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产优质玉米新品选育及栽培技术
[摘要]中晚熟玉米新品种Y1199是铁岭市农业科学院用自选系T1367为母本,自选系T0941为父本组配而成,2020年3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辽审玉20200023)。该品种根系发达、茎秆坚韧、活秆成熟、适应性广、稳产性好、商品品质优。适宜≥10℃活动积温在2800℃以上的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类型区种植。
[关键词]玉米;Y1199;选育;栽培技术
玉米作为我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是重要的粮饲和工业原料,在我国农业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地位[1-2]。辽宁省位于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玉米栽培,具有发展玉米产业的自然优势,玉米占全省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65.3%,占粮食总产量的65.0%[3]。近年来,辽宁省玉米单产水平未得到提高,生产上时常遭受台风暴雨、高温热害、病虫害等不利因素影响,严重制约玉米产业发展,同时也给育种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育高产稳产、抗倒性强、耐高温、抗病性好以及适应性强的玉米品种逐渐成为主要育种目标[4-8]。因此,笔者以高产为基础,以高抗、广适为前提,以抗病和抗倒为突破点进行种质改良,培育出中晚熟玉米新品种Y1199。
1品种来源及选育过程
1.1杂交种选育经过
玉米新品种Y1199(试验名称铁2116)是2014年冬在海南用自选系T1367为母本,自选系T0941为父本组配而成(图1),2015年在铁岭进行组合鉴定表现优良,2016年和2017年在铁岭、沈阳、锦州、营口、丹东5个试验点进行鉴定,表现出高产稳产、抗病抗倒、广适性强等特点。2018―2019年参加辽宁东方科企联合体组织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于2020年3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Y1199,审定编号为辽审玉20200023。
1.2母本来源
T1367是以PH6WC与自选系T7002组配基础材料,经铁岭和海南基地的连续自交晋代,穗行择优、早代测配、优中选优,高代综合评价,最终选择穗行外观性状表现整齐一致,具有生育期较早、结实性好、出籽率高、综合抗性优良等特点的材料,其世代系谱如图1。
1.3父本来源
T0941是2008年以铁08108与PH4CV组配而成的基础材料,以选育耐密、优质、多抗玉米自交系为目标,经铁岭和海南基地进行连续自交加代、穗行择优、早代测配、优中选优,高代综合评价,最终选择穗行外观性状表现整齐一致,抗性优良,结实性好、茎秆坚韧、散粉性优的材料,其世代系谱如图1。
2品种及亲本特征特性
2.1母本特征特性
T1367幼苗叶鞘淡紫色,叶片和叶缘均为绿色,苗势强劲。株型紧凑,株高185cm,穗位86cm,成株叶片数18片。花丝淡紫色,雄穗分枝数8~10个,花药黄色,颖壳紫色。果穗筒型,穗柄中,苞叶中,穗长18.3cm,穗行数16~18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粒形为马齿型,百粒重34.5g,一般产量400kg/667m2。
2.2父本特征特性
T0941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白色,苗势中。株型半紧凑,株高180cm,穗位83cm。花丝绿色,雄穗分枝数3~5个,花药黄色,颖壳紫色。果穗筒形,穗柄短,苞叶中,穗长16.3cm,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粒形为马齿形,百粒重为34.8g。
2.3杂交种特征特性
Y1199辽宁省春播生育期约129d,比对照早2d,需≥10℃活动积温2800℃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苗势强。株型半紧凑,株高284cm,穗位106cm,成株叶片数21片。花丝浅紫色,雄穗分枝数10~15个,花药绿色,颖壳淡紫色。果穗筒形,穗柄适中,苞叶中,穗长20cm,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粒形马齿,百粒重37.2g,出籽率83.1%。籽粒容重764g/L,粗蛋白含量11.14%,粗脂肪含量3.22%,粗淀粉含量73.32%。抗倒伏、抗病性强、耐瘠薄、抗旱、耐涝。根系发达、茎秆坚韧,活秆成熟,适应性广,稳产性好,商品品质优。经自然发病调查和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进行抗病鉴定,高抗茎腐病,抗大斑病和丝黑穗病,感灰斑病和穗腐病。
3产量表现
2018年和2019年参加辽宁东方科企联合体组织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754.7kg/667m2和760.5kg/667m2,分别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0.0%和10.2%;2019年参加辽宁东方科企联合体组织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45.9kg/667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4%(表1)。
4杂交种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注意避开低洼地,在生育期各关键时期要保证肥水供应,施入基肥优质农家肥2000~3000kg/667m2,施底肥复合肥为20~25kg/667m2、锌肥1~1.5kg/667m2,6月下旬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25~30kg/667m2。或播种前一次性施入玉米专用肥约50kg/667m2。Y1199适宜清种、间套种和大垄双行等多种种植方式。清种保苗为3800~4000株/667m2,其他种植方式保苗为4000~4500株/667m2。采用种子包衣技术防治地下害虫,如金针虫、蛴螬、蝼蛄、地老虎等;采用甲胺磷喷雾或应用辛硫磷、甲拌磷颗粒剂灌心防治玉米螟虫,或使用赤眼蜂生物防治玉米螟。Y1199适宜种植在辽宁境内≥10℃活动积温2800℃以上的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类型区。
[参考文献]
[1]余晓洋,吴兴宏,刘帅,等.吉林省玉米生产县域空间变异及区位优势分析[J].玉米科学,2017,25(4):150-156.
[2]赵久然,王荣焕.美国玉米持续增产的因素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玉米科学,2009,17(5):156-163.
[3]孙成韬,王延波.辽宁省玉米生产现状、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J].农业经济,2015(3):15-17.
[4]佟屏亚.中国玉米种业形式和发展前景[J].玉米科学,2012,20(2):144-148.
[5]仇焕广,张世煌,杨军,等.中国玉米产业的发展趋势、面临的挑战与政策建议[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3,15(1):20-24.
[6]王延波.我国玉米种业行业分析[J].园艺与种苗,2011(1):16-19.
[7]吴锁伟,方才臣,邓联武,等.我国玉米种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策略[J].中国农技推广,2013(1):47-48,51.
[8]刘蓉蓉.中国现代玉米种业现状、瓶颈问题与对策建议[J].农业展望,2013(11):51-53.
作者:韶 马利 韩彦龙 李必富 桑立君 单位:徐铁岭市农业科学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