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水资源保护与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直接决定着资源利用方式,资源利用方式会对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带来影响。在社会的长期发展中,水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影响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对水资源保护与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引言
在水资源保护过程中,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实施需要从水资源管理制度进行,在强化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相关部门将生态环境保护、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目标,遵循“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分类指导、分区防治”的原则,大力实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工作,以此为基础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生态安全屏障构建的主要内容,研究了水资源保护与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优化措施。
1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分析
在生态系统运行过程中,水资源是其中比较活跃的基本元素之一,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引导下,相关部门需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水资源保护部门应对水资源的使用问题进行分析,如水资源污染问题、水资源浪费问题、水资源短缺问题,及时地根据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实现水资源保护的预期目标。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生态危机越来越严重,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不断突显出来,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在生态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生产活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下,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生态问题更加突出,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增多,严重阻碍了城市建设和生态发展,为了有效地改善这一现状,相关部门利用生态资源基础推动着经济发展,但产生的生态问题比较严重,对生态循环带来更大干扰,无法确保饮水安全、耕地用水的有效性。因此,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水资源保护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人民群众需要树立水资源保护意识,社会各界都需要加强对水资源保护的重视,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支持。
2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主要内容
2.1生态建设
生态安全屏障建设需要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域的定位发展,对生态保护红线进行合理地规划,并加强管理和控制工作力度,构建完善的生态安全格局,及时地治理水土流失问题、保护河湖和湿地,强化鸟青山等自然保护区管理力度,限制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建设活动,为动物提供跨境通道和生态廊道。另外,相关部门需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野生动植物重点保护工程,建设疫源疫病监督、管理、防护、控制体系。另外,相关部门需要建立水资源协作保护制度,强化水资源治理力度,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做好森林资源保护工作。
2.2环境保护
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相关部门需要注重环境监管工作,落实并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强化治污减排力度,还需要大力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建立完善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能力,还需要注重生态保护、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问题。另外,在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中,需要淘汰其中的燃煤小锅炉,在各个镇、村集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2.3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为了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目标,相关部门需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针对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需要贯彻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刚性约束,强化农业、工业、服务业和城镇生活节水,从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进行节能、降碳,鼓励废弃物集中回收处理再利用。
3水资源保护现状
3.1水资源短缺
在新时期的发展中,水资源短缺问题逐渐成为生态、生活和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地球上97.5%的水资源属于海水资源,真正能够使用的淡水资源所占比例很低。在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的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社会各界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这就需要有效地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为生产、生活的发展提供便利。
3.2水资源污染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COD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加,严重超出了水资源的耐受范围,在很大程度上破坏并污染了水资源,且河流污染对水资源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污水排放量也有所增加,相关部门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遏制水资源污染问题,为水循环的快速发展提供支持,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更好地保护水环境。
3.3水资源浪费
目前,国家越来越注重水资源保护问题,社会各界也在大力宣传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人民群众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水资源浪费问题还未在全民范围内进行普及,如农业生产灌溉、工业生产和生活用水过程中的水资源浪费问题很严重,导致局部地区的水资源恶化问题日益严重,消耗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引发了严重的水资源浪费问题。
4水资源保护与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对策
4.1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执法监管
在水资源保护和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大力引进新型的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推广并应用清洁能源,积极推进节能、节水、节地和节材工作。同时,还需要强化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对重点区域环境的综合整治、企业污染治理工作,合理地处理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等,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有效地保护饮用水水源地,做好重金属、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并强化辐射环境管理[1]。另外,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的监督和管理,做好建设项目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从生态环境、产业政策、资源消耗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4.2强化生态环境监测
相关部门需要建设标准化的环境监测网络,进一步加强对江河、重点区域水质和控制质量的监测,建立完善的环境应急系统,提高环境应急响应能力,并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价和预警制度,建设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水文和水资源监测体系。另外,相关部门还要优化气象观测站网布局,优化气象观测设施,监测并预警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提高气候变化的监测能力和服务能力。
4.3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相关部门需要严格按照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政策开展工作,进一步提高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并建立完善的草原生态保护奖励制度,大力推进湿地、水土保持和水资源保护相关的生态效益补偿和资源开发生态补偿试点,还需要扶持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储备矿产资源区等,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4.4加强水资源保护
相关部门需要注重水资源的保护工作,有效地处理城镇附近受到污染的河流、湖泊、水库等,有效地保护城市水源地,强化水质监测网站建设,加强对河流、水库污水出口的监督和管理,鼓励镇政府部门建立污水处理厂,在农村地区设置集中垃圾收集点,集中收集垃圾,并将其转运到垃圾发电站进行集中处理,实现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有效地处理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进而建设农村污水处理站。另外,相关部门还需要注重水源地、水源保护区的建设,严禁在水库、水源地、水源保护区内开展各种旅游活动。
结语
综上所述,在生态环境建设日益推进的背景下,国家大力支持水资源保护、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等工作,并开展了天然林保护、植树造林、建设生态公益林等工程,改善了区域的生态环境,很多区域的生态系统结构越来越稳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生态质量,使得区域内的水、气、土壤和生态环境质量都处于良好状态。
参考文献
[1]韩传京.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探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5).
作者:王涛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水资源管理局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