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级城市水资源论文
1模型计算结果
通过利用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模型对2012年全国299个地级城市进行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2012年我国地级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估结果分示我国地级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分布图,将水资源利用效率计算结果按照效率指数值的高低分为以下5个等级。
(1)水资源利用效率高:效率指数值在3.28~4.70,主要分布在我国山东省、山西省、河北省、陕西省、河南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区,具体分布和排名
(2)水资源利用效率较高:效率指数值在3.11~3.27,主要分布于我国河北、河南、湖北和安徽等地区,具体分布和排。
(3)水资源利用效率中等:效率指数值在2.95~3.10之间,主要分布在我国安徽、广东、甘肃、江苏、辽宁、四川等地区,具体分布和排名
(4)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效率指数值在2.82~2.94之间,主要分布在我国广东、湖南、贵州、江苏、云南、甘肃等地区,具体分布和排名。
(5)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效率指数值在0.50~2.81之间,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黑龙江、江西和新疆等地区,具体分布和。
2全国地级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比较
为了更加直观分析全国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差异,对27个省(自治区)的用水效率等级城市比例进行统计。可以看出山西省、山东省和陕西省所辖的地级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高等级比例均大于60%,其中山西省的10个地级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等级均为用水效率高。河北、河南、内蒙古、浙江、辽宁、安徽、吉林、四川所辖的地级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高和较高等级比例之和均大于50%,表明这些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湖北、江苏、青海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处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广东、福建、新疆、贵州、湖南、海南所辖地级市水资源利用效率主要为用水效中或者较低等级低于全国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平均水平,具有一定的节水潜力。宁夏、江西、广西、西藏所辖地级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等级比例大于60%,其中广西和西藏所辖地级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等级均为低,具有很大的节水潜力。通过对全国299个地级城市用水效率分布进行统计分析认为: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在极其缺水的华北地区和经济发达的华东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较高,水资源相对较丰富和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导致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是地区水资源稀缺程度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此结论与2006年,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中心联合课题组在《新的流域治理观:从“控制”到“良治”》一文中指出的结论相一致,即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差异的原因在于水资源可得性大小、越是水资源易于获取、水资源丰富的地区,用水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相反,在水资源越是不易得到、水量越是匮乏的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越高。同时经济发展水平是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伴随着较高的城镇化率,非农产业比例大,耗水大户农业用水比重小,因而其用水效率比较高;发达地区产业积聚效应和较高的管理水平,使得供用水的规模效益较大,单位水资源的经济产出较高,同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方投资能力较强,会有更多资源用于供水和治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节约水资源。对于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来说,城镇化率较低,农业比重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低,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为落后,导致用水效率较低;而且欠发达地区和环境及人口压力大,基础设施和水资源保护的投入不足,依赖水资源而生存的压力远高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行,因而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效率低。
3地级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指标因子分析
从模型计算结果,在全国299个地级城市中位于前10名的城市为:威海、青岛、阳泉、烟台、太原、大连、舟山、长治、白山、铜川。位于后10名为:抚州、宜春、伊春、喀什、九江、鹰潭、克拉玛依、吉安、赣州、上饶。利用所选取的参考指标进行主因子分析,以提取出影响水资源利用效率区域差异的3个重要子,为地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杨丽英 李宁博 刘洋 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