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水网建设及水资源优化配置
【摘要】近几年来,由于水资源短缺、地下水的过度利用以及持续干旱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稳定发展,因此,进行现代化水网建设和优化配置迫在眉睫。论文针对在水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利于制定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优化配置
1引言
水资源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维持我国社会稳定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挖掘区域间水资源互补和水资源配置潜力,为现代化水网建设和水资源网络的最终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已成为研究的重点。基于此,本文从现代化水网建设的角度,将水资源不断优化配置以及如何对现代水网进行管理进行分析,为解决现代水电宏观经济管理与水资源优化规划提供参考,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机遇。
2全国水资源及水网的概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党中央对于水安全问题发表了重要论述,并强调水的安全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实现了长江、黄河以及地下水联合调度体系,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重要方向,也为有限的基础数据在今后的节水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保障。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与我国从水资源管理向节约型社会转变的趋势不一致,如何使较为封闭的水域管理模式向更加资源开阔的网络化管理模式改变成为我国水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
3现代化水网建设存在的问题
现代化水网建设中常出现以下问题。
3.1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
目前,现代化水网在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在我国水网的建设过程中,资源短缺造成供需矛盾逐渐突出,人均水资源水网建设约占350m3,仅占全国的15.6%,与世界公认的人均水资源相比我国呈现出水资源较为严重短缺的现象。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也出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
3.2管理体制不合理,水价调控导向不明显
城市和农村的水资源配置、地表水与地下水、水源和给排水等管理不合理等问题,以及水价调控导向不明显的误,并影响着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的实施以及综合效益的提高。
4现代水网的建设理念
现代水网的理念在建设工程中始终坚持着以河流水库、水网、城乡一体化、配套设施完备的多层次供水网络,并在进行水库、地下水库和地下水源的协调管理,为现代化水网城市和环状水网提供三级供水网络体系。三网合一的现代化水网管理的理念既为各级行政区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留出了空间,又为大水道的水资源统一管理留出了空间。现代水网的理念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对各部分水网进行优化,使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紧密结合。另外,坚持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内部水资源优化配置、规章制度不断优化[1]。
5建设现代化水网的建议和对策
5.1加快实行水资源一体化管理
应加快进行水资源整合改革,突破部门界限,兼顾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尽快改变目前农业、工业、生态用水的分界,形成统一的用水模式,建立以开发、使用、管理、维护、保护、协调管理为总体规划过程的协调高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将多管齐下的水管理转变为一站式的水资源管理,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有序利用,严格按照城市规划发展,开展新一轮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
5.2全面提高水资源调控配置能力
根据年度调水工程规划和方案,尽快制定“两纵两横”总体框架和“三利共保”原则,畅通水资源调配渠道,建立水资源配置网络和水资源总量分配与二次强化洗水工程;建立以地表水为主要水源的工业用水体系,通过对现有供水管网的充分利用,利用水源置换工程对地下水进行置换,以储存的优质地下水供城乡居民饮用,优化开发利用水资源;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为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增长,应积极利用地表水,发展新的水资源,重视城市水库、池塘水库和小流域水库的建设;健全市场调节机制,建立健全水价形成机制,使用水收费标准与国家核定的总水价相适应,进一步明确水费、水价、水处理费和各种水价的比价关系[2]。整治的主要内容有:全面实行“差别化水价”制度,坚持限制地下水使用、高效利用地表水、促进再生水利用、实行部门定额管理、提高水价等。
5.3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应重视制订现代化水资源配置方案,严格控制水资源使用总量,总之,当总取水量达到控制的指标时,要进行严格的审批,同时还要加强对地下水的管理,尽快审查和公布禁止与限制开采的范围,逐步减少地下水外溢,达到采补平衡。建立健全国家水法体系,做到合理利用市场机制进行水资源配置,加快企业生产和灌溉活动,严格限制缺水地区的高耗水工业项目建设。另外,要明确水功能区“红线”,即严格控制水面面积和核实面积,尽快控制江河、湖泊排污总量;有序公布城市水功能区限制污染状况;建立科学的水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严查非法取水行为,做到“项目审批必须符合许可条件,用水要负担得起,取水要计量,非法取水要处罚”。
5.4完善保泉机制,保障泉水常年持续喷涌
把水源涵养工程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首要任务,确保生活和生产用水。建议重新组建市工作小组,明确水资源网络化领导小组,完善保全机制;落实负责各项防汛措施。首先,治水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把水库水源地和不需要的水井控制在次要位置,做好少采,把水库水源地与河套供水管网连接,对煤矿严格划定禁采区,限制矿井排水。
6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水网工程建设,按照“优化用水”和“同网同质”的原则,建设连接城乡饮用水供水网络和工业地面水、再生水和土地的水网,使之与生产地下水相结合,使地表水和再生水替代煤矿、化工等重要水务企业获取的优质地下水,防止地下水出现老化现象,以更好地促进现代水网建设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措施的实施。
【参考文献】
【1】胡新锁,邢威洲,王玉梅.邯郸市生态水网建设水源优化配置模型研究[J].水资源研究,2015,4(2):181-192.
【2】高峰,齐真,王好芳,等.现代水网建设的区域生态效应可变模糊评价[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8,16(3):102-109.
作者:李永华 单位:滨州市水利资源开发建设中心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