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夏玉米抗逆稳产栽培技术
摘要:在河南省夏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高温、干旱、大风降雨等自然灾害天气频繁发生,导致玉米减产。从品种选用、适期播种、秸秆覆盖、采用适宜播种方式进行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合理排灌、加强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和机械化作业等技术环节来提高夏玉米抗逆、稳产能力,为河南省夏玉米抗逆、稳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夏玉米;审定品种;抗逆;稳产;栽培技术;叶面肥
夏玉米是河南省第二大粮食作物,其生育期存在雨热同期、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特点[1-3]。随着我国年平均气温不断增加,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等,夏玉米生育期高温、干旱、大风、阴雨、渍涝等灾害发生日趋频繁,给河南省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造成极大危害[4-8]。因此,调整玉米种植技术,应对气候变化,制定适宜河南省气象变化的抗逆稳产栽培技术,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科学选用品种
1.1选用审定品种
选用通过国家或省审定、认定,且适宜河南省种植的高产稳产玉米品种,种子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大田用种质量标准。同时,综合考虑品种产量、抗性以及品种的适宜种植区进行选择。
1.2选用生育期适宜品种
夏玉米生育期过短,影响产量提高;而生育期过长,后期温度偏低导致有效积温不够,玉米不能正常成熟,影响品种发挥增产潜力。一般在麦茬直播区域宜选用生育期稍短的品种,在豫南光热资源充沛以及采用麦田套种的区域宜选择中晚熟品种。
1.3选用抗性品种选择抗性好的优良品种。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宜受病虫害影响而造成减产。在选择品种时,要根据生产地气候环境和玉米病害的发生情况,参考农业部品种比较试验,选择适宜当地的、抗病的玉米品种。同时,结合气候变化特征,所选品种还需要具备耐高温干旱、抗倒伏、适宜机械化收获等特征[9]。
2适期播种和秸秆覆盖
高温对夏玉米幼穗生长发育、花粉活力、吐丝授粉均有较强不良影响。河南省极端高温天气多出现在7月底和8月初。避免夏玉米吐丝授粉期遇到高温天气是防御夏玉米高温热害最有效的措施。因此,应根据当地前茬作物的收割情况和所选品种的生育期特征,适当调整播期,以避开花期高温。小麦秸秆还田后在土壤中经过一系列反应,可增加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增强土壤肥力,为玉米生产提供充足的养分;同时,还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疏松土壤。河南省夏玉米绝大多数均采用麦茬免耕直播的方式进行种植。因此,在收获小麦时,可选用带粉碎机的收割机收获,最好选用带有秸秆切抛装置的小麦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作业(小麦留低茬10cm),可将小麦秸秆粉碎后均匀地抛撒到田间,不会造成碎草成堆的现象。
3采用适宜播种方式进行合理密植
3.1种植方式要适宜
适宜的种植方式可以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实践证明,紧凑型耐密植夏玉米品种在肥力高的地块上行距应窄些;平展型不耐密品种行距可宽些[10]。河南省玉米播种方式主要有等行距和宽窄行2种。等行距种植方式一般行距60cm,可以使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在田间合理分布,便于机械化操作。宽窄行种植方式一般宽行70cm,窄行50cm。这种种植方式改善了后期行间光照条件,充分发挥边行优势,使棒三叶处于良好的光照条件,有利于高产。3.2播种密度要合理紧凑型中穗玉米品种播种密度67500株/hm2左右;如土壤肥沃、施肥量大且合理,适宜的播种密度就大;而在无灌溉条件地区,播种密度宜稀。而大穗型玉米品种播种密度在52500~60000株/hm2,播种密度过大会出现空秆现象。此外,不同密植群体下的冠层特性与后期籽粒含水率密切相关。因此,针对品种特性采取合理的种植密度有利于植株后期籽粒脱水。
4科学施肥和合理排灌
4.1充分满足玉米植株对肥料的需求
科学施肥就是充分满足玉米植株对肥料的需求,促进根、茎、叶等的生长发育,提高植株的抗逆性。以土壤测定和田间试验为基础,依据作物需肥规律,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提出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时期和方法[11]。一般施肥要稳施氮肥,控制磷肥,增加钾肥,补充微肥,氮、磷、钾肥施用比例应为1∶0.5∶0.6。高、中、低产量的田块,适宜的磷肥施用量应分别控制在105、90、75kg/hm2左右。高产田适宜的钾肥施用量为120kg/hm2左右,中产田为105kg/hm2左右,低产田为90kg/hm2左右。
4.2有机无机相结合进行深施
通常采用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的方法[12],将有机肥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不仅增产增收,还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肥力,使农田中氮、磷、钾养分含量得到提高。夏玉米根系在10~20cm土层内根系吸收活力最旺盛,因此,施肥以深施10cm以上为宜。
4.3喷施叶面肥
在施用氮、磷、钾的基础上,为加强玉米植株抗逆能力,促进生长发育,可在大喇叭口到抽雄期,喷施叶面肥,将磷酸二氢钾3kg/hm2,对水900kg/hm2,进行叶面喷施[13]。
4.4施肥和灌水相结合
肥料必须要溶解于水中,才能被根系所吸收。因此,在施肥过程中,要坚持与灌水相结合的原则,使肥料利用率得到提升。在施肥过程中,需实时关注天气预报,结合降雨情况进行施肥。如果施肥前后7d均无有效降雨,则应进行灌溉以提高肥效。在干旱少雨的年份,可以增加钾肥的用量,或增加磷肥的用量。如果在雨水偏多的年份,要增加氮肥的用量,这样可以实现玉米的稳产、高产。
4.5合理灌溉和排水
夏玉米各生育阶段需水量以穗期最多,但不同产量水平地块差别较大。玉米开花散粉后,生殖生长旺盛,需水量较多,以后随着植株衰老,需水量逐渐减少。生产上需注意后期灌溉,防止干旱减产。早期田间积水时更应及早排水,易涝地区采用垄作种植具有良好的排水防涝效果。
5病虫草害防治
玉米病虫草害防治应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取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科学进行化学防治等进行综合治理。
5.1化学除草
浇水或雨后使用封闭除草剂,可用乙莠(40%悬浮剂)或甲乙莠(42%悬浮剂)2~3L/hm2,对水750L/hm2,对地面喷施,进行封闭处理。
5.2病虫害防治
苗期病虫害主要以防治灰飞虱、二代黏虫、蓟马、耕葵粉蚧、旋心虫、玉米粗缩病、苗枯病为重点,兼治其他病虫害。拔节期以防治二代玉米螟、褐斑病为重点,兼治其他病虫害。穗期主要防治玉米穗虫、玉米蚜虫、三代黏虫、叶斑病、茎基腐病、褐斑病、锈病等病虫害。6适时收获和机械化作业玉米完熟期是最佳收获时间,此时,叶片和包皮枯死、籽粒乳线消失、基部黑色层出现。收获时间应根据玉米收获后下茬作物的播种时间、籽粒含水量、天气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河南省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提倡玉米适时晚收,要求机械收获时玉米籽粒含水量在25%左右,一般收获期在10月10日前后,既能达到玉米籽粒水分要求,又不影响小麦播种。随着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的发展,机械化籽粒收获技术不断完善。当籽粒含水量低于25%时,可以采用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实现摘穗、剥皮、脱粒和秸秆粉碎还田一次性作业,大大节省了人工收获成本,提高了收获效率。
作者:赵雁群 牛军 乔江方 张美微 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