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红荔枝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摘要:“贵妃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近年通过实生选种选育而成的荔枝新品种,2014年6月30日通过全国热带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近年来在广东、云南、海南等多地进行引种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为了更好地促进广西荔枝品种结构优化调整和良种化商品化生产发展,本文从合理施肥、控梢促花、保花保果、整形修剪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介绍了贵妃红荔枝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关键词:贵妃红;栽培技术;高产;高效
荔枝是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的著名特色水果,以其精致的外观,剔透的果肉及爽口的风味享誉中外,被誉为果中之王,其丰富的营养以及较高的药用价值更引起国内外消费者喜爱[1]。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市场对荔枝品种的需求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并把良种的选育和应用推广作为重要的增产增效措施之一,不断培育适宜各种生态条件和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目前我国荔枝生产上存在着品种结构不合理、种植标准化程度低以及单产低、商品果率低等突出问题[2,3],难以满足优质丰产栽培的需求。作为国内荔枝主产省区的广西,也同样普遍存在这些问题。其中品质中等的禾荔和黑叶占到种植面积的70%以上,卖价低,效益差;桂味、糯米糍等传统优质品种丰产稳产性差,大小年结果现象严重[4]。面对这些问题,应在重视荔枝新品种选育的同时,通过利用优良新品种开展区试示范和高接换种进行品种改良,从而达到促进广西荔枝品种结构优化调整和良种化商品化生产发展的目的。“贵妃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近年通过实生选种选育而成的荔枝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果形大、外观好、品质优、抗病性强、果皮较厚耐贮性好、丰产稳产等优良特性。2014年6月30日通过全国热带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既能促进荔枝新品种的升级换代,又能带动荔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为了充分发挥该品种的优势,在广西、广东、云南、海南、福建等多地进行了引种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效果。
1示范园基本情况
示范园位于广西钦州市钦北区那蒙镇那蒙村委三泡山果园,试材为黑叶成年树,1991年种植,2008年高接贵妃红,面积约2hm2,株行距4.0m×5.0m。
2科学合理的肥水管理
强化水肥一体化管理,示范园设有水肥滴灌管网3000m,共100m3的蓄水池3个,通过管道将水肥一起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易于吸收,发挥肥效快,提高工效。主要施肥处理为:1月底淋施氯化钾0.75~1kg/株,4月中旬淋施复合肥0.5kg/株,5月上旬淋施花生饼液0.5kg/株;7月上旬采果结束后一周内开沟30cm深施攻梢肥,株施复合肥1kg+尿素0.5kg。另外,除平时施用攻梢肥、壮花肥及根外追肥外,由于贵妃红为大果型品种,要十分重视壮果肥的施用。
3加强控梢促花
每年培养两次梢作为结果母枝,主要通过修剪调节秋梢的生长时间。控梢促花的具体时间和方法:2月上旬对偏早的花穗在2~3cm长时喷一次杀梢王,1包20g对水16kg,促二次花穗抽生,推迟花穗期,利于提高着果率;对于末次秋梢接近老熟的壮旺树,9月中下旬用刀口宽0.2cm的环剥刀在主干或一级分枝环剥1圈深至木质部,之后抽出的第三次秋梢作为冬梢处理,用杀梢王+多效唑各1包+水18kg进行杀梢;11月中下旬用杀梢王+40%乙烯利10mL对水16kg进行控梢。
4花果管理
主要在盛花期(4月初)和谢花后(4月中旬)进行,喷一次翠康花果灵1000倍液+赤霉素1000倍液+甲霜锰锌800倍液进行保果,10d后再喷一次。果实八成成熟时即可采收,选择晴天上午用枝剪采果。剪掉小果、变形变色果、病虫果、裂果和机械伤果,采后6h内进行预冷及防腐保鲜处理,24h内使果实中心温度降到10℃以下,贮藏温度控制在3~5℃。对于1~2d可以立即销售的,可采用普通货车运输,用普通竹筐、纸箱或泡沫箱加冰。对20d以内销售果实的运输,需采用冷藏车冷藏集装箱,运输过程中温度保持3~5℃。
5合理回缩修剪
采果结束后,于攻梢肥施后开始修剪(7月中旬),主要以轻度短截回缩为主,清理内膛杂枝,疏除过密枝和病虫枝等,加强光照。
6做好病虫害防治
贵妃红荔枝的主要病虫害为霜疫霉病、荔枝椿象、荔枝蒂蛀虫等,主要防治时期为抽梢期、花期、幼果期和果实近成熟期。其中成熟期的贵妃红荔枝果实霜疫霉病发生率较低。主要防治措施:5月每隔10d喷一次好来宝1000倍液+百菌清1200倍液+漯效王1000倍液进行防治。7月中下旬开始抽第一次梢,9月中下旬开始抽第二次梢,每次梢在新梢5~6cm和展叶期用好来宝40mL对水15kg+甲氰菊酯30mL对水18kg+翠康花果林20g对水18kg进行防治。农药喷施后,由于不同种类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有差异,为3~15d不等,为保证荔枝安全采收,以安全间隔期最长的好来宝为基准,采收前15d不再喷施,且果实农药残留安全指标为≤0.2~1.0mg/kg。
7贵妃红示范效果
目前,贵妃红已是广西钦州市钦北区黑叶高接换种的主推品种之一,仅在钦北区的种植面积已超过667hm2。2016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组织对示范基地进行测产验收,专家随机抽取测产点平均单株产量48.49kg,平均单位面积产量1551.68kg/667m2,平均单果质量29.36g,可食率71.9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6.53%。示范点贵妃红年产量以1500kg/667m2计算,年产值比其他地方高出6000元左右。
参考文献
[1]陈厚彬,庄丽娟,黄旭明,等.荔枝龙眼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J].中国热带农业,2013,51(2):1218
[2]齐文娥,陈厚彬,李伟文,等.中国荔枝产业发展现状、趋势与建议[J].广东农业科学,2016,43(6):173179
[3]黄雪芬,林为民.“井岗红糯”荔枝引种表现及主要栽培技术[J].中国南方果树,2015,44(3):145147
[4]廖世纯,王凤英,黎柳锋,等.广西荔枝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农业研究与应用,2015(6):4750
李鸿莉 秦献泉 玉富成 徐宁 古雅良 陆贵锋 彭宏祥 朱建华 李冬波 邱宏业 黄凤珠 孙健 广西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广西作物遗传改良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广西钦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广西农业科学院加工研究所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