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栽培技术论文 > 黑木耳大棚吊袋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黑木耳大棚吊袋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06-21 05:27:00人气:367
摘要:黑木耳大棚吊袋栽培是一项代表着黑木耳发展方向的创新栽培技术。打破了传统地摆栽培模式,改为吊袋栽培,在相同面积下,其悬挂数量是传统地栽木耳的5~6倍。而且省地、省水、省工,并能有效的抵御自然灾害,可控性强。采用该技术生产的黑木耳品质好、无泥沙、除草剂污染,既干净又安全。比地栽春耳能提前一个月采收,比地栽秋耳采摘期能延后一个月。经过三年的生产实践,黑木耳棚室吊袋栽培技术现已成熟,现介绍如下,供参考。关键词:黑木耳;大棚;吊袋;栽培技术1黑木耳大棚吊袋栽培时间的选择 春季栽培:春季栽培的木耳菌袋一般在2月份接种,在菌室培养50天左右,3月中下旬扣大棚,催芽15天,4月初挂袋,进行出耳管理。5月10日左右就可以采摘头茬木耳,及早上市。秋季栽培:栽培菌袋接种期在5月中下旬,菌袋培养期及后熟期在6~7月,由于夏季温度比较高,菌丝生长快,要控制好温度,7月上旬入棚划口、催芽、出耳管理,8月下旬开始收获。2黑木耳大棚吊袋栽培菌生产规程 2.1原料选择及配方 黑木耳棚室吊袋栽培应选用袋料亲和力好的优质薄袋。主要原料是木屑,木屑要以硬杂木为好,针叶木屑不能超过10%。辅料中的麦麸子、稻糠要求无霉变、无杂质。常用培养基配方(栽培菌):硬杂木屑78%、麦麸18%、豆粉2%、石膏1%、石灰1%。 2.2拌料装袋 培养料必须干燥、新鲜、无霉变,按配方比例称好各种主、辅料,反复搅拌,混合均匀。一般料水比1∶1.1~1.5,培养料的含水量在55%~60%为宜;拌好的培养料以手握成团,指缝间有水滴,松手即散为宜。pH值调到6.5~7左右。选用17×33厘米高密度聚乙烯折角袋装料,培养料要装实、装紧,以利于菌丝生长。提高装袋的质量,关键是所用装袋机的好坏,采用防爆袋装袋机,袋装既标准又节省工时。装袋后,压平料面,培养料以装到袋的2/3为宜。然后套好环,用直径1~2厘米的木棒打一个通到袋底的洞,以利于菌丝向下延伸生长。塞好棉塞即可装入灭菌筐装锅灭菌。 2.3灭菌及接菌 一般都采用常压灭菌,把已装好培养料的菌袋用灭菌筐,放入灭菌锅内。当锅内蒸汽温度达到100℃时开始计时,保持8~10小时。为确保灭菌彻底,最好再焖1~2小时。灭菌的原则是攻头保尾控中间,即开始火力要猛,尽快让锅内温度达到100℃,达到100℃后要控制好温度,防止温度下降。接菌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把灭菌棒拔出,将菌种接到培养基内,让菌种与培养料紧密接触,以利定植和生长,并用无菌棉塞封闭袋口。 2.4培养室处理及栽培菌培养 培养室灭菌需将室内杂物清理干净,室内温度升至25℃以上,并喷水增湿,保持48小时之后,每平方米用甲醛10毫升加5克高锰酸钾熏蒸消毒30分钟,菌室要密封。室内形成了高温高湿的条件,开门排潮继续加温快速把室内的墙壁和培养菌架全部烘干,之后地面撒一层生石灰防潮、防杂菌。预防鼠害,撒鼠药等。栽培菌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温度,培养室的温度要求先高后低。菌丝萌发时25℃~28℃,空气相对湿度55%~65%。当菌丝体长至料袋的1/3时,温度控制在24℃左右,这样菌丝生长虽比较缓慢,但健壮有力、洁白。室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湿度过低使培养料水分蒸发过快,对菌丝生长不利,过高容易感染杂菌。每天通风1~2次,保持培养室空气清新。3黑木耳大棚吊袋栽培场地选择及棚架设施 大棚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水源方便,四周无污染,背风向阳,雨天可以排涝的地块。棚架设施结构黑木耳吊袋大棚一般为钢架结构,跨度8~12米,棚高2.8~3.5米,肩高1.6~2.0米左右,长度依据栽培场地和栽培数量而定,一般30~40米为宜。大棚须安装通风设施,中间设有作业道。大棚覆盖塑料膜,塑料膜上覆盖遮阳网,用于保温、保湿、遮阴。棚内框架上放置若干横梁用于栓绑吊绳。每两个横梁为一组,组内横梁间距30厘米,在过道上、下各设喷水管线,安装雾化喷头。大棚框架建成后,也要进行消毒处理。4黑木耳棚室吊袋的打孔及复壮 菌袋入棚及复壮菌丝:待棚内地面化冻后,棚内气温稳定在0℃以上时,将培养好的菌袋移到大棚里,上面盖草帘防寒,3~4天将菌袋上下翻倒一次,待菌丝复壮变白后方准备刺孔;打孔和封闭孔眼:大棚吊袋栽培每个菌包根据长短刺孔为180~220孔。以圆钉孔为佳,孔径3~4毫米,孔深6~8毫米。刺孔后5~7天在遮阳条件下菌丝即可封闭孔眼,最好刺孔后3~5天将菌包上下对倒一次,再过3~4天即可进行吊袋作业。垛袋复壮期间的管理:春季主要是增温保湿。刺孔后袋温控制在22℃以下,湿度保持菌包表面有一层薄薄的水渍。温度高,孔口封闭快。5菌袋开口管理 将培养好的菌袋去掉套环和棉塞,袋口用绳扎实后,用0.15%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将菌袋消毒,用开口机开口,一般开“V”形小口,V形口的角度45~60度,深度0.3~0.5厘米,开口200个左右。每袋上中下三排,每排3个,呈“品”字形,然后将袋口拧紧,倒置于床上即可。6吊袋的密度及方式 吊袋的密度:菌袋刺孔后,当孔眼被菌丝封闭时即可进行吊袋,吊袋密度一般每平方米60~70袋左右为宜。吊袋的方式:在大棚内横杆上,每隔25厘米,按“品”字形系紧2根塑料绳。然后把已割口的菌袋袋口朝下夹在塑料绳上,并在2根塑料绳上栓上两头带钩的铁钩,即可吊完1袋。袋与袋之间距离不能少于20厘米,行与行之间距离不能少于25厘米。吊袋时,最底部菌包应距离地面30厘米以上,利于通风,防止产生畸形木耳,提高产量。为了防止通风时菌袋相互摇摆,摩擦使耳芽脱落,把吊绳底部用绳链接在一起。 刘敏 王英奎 王雪飞 王秀杰 韩英爱 蛟河市乌林乡农业技术推广站 吉林市农业科学院 永吉经济开发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