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甘蓝栽培技术分析
甘蓝抗病性强、病虫害较轻、栽培简单、品质佳、上市早、耐贮运、供应期长、种植效益较高。近年来,吐鲁番地区利用无霜期长、光照充足、病虫害少等优越条件,大力发展大田甘蓝,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现将吐鲁番地区大田甘蓝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
宜选择早熟,前期抗低温、后期耐高温,抗逆性强,商品性状好,不裂球,产量高的甘蓝品种,如中甘11号、8398、中甘12号等。
2育苗
2.1准备苗床
甘蓝喜冷凉气候条件,对苗床要求不太严格,吐鲁番地区一般采用温室育苗后移栽大田。在温室内筑阳畦,每个标准阳畦(33.5m2)施腐熟优质圈肥200kg、腐熟大粪干或鸡粪70~80kg、过磷酸钙2~3kg、草木灰10kg,施后深翻耙平。播种前15d,每667m2用50%多菌灵2~3kg喷洒土壤进行消毒。播种前1~2d密闭温室,每667m2用45%百菌清烟雾剂200~300g加5%虫螨克烟雾剂150~200g熏蒸消毒,杀菌杀虫,第2d打开通风口,待气味散尽后播种。
2.2种子处理
用30℃温水浸种24h,或用多菌灵或百菌清浸种,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后放在催芽器皿内催芽,温度保持25~30℃,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2.3播种育苗
吐鲁番地区温室育苗在12月中下旬播种。播种前先在苗畦上浇透水,水渗下后均匀撒播种子,播后覆盖细土厚1~1.5cm,再盖塑料薄膜。播种后温室温度白天保持18~22℃、夜间10~12℃,苗出齐后及时放风降温,保持白天10~15℃、夜间3~5℃。3叶期选择暖和天气分苗。在分苗畦内按10cm行距开浅沟,沟内浇水后,待水渗到一半时将秧苗按照8~10cm株距贴于沟边,使秧苗根系舒展,随即覆土,深度与秧苗原入土深度相同。分苗后保持苗床白天20℃、夜间10℃,促进根系生长;缓苗后稍降低温度,保持白天15~20℃、夜间8~10℃。苗期保证充足光照,促进秧苗健壮生长。结合温度管理适当通风排湿,阴雪天注意降低湿度,以免引发病害。定植前7~10d秧苗浇水切块,进行低温炼苗,在不受冻害的情况下尽量降低温度,以适应春季大田低温环境。
2.4壮苗标准
有6~8片真叶,下胚轴和节间短,叶片厚、颜色深,茎粗壮,根系发达。
3定植
定植前施足基肥,每667m2施腐熟土杂肥或堆肥或鸡粪等有机肥2000~3000kg、过磷酸钙20~30kg、复合肥50kg,与土壤耕耙均匀后筑平畦。定植密度依土壤肥力和品种而定,大田定植时间为2月底3月初,行株距为30cm×30cm,每667m2栽5000~6000株。
4定植后管理
4.1肥水管理
定植后浇缓苗水,开始结球前浇小水,一般少浇水。缓苗后15d结合浇水第1次追肥,每667m2施尿素15kg;莲坐叶封垄前、球叶开始抱合时第2次追肥,每667m2施尿素10~15kg、硫酸钾5kg;结球期每667m2施尿素20kg、硫酸钾10kg、磷肥10kg,随即浇水。结球期保持土壤湿润,选晴暖天气浇水,阴天不宜浇水,以保持地面湿润为宜,地面见干就要浇水,收获前不宜肥水过大,以免裂球。
4.2中耕除草
苗期早熟甘蓝品种中耕2次,中熟甘蓝品种中耕3次。第1次中耕宜深,进入莲坐期中耕宜浅,并向根部培土促进生根,防止倒伏。及时清除杂草,以免影响甘蓝生长和滋生病虫。
5采收
甘蓝进入结球末期,叶球抱合紧或达到加工销售要求时即可收获。收获时,切去根蒂,去掉外叶、损伤叶,做到叶球干净,不带泥土。发生病害的叶球和腐烂有污染物的叶球不可上市。
作者:古力加乃提・热介浦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农业局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