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栽培技术提高种植效益措施分析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食物的品质和质量更加重视,各地在进行农作物种植时也开始尝试应用各种先进种植技术,以期提高种植效益。花生种植也是如此,花生不仅是重要的食物,更是重要的油料作物,花生种植效益的高低也是社会关注的重点。为此,需要做好花生栽培工作,提升栽培技术,提高种植收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相应的贡献。
【关键词】花生栽培技术;种植效益;应对策略
1花生栽培技术的概述
1.1花生种植地区和品种的选择
土壤对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选择适宜的花生种植地区是提高花生种植效益的基础所在,花生的种植应该重视土壤的松弛程度以及湿度。因此,在土地的选择上,以雨水充足的沙土地最好,在加之有机肥的施加能够提高土地的质量,增加和花生的匹配度。同时,花生的品种也是影响花生生长的关键性因素,花生品种繁多,品种是否优质是提升花生种植效益的关键所在。根据河南省生态、生产实际,大果花生区宜优先选用高油花生豫花9326、远杂9847和高油酸花生开农61、开农176、开农1715等新品种。小果区宜优先选用高油酸花生豫花37号、豫花65号、开农71等新品种。青枯病重病区宜选用远杂9102、远杂9307等品种。因此,花生品种的选择要考虑种植地区的气候和环境的影响。
1.2花生种子的处理和选择
花生的种子在种植期间不能直接下地种植,应该进行相关处理。种子剥去外壳以后应该挑选颜色鲜艳、颗粒饱满、均匀完整的种子进行播种处理。选择完种子以后还需要经过以下三个步骤:首先,需要经过晾晒,在花生皮还完整的时候,选择天气晴朗的日子对花生进行晾晒处理,晾晒两天,以便于晒干水分,防止发霉。其次,需要剥皮处理。在播种前的15d左右开始剥皮工作,以此避免花生发芽,剥皮以后在天气晴朗的日子再次晾晒,晾晒两天,降低花生中的水分,提高花生播种以后在灌溉下的种子发芽率。最后,进行拌种处理,选择优质的花生品种,和甲基托布津等拌种剂一起进行搅拌,以此降低花生种植以后,土壤中的虫子破坏种子生长,降低种子的发病概率。
1.3花生播种工作和田间管理
首先,播种的方法有两种,露地栽培和人工栽培这两种,栽培方法的选择需要以自然环境为参考依据,选择适宜当地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的种植方法。其次,播种时间的选择,各地之间的气候温度有所差异性。豫中地区花生种植适宜温度是在23℃~28℃之间,所以一般是在春季时进行播种,最好是在4~5月份的时候播种,温度适宜有利于种子发芽,若是过早或者是过晚播种,都会影响到种子的发芽,播种之前需要浇水一次,保持土壤的湿润,在播种之后最好使用地膜进行覆盖,可以增加花生产量。最后,种植密度的选择。种植地区的环境、土地和气温等都会影响种子的种植密度,若是花生种植在垄地,每垄种植间距控制在0.6~0.7m之间,株距控制在15~20cm之间,坑深控制在四厘米左右,一个坑可以种植两粒花生种子,一切准备就绪以后,就可以盖上土壤。种植完以后,还应该对田间进行管理。种植人员需要根据花生不同生长时期的特点以及土壤水分和养分等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施肥策略,确保土壤的湿度和养分都符合花生的生长状况。同时,在花生栽培期间,种植人员也应该树立病虫害的防治意识,在不同的时期喷洒农药,保护花生不受病虫害的侵袭。在种子发芽成长为幼苗以后,应该对幼苗进行检查,如果有缺苗的问题出现,应该及时补充种植,并且定期清理花生周边杂草,避免杂草和幼苗争抢养分。在种子开花前期,应该进行培土,次数为两次,将培土的厚度控制在3cm左右,避免损伤花生果针,定期对花生进行相关营养的补充,施加肥料,以此满足花生的生长需求。
1.4花生的采收标准
一般而言,北方花生的采收时节在八月下旬到九月上旬之间,采收的依据是花生植株的外形和荚果的外观。当花生植株的叶子不再嫩绿;根茎颜色也转变为黄色且呈现弯曲的状态,植株之间的密度也从密到疏;果壳的颜色也不再寡淡,而是更加深重,并且果壳硬度加强,果壳内部的海绵体也变成深褐色;同时,花生颗粒的表层颜色鲜艳,颗粒饱满不干瘪,此时就是花生采收的最佳时期。花生对采收的时间也有所要求,应该在晴天进行采收活动,对从土壤中刨出的花生进行晾晒处理,晾晒时长为一个星期左右。另外,还应该注意一点,不同的花生品种不应该一起收取,应该分开采收,以此避免在晾晒阶段将不同的花生品种混合在一起。
2提高花生种植效益的可行性策略
2.1提高花生种植的栽培技术
花生的栽培技术和花生的种植效益息息相关,花生种植需要挑选土质疏松、土层深厚的土地,种植前期需要先对土地进行平整,做好基肥工作。花生种子要与拌种剂搅拌以后进行播种,种子幼苗长出以后做好清棵蹲苗工作,清理周边杂草,推开部分土壤,露出花生叶子,这个过程应该缓慢进行,避免损伤到花生根部,定期对花生进行杂草清理,清理杂草时要避免伤到果针,影响花生坐果。为了提高花生产量,减少病虫害发生,花生还要与其他作物进行轮作种植,若当地以花生种植为主,无法进行轮作,可以对土壤进行深翻,以此提高花生所需要营养,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2提高花生灌溉技术
土壤中的水分对花生的生长至关重要,花生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对水分的需求有所不同。在种子发芽时期,对水分需求较大,应该确保水分的充足,保证土壤的最大储水量在60%~70%之间,若是超出这个范围,花生的根部会腐烂。同时,做好田间的排水工作,若是水分过多,应该及时排出。在花生花期时,及时灌溉,避免植物干枯而亡,影响种植效益。
2.3合理施肥
不同生长阶段的花生对养分需求大有不同,在幼苗时期,应该使用氮肥,促进花生的荚数和开花数量。在开花和结荚时期,花生对养分需求增加,此时应该使用钙肥,促进花生生长。在果荚饱满时期,应该施加磷肥。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选择适宜的肥料,能够有效促进花生的生长,促进产量的增加。
2.4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花生在生长时期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影响,导致花生产量的降低。若是不及时做好花生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会让农户的辛苦付诸东流。因此,在花生播种时,应该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同时,做好定期排查工作,将去年因为花生掉落而生长出的花生苗进行清除。另外,还要做好相应的药剂调配工作,提前预防病虫害。在花生种植前期,将药剂和花生进行拌种处理;在花生播种时期,在种植的坑穴内喷洒药剂。在花生幼苗阶段,选择适宜的药剂灌入花生苗的根部,以此避免花生受到病虫害的威胁,保护花生的正常健康成长,以此提高花生的产量,提升花生的种植效益。
3总结
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花生栽培技术也得到不断提升,加之国家对农业产业的重视,各地都开始加大农业种植力度,发挥当地的区域优势,种植适宜的农作物,以此为区域经济做贡献。而花生要想实现增产增值,需要了解花生的生长规律,选择适宜的种植土地和种植品种,做好田间管理、施肥和灌溉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工作,通过精细化的种植方式提高花生的种植效益,确保油料原材料的充足,满足市场对花生的需求,让花生种植成为农户发家致富的新途径,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进而推动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江贤国.花生栽培技术与提高种植效益的措施[J].农技服务,2008,25(010).
[2]黄艳红.花生种植技术及提高种植效益的措施分析[J].种子科技,2019.
[3]宋庆华.花生种植技术及提高种植效益的措施分析[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7).
作者:李耀庭 单位:河南省尉氏县蔡庄镇人民政府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