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农村土地流转的必要性
如潞城市的耕地现状:农用地分散、零碎、梯田多,不宜采用现代农业科技、农业市场竞争力不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业收益低。有关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1/8和第三产业的1/4左右”。因此,必须尽快改善当前农业生产模式,使农业发展可与第二、第三产业相竞争。同时必须改变农业现有的经营方式,使农业逐步走上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道路。为此,只有通过农村集体土地的流转,才能为实现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创造可能。
2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2.1农村承包土地流转不规范
主要表现在:一是土地流转缺乏必要的政府引导,政策面的缺失增加了土地流转的纠纷和风险,流转引起的纠纷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也没有明确的土地流转工作程序;二是农户间的自由流转大多为口头协议,缺少书面合同,即便部分有流转协议的条款也不齐全,双方权利也不明确。
2.2承包土地零散难流转
潞城市属上党盆地,典型的山地多、平地少,绝大部分农民承包的土地分布散、面积少,难以实行集中耕种,难以实现土地流转。再者,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政策,使土地的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2.3土地流转透明度不高、缺乏市场监督机制
土地流转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缺乏政府和市场的引导,导致农村承包土地流转时,很少通过政府部门签订书面协议流转,最终造成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手续不完备,流转双方权利、义务不明确,导致因土地流转产生的纠纷也时常发生。有的地方土地纠纷案件已经上升为当地的民事刑事案件,影响了社会稳定。
2.4部分流转后的土地改变用途,存在少数的非法流转行为
有的耕地流转后用于非农业建设,比如用于建企业、搞小城镇化建设、招商引资等,有的为达到短期内实现最大效益的目的,用于办厂、烧砖、烧瓦等,对土地进行掠夺式经营。有些用地单位通过向农户租赁的形式,争取到土地流转使用权,而后改变土地用途,进行非农业建设。
3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对策
3.1注重政府引导,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程序
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程序的管理,主要是要依法规范流转行为,地方政府应从流转主体、流转方式、流转程序等几个方面规范农户的土地流转,对流转双方可能涉及的一些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进行明确。土地流转的过程,必须按照农户申请、向社会信息、双方洽谈、在政府监督下签订合同的程序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当事人在自愿、平等原则下协商一致后,应签订书面合同,并报上级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构审查、签证和登记,严禁地方政府或村集体违背农民意愿,运用不当手段代替、强迫农民流转承包土地,侵犯农民利益。
3.2大力实施特色农业种植,加快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
首先,要因地制宜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如:潞城市实施的一乡一品特色农业种植,旱地西红柿、大葱、大棚青椒等特色优势产业都已初具规模,充分地利用了当地种植条件,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率。其次,要加快土地的整理、复垦和开发,保证农用地面积有较大幅度增加,耕地质量有效提高。只有在可观的经济效率和便于耕种的高质量耕地,才能更好地促进土地流转,发挥土地资源的优势,化解了人地矛盾。
3.3健全流转管理体系,提供土地流转服务
乡村组织是农村土地的管理者,加快建立村有站点、乡有中心、县市有市场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切实把土地流转管理、指导和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健全乡村调解组织,形成乡村调解,县市仲裁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为农村土地流转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提供司法保障。
3.4科学进行土地规划,加强土地流转用途管制
农村土地流转,应建立在土地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以保护耕地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和土地用途管制为重点。严格执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权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利益”的中央要求,严守“三个不得”的底线。同时,要加强执法检查,对农村承包土地使用权流转不规范,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和擅自改变流转土地用途的行为严格查补,严厉打击。
作者:成江勇 单位:山西省潞城市国土资源局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