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新品种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摘要:对引进新品种‘湘柑1号’通过5年时间的观测和研究,证实该品种在夷陵表现果实圆球形,果面橙红色,果皮光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达11%以上,丰产性及适应性好;并结合生产实践总结该品种在夷陵区的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湘柑1号’;引种表现;栽培技术
‘湘柑1号’又名‘世纪红’,成熟期在12月上中旬,留树保鲜后可在春节期间采鲜果上市。该品种果实呈圆球形,果面橙红色,果皮光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达11%以上。自2010年从湖南省园艺研究所引进该品种,通过5年多的观测和研究,该品种在夷陵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和适应性,高接换种第3年平均产量达到2000kg/667m2,市场售价高达8.00元/kg。现将引种表现及栽培要点总结如下。
1基本情况
宜昌市夷陵区鸦鹊岭镇是湖北省柑橘产业第一镇,现有柑橘面积0.88万hm2,年产量达20万t,柑橘综合收入4亿元以上,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为加快品种改良更新,于2010年从湖南园艺研究所引进‘湘柑1号’品种,在夷陵区鸦鹊岭镇海云村高接换种。该村位于东经111.34°,北纬30.38°,年均气温17℃左右,日照时数1669h,年降雨量1100mm,无霜期272d,≥10℃的有效积温5100~5400℃。该园为坡地,土壤质地粘壤,肥力中等。高接中间砧以崭涛鳎梃祝髁16年,共高接1000株,面积1hm2。每株单芽腹接5~8个芽,按芽距地面高30~50cm。通过5年的试验示范,在全镇累计种植面积达到0.33万hm2。
2‘湘柑1号’品种主要特性
2.1生物学特性
该品种树势强健,高接后树形稍开张,树冠呈自然圆头形,枝条直立,发枝力强,部分大枝有刺,叶片较小,长卵圆形,单身复叶,叶缘无齿,叶尖微凹,花多为有叶单花,花瓣较小5~6瓣。
2.2物候期
该品种在夷陵区鸦鹊岭镇春梢萌芽期一般在3月25日左右,较温州蜜柑迟4~5d,初花期在4月下旬,谢花期在5月上中旬,第1次生理落果期在5月下旬,第2次生理落果期6月下旬~7月上旬。全年可发3~4次梢,春梢抽发期4月初~5月上旬,夏梢生长期在6月上旬~8月中旬。果实从10月下旬开始着色,11月下旬完全着色,11月底~12月初成熟。
2.3结果习性
该品种花量较大,着果力强,平均坐果率3.49%。结果母枝在10cm以下一般结1个果,10cm以上的一般坐果1~8个,梢果比为1.9U1,有叶花结果比例高。以春梢结果为主,枝条细,多披垂,大小年不显著。高接换种后第2年单株平均产量16.2kg,第3年平均产量34.8kg,第4年平均产量41.6kg,第5年平均产量可达55.6kg,以后进入丰产稳产期。
2.4经济性状分析
该品种果实为圆球形,果形指数0.87,平均单果重76.8g,种子数6~10粒。果形整齐,果皮颜色为橙红色,油胞细密,果面光滑,果皮平均厚度0.18cm。易剥皮,果皮有特殊香味,肉质脆嫩化渣,风味浓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为11.4%,Vc含量高,一般达到40mg/100g。在12月上中旬采摘,风味可达最佳,果实留树至2月份品质不减。该品种比南丰蜜橘、砂糖橘单果重高,果面色泽更鲜艳,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青睐。
2.5抗性及适应性
该品种与枳壳砧木嫁接亲和性好,高接在早熟温州蜜柑、崭痰戎屑湔枭隙急3直硐纸虾玫纳な啤T谝牧昃哂辛己玫氖视π裕购敌浴⒛秃院涂共〕婧Φ哪芰σ步锨俊
3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3.1园地选择
在夷陵区应选择海拔500m以下,土壤肥沃、有机质1%以上、质地疏松、透气性好,pH值5.5~6.5的丘陵坡地为宜。
3.2栽植密度
根据该品种生物学习性,为提高单位面积柑橘产量和品种,建议实行“宽行密株”栽植,即株行距2.5m×4m,每667m2栽植66株。选择2~3年生容器大苗定植,可提早收益。
3.3整形修剪
高接换种大树,为自然圆头形,枝条多而密且直立,树冠较紧凑,修剪时以疏剪为主,结合短剪,上部去强留弱,小枝保留,培养春秋梢挂果,挂果树秋梢少,树冠开张枝条下垂,注意立柱固枝,防治断枝。下果后,回缩衰老枝组,修剪量宜轻,上部适当短剪。枳砧幼树定植后30cm左右定干,培养3~5个主枝,春梢10cm时疏梢,每个主枝上留3~4个侧枝,夏梢摘心,7月下旬统放秋梢,抽3次整齐梢,树冠1年达到100cm左右,快速培养骨架,2~3年即可投产。
3.4肥水管理
该品种生长势旺,坐果率高,需肥较温州蜜柑高20%~30%,在管理上应加强肥水管理,并注意增施有机肥。高接大树1年施3次肥,春季2月下旬~3月初施春肥,挂果40kg左右大树,每株1~1.5kg复合肥,壮果肥在6月下中旬施入,以柑橘专用肥为主,并施入有机肥1.5~3kg,秋季还阳肥在采果前7d左右施下,即11月中旬施有机肥2~3kg加柑橘肥1~1.5kg。
3.5土壤改良
(1)深翻改土。每2~3年进行1次深翻或抽槽,一般以10月~11月沿树冠的滴水线进行,可采用机械深翻和人工抽槽,深度达到50~60cm,宽度达到40cm以上。(2)生草栽培。行间种植三叶草、藿香蓟、百喜草、紫云英等绿肥品种,待绿肥生长到30~50cm时,结合深翻将绿肥压入土中,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3.6病虫防治
该品种抗病性强,几乎不感疮痂病,在生产上需重点防治炭疽病、红蜘蛛、矢尖蚧和粉虱,与温州蜜柑病虫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基本一致。生产上积极采取生物、物理、农业防治措施,按照绿色食品无公害生产标准进行病虫害的科学防治。果实着色期间慎重用药,以防果面损伤,影响外观。
3.7预防冻害
该品种一般在在11月底,12月上旬开始采收果实。在宜昌地区11月下旬开始易出现大幅降温、霜冻天气,为减轻低温对果实的影响,生产上推广应用一种简易的设施栽培方式――树冠直接覆盖薄膜,在11月中旬用聚氯乙烯无色农用薄膜直接覆盖在树冠上,薄膜下边距地面约0.5m,薄膜四周用木桩固定,防止大风吹走。
作者:贺昌蓉 傅高忠 谢合平 李维 单位:宜昌市夷陵区鸦鹊岭镇农技服务中心 宜昌宽皮柑橘综合试验站/夷陵区柑橘研究所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