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养殖技术论文 > 猪养殖技术研究(3篇)

猪养殖技术研究(3篇) 

日期:2019-07-23 14:00:23人气:1093

第一篇:猪的养殖技术

1猪的养殖技术

1.1饲养方式是主导

目前,常用的猪饲养方式有直线催、平面喂和多次投,其中,直线催即从仔猪断奶入栏到育肥出栏,都实行精料催肥、圈养、不放牧及不运动。平面喂即站在节省开支、节省饲料的角度,根据猪的实际情况来投放饲料。如猪的数量多,且猪舍面积够大,可选择一块固定的地方作为采食场,将饲料撒到地面上,供猪自由采食。多次投即仔猪断奶入栏后,定时定量饲喂,每日每头饲喂混合精料0.6~0.8kg,每隔10d增加0.1kg。2~4个月的幼猪则采取少喂勤添的方式饲养,每日喂4次,5~6个月的猪则日喂3次。以上3种饲养方式都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养殖户应根据猪的实际情况将3种饲养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准确地把握好最佳的饲养方式,以最大程度节省成本、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1.2防疫和驱虫是保障

猪疫病的防治和驱虫作为猪养殖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环节,做好猪养殖场疫病的诊断、防治及驱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的养殖生产中,可定期清扫猪圈、猪活动场所及其他可能存在病毒和细菌的地方,保持猪圈干净、干燥、通风良好,猪的粪便要及时清理,垫草要及时更换,并定期进行喷药杀虫。同时,可实行自繁自育制度,以确保外来疫情进入猪群。并重视猪品种的改良工作,以从根源上提高猪的生产品质。如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引进仔猪,必须经过严格检查,确认无疾病后方可购入并群。

1.3合理用药是关键

药物防治猪病是养猪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猪在养殖过程中,病原种类多,且不可能每种病都要接种疫苗,这是导致猪在免疫空白期易受到多种病原侵害而发病的重要原因。鉴于不同细菌对不同类型药物有着不同的敏感度,因此,在给猪用药时要注意合理搭配。将2种或2种以上的药物进行合理科学配伍,能有效改善药剂的性能,充分发挥药物间的协同作用,将药物抑菌和杀菌效果最大化。如在没有了解药物功效的前提下盲目配伍,不仅会增强药物的毒副作用,引起不良反应,严重时还可导致猪只死亡。因此,应在充分了解猪的病情和药物功效的前提下,对症下药,才能使猪得到有效的治疗。

2小结

总而言之,如何进行猪的科学健康养殖已成为猪养殖户重点关注的问题。在进行猪养殖时,除了要选好品种、合理配料、选好饲养方式、防疫和驱虫、合理用药外,还应从小的细节抓起。通过努力提高猪的养殖技术水准和疫病的防治手段,掌握猪养殖中各个环节的要点,强化措施,并不断积累猪养殖和疫病防治的经验,以真正实现猪的科学、健康养殖,从而促进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高红梅 单位:河北省灵寿县畜牧站

第二篇:冬季规模养猪养殖技术

1冬季猪群兽医卫生防疫管理措施

1.1管理人员个人防护措施

进出猪场(舍)更换专用制服,门口经消毒间严格执行足底、衣物消毒(紫外线、雾喷),每次10~20min;防疫制服每周清洗、消毒1次备用;外出归来要讲究个人卫生,洗澡、更衣、规范化衣物消毒,方可开展常规工作;禁止个人携带生活区物件进入猪舍,罹患感冒、呼吸道疾病时应请假疗养,禁止参与猪群饲管工作;禁止外出串场(其它畜禽养殖场)及在本场留宿外来人员。

1.2外来疫原防控

谢绝外来人员参观、采访猪场,尽量减少本场管理人员外出次数;本场车辆入场必须经门卫处严格检查,场外实施到位的清洗、雾喷消毒(车轮、车体)之后方可入场,非特殊情况,禁止其它无关车辆、人员入场,必须进场时按规定执行场外检查及消毒防护措施;布控防护网,严防犬、猫、野禽等擅闯入场。1.3储备充足防疫物资进入冬季,高危害病毒性疾病高发,因此,规模猪场必须要设立专业的兽医卫生室1间,由专业技术人员(资质兽医)主管,应提前预备好足量的疫苗、消毒剂、常见病防治药物等,以备不时之需。兽医要指导、开展好本场猪群日常动态疫情监测,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隔离、治疗、专舍饲养、整群药物防治”等防控措施。

2冬季猪群日粮调配要点

为补充冬季猪群抗冷应激体耗,应适当提高日粮能量水平,此时猪对能量及饲料量较平时稍增。其中,妊娠母猪宜每天增加1kg左右,生长(繁殖)旺盛期的仔猪、育肥猪、泌乳母猪等勿须限制给料量,可令其自由采食;应在原基础配方上增加能量饲料(玉米、小麦、糙米等)10~15%,必要时再添加适量动植物脂肪饲料,以提高饲粮浓度,全面满足猪群当前生理需要。

3改善当前饲管方式方法

一是加强饲养管理,构建猪群适宜生活环境,落实好猪舍粪污、被污染垫料清理工作。二是喂料不随意,防止投料时饲料散落及被污染,投料量要把握好“度”,生长(繁殖)旺盛期的猪群可自由采食、不限料,但要以槽内不剩料为宜,种猪(公猪、空怀母猪)过肥对繁殖不利,投喂量以8~9成饱、维持8~9成膘情为宜。三是每天重视观察猪群动态,包括其采食情况,精神状态,粪便形态等,及时发现异常个体,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防治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四是猪舍清洁尽量减少冷水冲洗次数,尤其是孕产母猪舍、哺乳(保育)仔猪舍,可以预防发生冷应激综合症。比如,地面冰冷、使仔猪腹部受凉是诱发仔猪冬季腹泻的重要原因,必须妥善做好对易感群的保护。

4适时出栏及全进全出

生猪规模养殖主要分布在广大农业区,其中以适度规模(100~199头)生猪养殖较为普遍,这种现状总体表现为养殖水平(科技化程度)相对较低,资金投入较小,产业化、标准化程度不高,其抗市场风险(含疫病风险)能力也较差。因此,善于把握南方地区冬末对猪肉食品进入一个消费高峰期的有利时机,抓紧对育肥猪群实施短期优饲、快速育肥及出栏,在饲养周期达4~5个月、体重达80~150kg,均可果断的一次性出栏。因为,坚持“全进全出”管理模式,这样除了降低养殖风险外,还对开展本场动物疫病长效防控极为有利。“全出”后彻底清理场内污染物(粪污、垫料、用具等)并实施无害化处置,再实施消毒灭原,提高了消毒实效,加之坚持足够的休养期(2个月以上),本场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大量被抑杀,投入下一批次生猪生产时,历史病发病风险大大降低。

第三篇:保育猪发酵薄床养殖技术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

本试验在北京市房山区选取3个应用发酵薄床进行生猪养殖的中小猪场,猪场发酵薄床尺寸长3.5m,宽1.8m,深度0.4m[2],共计20个圈舍。

1.2试验材料

1.2.1垫料试验用的垫料为干燥、未发霉的玉米秸秆,稻壳和果树枝粉碎的锯末。

1.2.2垫料配比秸秆、稻壳、锯末按40%、36%、24%进行配比。

1.2.3发酵菌剂发酵菌剂及营养液由某公司提供。

1.2.4试验动物选取28日龄健康保育猪(外三元商品猪)作为试验动物,70日龄保育结束,仔猪28日龄断奶,断奶平均体重8.0~8.1kg。

1.3试验设计生产试验分试验组和对照组,每个猪场独立开展生产对照试验,试验组共计15个圈舍,306头仔猪,在发酵薄床进行养殖,对照组5个圈舍,共计99头仔猪,加热炉供暖养殖。全部猪只免疫消毒等程序由房山区长沟畜牧田间学校工作站统一完成,自由饮水。

1.4试验指标

养殖期间试验组及对照组保育猪腹泻头数、死亡头数、断奶体重、保育期末体重。

1.5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SAS进行统计,以P<0.05表示显著性差异。

2结果与讨论

2.1发酵薄床对保育猪腹泻影响

发酵薄床养殖技术对保育猪腹泻发生率的影响见表1。由统计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发酵薄床对降低仔猪保育期间腹泻发生率具有显著效果(P<0.05)。对照组仔猪在保育期间腹泻发生率达到43.43%,而试验组仔猪腹泻发生率降低到3.26%。保育猪死亡率则由11.11%下降到2.00%,差异显著。此结果与仔猪对温度较为敏感有关,由于机体机能还未能发育完全,特别是从出生到保育期的仔猪对环境温度的变化尤为敏感,腹泻病更是常见,而发酵薄床的正常运行则能为保育猪躺卧时提供舒适的腹感温度,避免因小猪直接躺卧在水泥地面上腹部着凉而发生感冒性腹泻,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2.2发酵薄床对保育猪增重影响

发酵薄床对保育猪增重影响如表1所示。结果显示发酵薄床显著提高保育猪在保育期间日增重(297g/dVS213g/d),效果显著(P<0.05)。这可能与发酵薄床改善猪只健康状况有关,保育猪保育期间腹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因此,仔猪体况较为良好,生长迅速,而对照组仔猪腹泻发病率较高影响了正常的生长节奏。

3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发酵薄床在降低保育猪腹泻率和提高日增重方面效果显著,建议中小户养殖者积极开展降低保育猪降低腹泻、提高增重的发酵薄床技术应用,以提高生猪养殖收益。

作者:谢实勇 丁保光 孙江涛 范俊英 单位:北京市畜牧总站 北京市房山区长沟畜牧田间学校工作站;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