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葵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摘要:黄秋葵是锦葵科1年生草本植物,以嫩果供食用,是一种营养保健蔬菜。2016年,福海县尝试新品种大面积引进、种植、示范,667米2产量达2000千克,本文总结了福海县黄秋葵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福海县;黄秋葵;栽培技术
黄秋葵是锦葵科1年生草本植物,又叫补肾草,以嫩果供食用,是一种营养保健蔬菜。黄秋葵在福海县仅限于庭院种植,供应量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2016年尝试新品种大面积引进、种植、示范,促进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丰富了人们的菜篮子。
一、播前准备
1.品种选择
引进种植优质、高产、抗性强、商品性好的黄秋葵品种杨贵妃。
2.选地整地
选择土层较厚、地势平坦、浇水方便易排涝的砂壤土,有利于保全苗。福海县春季多风少雨干燥,土壤保墒困难,一般采用膜下滴灌种植。秋季667米2撒施复合有机肥10千克、磷酸二铵8千克、硫酸钾6千克,然后耕翻。翌年春季机械整地,人工捡拾石块,做到“齐、平、松、碎、净、墒”标准,呈待播状态,机械铺膜。
3.滴灌方式
滴灌方式为1管2行,选择幅宽70厘米的白色地膜,行距60厘米,中间铺设滴灌带。膜上行间距40~45厘米。
二、播种技术
播前需浸种24小时,种子捞出后置于25~30℃室温催芽,约24小时后种子开始出芽,待60%~70%种子“破嘴”时播种。当地温达到15~20℃时,即可播种。每667米2用种量0.75~1.00千克。示范地于5月18日浇播前水,5月22日穴播,每穴下种2~3粒,播深2~3厘米。1膜2行,膜上行间距40厘米,行距60厘米,株距40厘米,膜上穴播完后覆土2厘米左右。
三、田间管理
1.出苗与间定苗
播后6~8天陆续出苗,发现膜下压苗,及时放苗,防止白天高温烫苗,放苗后用土压实放苗口四周。出苗后20天左右、2对真叶时第1次间苗,去除弱苗、病虫苗及畸形苗,选留壮苗。2~3对真叶时定苗,每穴留1株生长健壮的苗,667米2保苗3800株。
2.中耕、除草、培土
2016年福海县雨水较多,6月初杂草长势旺,放苗后,第1对真叶展开时人工浅中耕,耕深3~5厘米。因幼苗较弱,除草深度较浅,有利于提高地温,促进缓苗。第1朵花开放前(6月26日)第2次中耕除草,耕深8~12厘米。苗期适当蹲苗,以利根系下扎。开花坐果后,植株生长加快,为防止倒伏,人工培土和除草,人工除草一直持续至8月中旬。
3.施肥和浇水
①施肥在重施基肥的基础上,根据长势适当追肥,严格控制氮肥使用。株高15厘米时第1次追肥,667米2追施尿素5~10千克。定苗后随灌水第2次追肥,667米2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0~15千克。开花结果期重施1次腐殖酸肥或沼液。生长中后期,酌情多次少量667米2追施尿素3千克、磷酸二氢钾200克,防止植株早衰。②浇水苗期基本不浇水。蹲苗结束后,一般7~10天浇1次水,在晚上20:00时以后浇水,避免了高温下浇水伤根死苗。整个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进入9月后逐渐减少浇水次数。
4.摘除侧枝
黄秋葵在夏季生长旺盛,主侧枝粗壮,叶片肥大,开花结果延迟,至少要打3次侧枝,只保留主干,以控制营养生长。第1次采收嫩果后,剔除以下的各节老叶、枝杈,既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养分消耗,又可防止病虫蔓延。采收嫩果后摘心,不摘除侧枝,以提高早期产量。5.留种枝提前留好采收种果的植株及时摘心,促使种果老熟,利于籽粒饱满,提高种子质量。
四、采收技术
嫩果长8~10厘米,果外表鲜绿色,果内种子未木质化时采收;如果采收不及时,纤维增多,肉质老化,商品食用价值大大降低。一般第1果采收后,初期每隔2~4天采收1次果实,随温度升高,采收间隔期缩短。通常花谢后5~7天采收嫩果,品质最佳;时间选在清晨或傍晚采收,以清晨采收的口感最佳。7月底~8月是盛果期,每天采收1次,采摘期间浇水薄施肥保持湿度,以增加开花数量。采摘使用剪刀,并带上手套,以免茎、叶、果实上刚毛或刺瘤刺伤皮肤。
五、病虫害防治
种植过程中未发现病害;秋葵幼苗期,茎部距离地面2厘米处被地老虎啃食表皮,部分被咬断,使用50%辛硫磷乳油,随水滴灌,防治效果明显。
六、结论及建议
1.适宜发展庭院经济
初次引进种植黄秋葵,平均667米2产量达2000千克,按照2016年单价10元/千克计算,667米2收入2万元,除去成本(种子、翻耕、人工、地膜等)2200余元,667米2净收入可达1.78万元,效益较可观。
2.种植面积
不提倡大面积种植。建议一般种植0.2~0.3公顷,若面积太大,采摘不及时,果实易木质化,影响口感,商品性降低。
作者:李红梅 单位:福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