有力地支撑农业结构转换和扶贫攻坚的现实需要。4.农业科研滞后于科技发展需求。从农业科学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其所承担的使命来看,农业学科发展不均衡,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尤其是公益性领域和新兴学科的发展滞后于科技发展的需求。三、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通过农业科技创新,不仅能够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科技成果,同时还能够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科技创新人才,满足农业科技创新的供给侧需求,所以还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促进农业科技的创新发展。关键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1.明确农业科技创新的功能和定位,合理规划和利用科技资源。 在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应合理确定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功能和农业科技创新的目标定位,农业科技创新措施的实施应紧紧围绕其发展目标,在基础性和公益性研究、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合理规划和布局科技资源与项目,引导科技资源的有效聚焦和整合,注重各创新要素的有机衔接和相互促进,优化科技布局力量。 2.完善科技计划管理和投入增长机制。 理清市场和政府投入的边界,充分发挥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两种力量和两种资源。对于受益主体明确、市场调节有效的研发与创新,都应该充分运用市场调节机制,大胆地让市场去调节。 3.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条件及能力建设 科学规划建设一批布局集中连片、生产设施先进、体制机制健全、示范带动效应较强的省级科研院所,以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4.加强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研究创新 积极推动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全过程,大力发展数字农业、精准农业、智慧农业,加快信息化对传统生产模式、产销关系的提升改造,完善灾害预警防报体系,推进农业信息化等领域。 5.加强农业科研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为了引起更多的创新性人才,应建立激励创新的人才评价制度、促进学科带头人的培养;通过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对科研单位从事科研、管理、推广服务咨询等的各类人员实行分类管理,采用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创新意识,进一步扩大农业科技人才创新队伍。通过实践锻炼及“走出去”“请进来”等途径,造就一批具有科学前沿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一批熟悉业务的农业科技管理人才,一批适应现在农业发展趋势、支撑精准扶贫的农技推广人才。 6.强化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 鼓励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科技人员,积极参与并加入国家农业科技协作网和国家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开展与国家级高水平农业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共享科技资源和平台,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农业领域重要规划,鼓励有实力和条件的科研院所和农业企业到国外开展农业科技项目合作,并在国外建立农业科学研究基地,促进科技竞争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面对经济建设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还应加强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业科研院所在农业科技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等方面来体现科技化、工业化、集约化、商品化和产业化的现代特征很大,应加强农业机械运用,充分发挥其便利性、快捷性以及实用性等特点,使每个农户、家庭农场、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农业企业能从心底里接受新型农业机械对农业的巨大促进作用,不断加强科技人员的教育培训,提升科技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还应加强农户的培训,使其掌握农机具以及新技术的运用,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参考文献 1.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对现有农业科技体制进行改革[OL]. 2.李洪文.我国创新驱动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3(03). 3.李洪文,黎东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13(10). 4.李洪文.浅析高校学生干部应具备的素质[J].科技咨询导报,2007(25). 5.关高峰,杨军,李洪文.“绿色税收”与可持续发展[J].科技创业月刊,2005(07). 6.李洪文.基于TOPSIS法的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J].湖北农业科学, 2014(03). 7.李洪文,曹琼,李成标.农业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3(14).浅谈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管理[J]. 8.李洪文.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03). 9.李洪文,李成标.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3(18). 逯晓敏 倪志敏 1.甘肃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院 2.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