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集体土地论文 > 地方农村土地集中流转工作探索思考

地方农村土地集中流转工作探索思考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10-17 23:12:00人气:331

关键词:尉犁县;土地流转;“三权”分置;就业培训

党的明确提出,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承包“三权”分置制度[2]。2017年以来,我国针对制约尉犁农业产业发展“瓶颈”、农民致富“短板”、村集体经济增收“无门”,通过反复调研论证,大胆探索走出一条“村民齐动员、整村大流转、法制作保障、民企村皆获益”土地集中流转的路子,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奠定坚实基础。

一、尉犁县农村土地集中流转工作现状

(一)农村土地集中流转工作的原因尉犁县是产棉大县,棉花种植已有40余年历史。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耕地由10.86万亩扩张到现在120万亩,大户占到70%;基本农户仅占30%、户均不足30亩。长期以来,农民追逐短期利益思想严重,造成全县棉花品种杂、品质差、市场秩序混乱。同时,由于基本农户长期被束缚在“一亩三分地”上,致使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田间种植模式粗放、管理水平落后,播种靠经验、管理靠漫灌、采摘靠手工,土地质量逐年下降,地下水过度开采,浪费严重、环境连年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尤其是近年来,外来劳动力短缺,棉花采摘单价逐年剧增,农民陷入“辛苦种棉不得闲,年底兜里不见钱”的增产不增收困境。2017年,尉犁全县种植各类农作物123万亩,棉花“一业独大”,占91%,达112万亩。全县棉花籽棉平均亩产380公斤,其中亩产380公斤以上的占55%,380公斤以下的占45%。按照亩产380公斤,每公斤7.2元计算,毛收入2736元,去除生产资料成本1400元、采摘成本1026元(采摘费2.7元/公斤,占棉花单价37.5%),一亩地净利润仅310元,这还不包括农户自身劳动成本。以拥有50亩棉花的基本农户,2名劳动力为例,年净收益为1.55万元(且去除自然灾害、病虫灾害等风险),人均年收入仅为7750元。而亩产310公斤左右的棉地,只能保本,去掉农户自身劳动成本还要赔钱。仅靠传统农业方式已无法承载农民生计,必须将农民从土地里解放出来,走上土地集中流转适度规模经营之路。

(二)农村土地集中流转工作做法第一,大胆探索尝试。2017年初,尉犁与本地棉花种植合作社合作,通过“合作社十农户”准订单和机采棉种植模式流转土地6000亩,通过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技术管理、统一收购标准的“五统一”,推进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古勒巴格乡红光村流转土地3300亩,亩均单产提高100~130公斤,达到450公斤,亩增收800元,节约水费、机耕费、人工费700元,一升一降,每亩增收1500元。第二,大力推进实施。2017年9月,尉犁成功引进国内棉花种植收购行业龙头企业新疆利华棉业,以基本农田为重点,按照每年700元/亩的价格,在依法、公平、自愿的前提下,由企业和农户签订合同,在全县6个乡镇全面推进土地集中流转,按照现代化、机械化种植标准,对流转土地破埂平整。2017年,全县已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流转平整10万亩。第三,完善服务机制。针对流转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纠纷,组建成立了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土地纠纷调解委员会[1],建立农村土地供求信息数据库,畅通企业与农户对接沟通渠道,完善合同签订、鉴证、备案以及土地用途监管机制,规范承包费支付程序,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企业和农民的合法权益,将农民利益最大化,种植风险最小化[1]。

二、农村土地集中流转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一,部分农户意识没有完全转变,思想上还有顾虑。部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和眷恋较深,有较深的恋土情结,觉得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保障,造成他们对土地流转工作存在思想顾虑,以至于对土地流转工作缺乏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第二,释放出的大量劳动力没有一计之长,盲目盲从,不知道做什么工作。大部分农民多年来只是耕种自己的土地,没有外出学习过技术,土地流转后这部分劳动力对寻找新的工作信心不足,不清楚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家致富的道路和增加收入的门路。

三、做好农村土地集中流转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一)做好“醒脑式”培训,解除思想顾虑尉犁县积极组织驻村干部宣传党的土地政策。党的报告强调,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因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从第一轮承包开始保持稳定长达75年a。建立健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以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三权”分置)为契机,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收益。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大创新,实现了土地承包“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回应了村民的关切,满足了土地流转需要。针对尉犁党员干部群众对棉花过分依恋“症结”,采取“干群同步学习+部门同步培训”的方式,推动全县党员干部群众思想同步“更新升级”。尉犁可围绕草畜一体化、陆地蔬菜、设施农业、特色林果、农产品营销等,从自治区农业厅、新疆农业大学、自治州农科院、饲草种植等龙头企业邀请15名教授、实操专家,通过“上午讲技术+下午练实操+晚上大讨论”的方式,用“大白话”“笨办法”手把手、面对面为农牧民、主管部门领导、技术人员讲解生产技术、操作流程、管理关键环节等知识。如2017年冬季举办知识讲座57场次,参与群众1.6万,农牧民思想普遍转变,开始明白房前屋后种果蔬比种棉花好。目前,全县已经确定房前屋后经济林2278亩,贫困户的苗木由财政“兜底”。同时,邀请自治区种养专家为全县各级党政“一把手”上课,换思路、换方式,打破领导干部谈起棉花头头是道,谈起其他一知半解的“桎梏”。县农业局局长张晓冬感慨地说:“这些培训不光‘解渴’还‘醒脑’,只围着棉花转,是无法实现农村振兴的。”通过宣传教育,土地流转的积极性高了,农民思想观念转变了,切身感受到土地流转带来的变化,激起了他们自身的内生动力,全县出现农民主动排队找村“两委”要求流转自己土地的现象。

(二)做好就业培训,解决农民就业第一,“订单式”培训。针对年轻想外出就业的农牧民,提前与尉犁县27家园区企业对接,摸排缝盘、手套、挡车工就业岗位3200余个,根据用工职业和岗位需求,结合农牧民自身意愿,采取“理论+实操”方式,围绕法律法规、纪律意识、岗位技能等,举办为期1个月的岗前订单培训班。培训期间,每名学员1500元的吃饭、住宿、学费均由政府“买单”,上岗第一个月每人每月保底工资1500元、第二个月起保底2000元,帮助农民向产业工人顺利“转身”。2018年1月,首批105名农牧民培训结业后,先期上岗就业学员64名,工作期间能遵规守纪、勤劳爱岗、技能娴熟,企业十分满意。同时,这64人尝到上班甜头后,主动发挥宣传员、示范员作用,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纷纷主动报名参训。根据群众意愿,3月底前再举办岗前订单培训班2期,培训农牧民400人。同时,针对不愿外出的棉农、妇女等群体,流转土地企业返聘解决1200人,在乡镇开办26家“卫星工厂”解决200余人,确保家门口就业增收。第二,“互动式”培训。针对想从事庭院经济但还存在观望、等待、犹豫的农牧民,可通过“典型引领+微信交流”互动式培训的方式,从“乡镇与乡镇”“村与村”“合作社与合作社”“户与户”4个层面引导,相互比、相互学的互动式培训开展了100余场次,参与人数1万余,激发了各个层面的内生动力和参与热情。组建“天下羊肉尉犁香”“尉犁养鸽”“尉犁馕产业”等13个产业微信平台,活跃人数5000余人,交流技术难题、共享供求信息。

(三)开源节流,严格承包费管理举办如何科学使用承包费专题培训班,对有养殖、庭院经济等发展项目和自主创业意向的,与企业协商,采取一次性支付全年甚至2―3年承包费的方式,给予创业扶持鼓励;对没有计划性、无意愿的,可通过季度或按月发放的形式支付,避免其随意性消费导致贫困、无所事事、脱离管控视线、被拉拢渗透。通过“龙头企业+农户”的集约化、规模化种植,发展庭院经济,进城务工,完成了基本农田流转,尉犁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大发展,实现了农民土地、就业、庭院经济“多增收多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吉曼.尉犁县实施“土地流转+精准扶贫”模式的实践探索[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20(3):66-68.

[2]李海涛,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多种形式与展望[J].浙江农业学报,2021(1):161-169.

作者:朱相正 单位:新疆尉犁县委党校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