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工程建设下水资源论文
1水资源紧缺的因素
1.1地质因素
北西向构造从虹螺岘镇穿过,形成纵跨虹螺岘镇的冲断裂褶皱层,以致形成虹螺岘西高东低的地势,如图1所示。从图2可看出,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这种特殊的地质,对地下水及地表水的储量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虹螺岘镇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老百姓一直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
1.2气候因素
由于虹螺岘地区属于季风性大陆性气候,受大气环流影响,四季降水量分布差异很大,全年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8月份,冬季降水量仅占全年的3-4%。如表1所示。虹螺岘镇的水资源补给主要以大气降水为主,但是由于时空分布不均匀,与虹螺岘镇的人口和经济配置不相适应,加之水污染也在加剧,故资源性缺水、季节性缺水、污染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同时存在,给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带来诸多不便。
2解决方案
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解决虹螺岘镇居民饮水安全问题,虹螺岘镇人民政府决定实施自来水工程建设。
2.1水源工程
探测结果表明虹南南沟地下水属于基岩裂隙水类型。地下水埋深:顶板30~50m,底板150~200m。110m处盖层较厚,不易受污染,水质良好,满足本地区自来水供水1000立方米每日需求。
2.2供水井
水文地质条件。该井位于虹螺岘镇虹南村。地貌单元为低丘前缘,地表由第四系粉土地层覆盖,覆盖厚度较薄,一般为0.5m左右。粉土以下即为寒武系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所构成。地下水类型为基岩裂隙岩溶水,地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及及构造裂隙侧向补给。地下水具有承压性。
2.3蓄水池
2.3.1地形地貌。场地位于虹螺岘镇东山,属低丘地貌,为圆顶状类型,顶面地势较平坦,略向东南倾斜。残坡积层厚度约1m左右,植被不发育,部分为耕地,局部基岩裸露。丘顶最大高程为85.5m,附近最低侵蚀基准面为56.0m,相对高差29.5m。
2.3.2地层岩性。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分为2个工程地质层,如下:粉土(Q4al+pl):黄褐色,稍湿,松散,成份以粉粒为主,含10-15%的砾、砂,上部见有植根系。摇震反应快,干强度低,韧性低,下部局部见圆砾转石。该层场地内普遍分布,该层层底埋深1.6-1.9m,层顶标高84.6-85.1m。角砾状灰岩(O2):黄灰-浅灰色,新鲜面为深灰色,角砾结构,中厚层构造,角砾为同成分,夹有薄层灰岩,岩芯呈强风化状态,破碎,节理裂隙较发育。该层场地内普遍分布,层顶埋深1.6-1.9m,层顶标高82.8-83.5m,控制深度0.9-3.2m。
2.3.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勘察期间各钻孔均未见地下水位。场地地下水为孔隙水裂隙水。孔隙水赋存于顶层的残坡积土中,裂隙水赋存在基岩裂隙中,其水的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补给、渗透,排泄方式主要为自然蒸发。在其北部有一条季节性河流(虹螺岘河)从镇中心穿过,流向总体为由西向东,水量匮乏,枯水期河床干涸。
2.3.4经济效益。
①提升了工农业的产量和产值。
②避免了因水质不良所造成工农业产品质量下降所造成的损失。
2.3.5社会效益。
①避免了因水质不良所引起的各种疾病,让老百姓喝到了放心水。
②对虹螺岘镇的水资源起到了合理科学的调配,缓解了由于水资源紧缺而产生的矛盾。
③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④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⑤提高了老百姓省水、爱水的意识,能够做到自觉地保护水资源和供水设施。
⑥解放了劳动力,为其家庭创造更多的价值。
⑦提高了就业率。
3结论
综上所述,虹螺岘镇实施的自来水工程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改善生活标准的途径,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是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的重要体现,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对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任帅 王子琦 齐欢欢 单位:葫芦岛市南票区虹螺岘镇水利站 葫芦岛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