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分析
一、品种选用
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选用新麦26、郑麦7698、郑麦0943、郑麦366、西农979、济麦20等品种,以发挥其品质特性。
二、深耕整地
整地前每667m2用3%辛硫磷颗粒剂或3%毒死蜱颗粒剂3~4kg拌细土10~15kg,均匀撒于地面,随底肥耕翻入土。深耕深翻,打破犁底层,耕透耙透,不漏耕漏耙,做到无明暗坷垃,无架空暗垡,上虚下实。
三、合理施肥
(一)实施秸秆还田,重施有机肥全面实施秸秆还田,提升土壤有机质。有机肥养分完全、性质稳定、肥效长,可源源不断供给小麦各个生育时期利用,使小麦稳健生长,改善品质,还可以培养地力,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肥抗旱能力。一般每667m2底施厩肥3000~5000kg,或腐熟牲畜粪700~1000kg,或含有符合标准的有机菌肥40~50kg。
(二)化肥的施用在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上,适量增施氮肥,补施硫肥。施氮总量在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上每667m2施纯氮16.5~17.5kg,五氧化二磷9~10kg,氧化钾6~8kg,硼锌肥1.0~1.5kg,硫肥3~4kg。磷钾肥和硼锌肥作底肥一次性施入。氮肥实施“前氮后移”技术,即全生育期总氮的50%作底施,剩下50%在小麦拔节末期至孕穗期追施。
四、精细播种
(一)种子包衣拌种预防地下害虫可用50%辛硫磷乳油按药:水:种子为1:5:500拌种;预防纹枯病、根腐病、白粉病等,可用0.2%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按药:种为1:60~80包衣,或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按药:种为1:40~50包衣。
(二)适期足墒播种,精量播种小麦适播期为10月15―20日,应做到足墒播种。播种时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应在70%~80%,土壤墒情不足时应适时适量浇灌底墒水。在适宜播期范围内,每667m2播种量为9~10kg,整地质量较差或晚播麦田,应适当增加播种量。超出适播期的,播种期每推迟2d应增加播种量0.5kg/667m2,但播种量最多不超过15kg/667m2。播种不易过深,以3~5cm为宜,播后镇压。
五、田间管理
(一)前期管理(出苗期至越冬期)1.查苗补种。出苗后应及时查苗补种,对缺苗断垄(10cm以上无苗为缺苗,15cm以上无苗为断垄)的地块,用同一品种的种子浸种催芽(露白)后及早补种。2.中耕松土。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普遍中耕一遍,松土保墒,破除板结,灭除杂草。3.合理灌溉。土壤墒情严重不足(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50%)时,可进行冬灌。每667m2灌溉量以30~40m3为宜,灌溉后应及时中耕保墒。4.促弱控旺。越冬期壮苗指标:叶龄达到6叶1心,亩总茎数60万~80万,叶面积系数1~1.5,幼穗分化达到二棱初期或二棱中期。如果麦苗生长过旺或冬前出现基部节间伸长,应采取镇压、深中耕或化控技术控制生长。弱苗以促为主,土壤墒情适宜时每667m2追施尿素2~3kg。土壤干旱时应结合灌溉追肥。
(二)中期管理(返青期至抽穗期)1.中耕除草。早春浅中耕松土,提温保墒,灭除麦田杂草。冬前未进行化学除草的麦田,在早春返青期(日平均气温8℃以上时)应及时进行中耕除草。2.镇压控旺。对长势过旺的麦田宜采用镇压、深耕断根或施用化控剂控制旺长。3.肥水调控。在小麦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氮肥,每667m2灌溉量以40~50m3为宜。追氮量为总施氮量的40%左右。但对于早春土壤偏旱且苗情长势偏弱的麦田,灌水施肥可提前至小麦起身期。4.预防晚霜冻害。小麦拔节后,若出现日最低气温0~2℃的寒流天气,且日降温幅度较大时,应及时灌水预防冻害发生。寒流过后,及时检查麦苗受冻情况,发现麦苗受冻的麦田应及时追肥浇水,每667m2追施尿素5~10kg。
(三)后期管理(抽穗期―成熟期)1.灌溉。当土壤相对含水量<60%,植株呈现旱象时进行灌水,每667m2灌溉量以30~40m3为宜。灌溉应在小麦扬花期后15d完成。灌溉时应避开大风天气。后期禁止浇麦黄水。2.叶面喷肥。在小麦生长灌浆前中期,每667m2用0.5%~1%尿素液进行叶面喷施,促进籽粒氮素积累。为提高强筋麦品质,小麦生长中后期禁止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
六、收获与储藏
(一)收获在小麦完熟初期,当籽粒呈现品种固有色泽,籽粒含水量在18%以下时应及时收获,防止麦穗发芽。
(二)储藏收获后籽粒含水量降至12.5%时,入库储藏。
作者:张芙蓉 单位:孟津县农村能源环保站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