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马铃薯栽培关键技术分析
摘要:院滕州马铃薯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以上市早、产量高、质量优、效益好而成为当地主导产业。本文系统总结了滕州早春马铃薯栽培的关键技术,详细阐述了品种选择、种薯选购、种子处理、整地、播种以及温度、水肥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技术要点,为黄淮海地区早春马铃薯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院早春;马铃薯;设施;栽培技术
山东省滕州市是中国马铃薯之乡,全国最大的菜用马铃薯生产基地之一,常年播种面积约4.3万hm2,产量近200万t。马铃薯产业是滕州市的支柱性产业,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滕州早春马铃薯粗纤维、蛋白质、铁、维生素(C、B1和B2)的含量较丰富,上市早、产量高、质量优、效益好,而成为当地主导产业。经过多年实践,当地种植户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目前,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滕州市围绕做大做强、做优、做靓特色马铃薯产业为目标,通过宣传引导、狠抓农资监管、提升种植水平等措施,全面提升了春季马铃薯质量安全水平,笔者对有关技术进行了总结,供广大农民朋友和技术推广人员参考。
1栽前准备
1.1选用适宜品种和优质种薯。近年来种薯市场发展迅速,种薯企业推出了很多品种,这些品种薯形、颜色、品质各异,熟性不一。在选择品种时,首先薯形、颜色、品质要适销对路。其次要根据气候条件、茬口安排、上市时间选择品种熟性,确定早熟还是中熟、晚熟。目前滕州当地主栽品种是荷兰十五、希森三号等早熟品种。选购种薯应注意四个方面:一要选质量相对有保障的大厂家;二是品种要在当地试种过2~3年,表现稳定;三要看薯形、颜色等是否具备品种特点、整齐一致;四要查病薯,感病率高的坚决不买,最好选用脱毒种薯。优良种薯出苗早、长势壮、抗病强,是实现优质高产的基础。1.2种子处理。种薯可能携带晚疫病、黑痣病等种传致病菌,催芽前要彻底剔除病薯,对种薯进行消毒杀菌,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种薯在温暖向阳的地方晾晒2~3d,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消毒;或用适乐时+农用链霉素、或多菌灵+春雷霉素喷雾拌种杀菌,晾干后切块。切块时每人准备两把刀轮换使用,坚持“一薯一刀一消毒”,用医用酒精或0.5%高锰酸钾溶液消毒。第一刀从脐部削出一元硬币大小的平面,检查维管束是否变黄、变黑,不健康的种薯坚决淘汰。螺旋式向顶端斜切,每块3~6个健壮芽眼。切块后晾干伤口,然后再用多菌灵+农用链霉素,或甲霜灵+春雷霉喷雾拌种后催芽。催芽的理想温度在18益左右,芽势粗壮。温度过低发芽困难,温度过高芽势细弱。芽长1~2cm时选晴好天气播种。晒种、催芽时注意防止冻害。1.3科学整地。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排灌方便的地块。连作或前茬是茄科作物时,注意清除植株残体,减少病虫残留。入冬后封冻前深耕30cm左右,打破犁底层、疏松土壤有利结薯,同时可冻死一大部分越冬害虫。
2播种覆膜
早春马铃薯应科学计算播种时间,适时播种。过早播种会因低温冻伤引起幼苗地上部分腐烂。晚播会推迟上市时间,影响销售价格;同时会因适宜生长时间缩短而降低产量。计算适播期,时间不宜过早,能降低冻害风险,一般为早春马铃薯播种后大约25d出苗(温度高出苗快一些,温度低出苗慢一些),应尽量避免出土幼苗遭遇-5益以下的低温,而出现冻害;时间也不宜过晚,要保证马铃薯的生长期,出苗后适宜生长期(平均气温在12~25益)应保证在60d以上。播前施足基肥,耕翻均匀,耙细整平土壤。根据气温及土壤墒情选择造墒播种或座水播种。开8cm深的播种沟,行距65cm,株距20cm。播后覆土培垄。垄高13~14cm(种薯块距垄顶),垄顶宽25cm。做垄后覆盖地膜能保墒、防寒、促早熟。最好使用黑白双色地膜,垄顶盖黑膜能防草、防青头;垄沟盖白膜,有利于提升地温。为提早上市时间,还可以采用二膜(地膜+小拱棚)、三膜(地膜+小拱棚+大中拱棚)覆盖。
3田间管理
3.1及时放苗。出苗期间注意观察及时破膜放苗,防止烫伤生长点。近年来,部分种植户在薯芽距离地膜2~3cm时在地膜上覆土3cm左右,代替破膜放苗工序,效果很好。但要注意掌握覆土时机和覆土厚度。3.2温度管理。马铃薯喜冷凉,块茎膨大要求较低的夜间气温,以12~14益较适宜。块茎膨大最适宜的土温是17~20益,达到25益时块茎生长受阻,30益时停止生长。二膜、三膜覆盖时要注意科学调控温度。3.3科学浇水。底墒不足座水播种的,播后一周左右选寒流刚过的晴暖天气浇一次小水,齐苗后浇一次小水,团棵期浇一次大水。若播前造墒、底墒充足的,一直等到团棵期浇大水。此后适当控水,促进地下部分生长发育。落蕾后小水勤浇,保持土壤见干见湿,满足薯块快速膨大对水分的需求。3.4科学施肥。马铃薯生长速度快,需肥量大。施肥的基本原则是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量施用化肥,注意补充硅、钙肥,巧施叶面肥;分次施用,适时补充营养,充分发挥肥效。选用高氮、高钾、低磷型三元复合肥,播前耙地时每667m2撒施50kg、商品有机肥100kg或腐熟好的有机肥3m3做基肥。播种时每667m2沟施50kg三元复合肥、50kg商品有机肥及适量硅、钙肥做种肥。团棵期喷施高氮叶面肥促进发棵。盛花期过后每667m2冲施50kg三元复合肥。落蕾后结合防病虫,叶面喷施海藻肥或腐殖酸肥,配合钾肥,延长叶片寿命,促进养分积累。
4病虫害防治
4.1农业防治。选用脱毒无病种薯、避免或减少连作、清洁田园能预防或减轻很多病虫危害。冬季深翻土壤可以冻死部分越冬地下害虫。4.2物理防治。常见物理防治手段有高温闷棚、低温控湿及灯光诱杀。高温闷棚能在棚内马铃薯播种后、出苗前密封风口提升棚温,利用高温杀灭棚内病原菌。调温控湿是在出苗后把每天温度和相对湿度同时超过18益、95%的时间控制在2h以内,可以防止多种病原菌侵染马铃薯植株。灯光诱杀是在大面积种植区设置杀虫灯诱杀害虫成虫。4.3生物防治。施用优质枯草芽孢杆菌改善土壤菌群,有效抑制黑痣病等土传病害侵染植株;施用超敏蛋白植物免疫制剂能预防或减轻多种病害;施用白僵菌可以杀灭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4.4化学防治。早春马铃薯危害较大的病虫害主要有晚疫病、黑痣病、炭疽病、蛴螬、金针虫等。在多年重茬及疫区等病虫害严重,以上措施效果不理想时采用化学防治。4.4.1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由致病疫霉引起,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薯块腐烂,传播快、危害大,应以预防为主。疫区现蕾期喷银法利或烯酰吗啉等预防,以后每隔10d左右交替喷代森锰锌、代森联、抑快净、百泰、科泰稳、克露、嘧菌酯等预防。4.4.2黑痣病。黑痣病由立枯丝核菌引起,以菌核形态在块茎内或土壤里过冬,在早春土壤温度低、湿度大时易发病传播。出芽或幼苗期发病可导致芽、苗死亡。成株感病茎呈红褐色,卷叶、黄叶、发育迟缓。感病薯块表面有黑色或黑褐色病斑,商品性下降。用甲霜灵或恶霉灵等药剂拌种或喷沟预防。4.4.3马铃薯炭疽病。病原菌为球炭疽菌,以菌丝体在种子里或病残体上越冬,春夏季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飞溅传播蔓延,高温、高湿时发病重。马铃薯染病后早期叶色变淡,顶端叶片稍反卷,后全株萎蔫变褐枯死。雨后或高温、高湿时,喷洒加瑞农、宝丽安、铜大师、扑海因等防治。4.4.4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对马铃薯产量、质量影响很大。前期可用辛硫磷乳油拌种预防。或用敌百虫可溶性粉剂拌细土制成毒土撒在播种沟内,覆薄土后播种。中后期杀虫可用辛硫磷拌谷子等制成毒饵诱杀成虫;或用敌百虫可溶性粉剂与西维因可湿性粉剂溶液灌根。
刘树云 山东省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