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玉米无公害栽培技术分析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重大转变,肉类已经不再是餐桌上的饮食重点。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得市场对粗粮的需求越来越大,其中鲜食玉米以其品质好、营养丰富等特点逐渐受到现代人的青睐。现阶段,我国鲜食玉米的生产规模逐渐规范化,这对种植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具有重要意义,对鲜食玉米进行科学化的无公害栽培,对提高其产量、改善其品质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1品种
对于任何作物来讲,品种的选择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与作物的产量和农民的收入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是进行无公害栽培的基础和前提。由于鲜食玉米对果穗的外观和营养的要求相当高,特别是在大面积种植的情况下,如果品种选择不当,则会对当地的农业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我国是个农业大国,鲜食玉米的品种众多,受到遗传基础等因素的限制,在抗病、抗倒伏等方面的能力明显弱于普通品种的玉米,在地理、气候上的适应能力也明显不如普通玉米。因此,只有因地制宜才能保证鲜食玉米顺利地接受无公害栽培。
2隔离
在对鲜食玉米进行种植时,要确保和其他类型的玉米隔离开来,这是因为鲜食甜、糯型玉米与饲用型玉米品种在种植的过程中会发生串粉杂交、籽粒变为普通玉米,失去原有的甜味和糯性,造成玉米的口感和品质下降。具体来讲,隔离的方式有3种:首先是在空间上要保持至少300m以上的距离,即不可在此范围内同时种植其他品种的玉米;其次,充分了解各种玉米品种的花期特点,将彼此之间互相错开,时间在21d以上;最后,通过山岭、树林、村庄和河流等自然屏障实现鲜食玉米与其他类型玉米的隔离。
3合理密植、提高产量
鲜穗质量的好坏是衡量鲜食玉米产量的直接标准,因此在保证鲜穗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密植逐渐成为能否增产的重要因素,在鲜食玉米生产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下原则,即种植的密度为4000~5000株/667m2,株型紧凑、水肥条件好的玉米品种应保持稠密,而株型高大、晚熟、水肥条件不好的玉米品种应保持稀疏。在种植鲜食玉米时,选择合适的土质尤为重要,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力较高、渗透性较强的土质富含有机质,有利于鲜食玉米的生长。在栽培过程中,首先要保持耕地的深度在23cm左右,然后在次年早春时节对土地进行精耕细整,按照2700kg/667m2的比例进行肥料的撒播。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筛选,选用饱满且发芽率高的种子,同时加入相应的有机肥料,以确保鲜食玉米种子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养分。
4分期播种、延长市场供应期
现阶段,某些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鲜食玉米的种植和收获都集中在一个时间段,造成市场上存在淡季和旺季之分,不同时期导致价格波动较大,市场的需求关系也发生着变化。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环境的需要,在种植鲜食玉米的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循分期播种、排开上市的原则,即把鲜食玉米的种植时间段均匀开来,避免市场的集中供应,这样才能确保长久稳定的经济利益。
5田间管理
如果说品种是决定鲜食玉米产量的基础和前提的话,那么田间管理则可以看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这是一个漫长的阶段,期间不但包含专业性较强的技术问题,而且需要农户时刻保持足够的耐心和细心。鲜食玉米的种子在播下之后,需要按时提供肥料,以保证足够的养分促使其成长,其中要以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营养供给,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比例。此外,要给予定量的供水,抽穗期和灌浆期的灌水应该占在3次以上,为确保果穗的正常生长,避免不必要的水分和营养的消耗,要及时将多余的果穗去除掉;为提高果穗结实率,可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减少秃顶,在授粉期遭遇不利气候条件时,要及时采取人工辅助授粉进行相应的补救措施。
6病虫害防治
消费者在选购农作物时,选择的首要标准就是其外观和价格,外形饱满、光泽好的鲜食玉米显然要更受消费者的青睐,由此也可以看出,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在所有的鲜食玉米病虫害类型中,普遍存在的有玉米螟、地下害虫等,对此可采取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耕翻等方式降低病虫的数量,在不必要的情况下尽量少用药,而是优先选用高效、低毒和低残留的农药,大力推广使用生物农药,这样既能减少农户的开支成本,又能保证鲜食玉米的质量,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
7结语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着快速的变化,绿色、健康的饮食方式已经成为人们新的生活品质的追求重点。因此,发展相应的无公害鲜食玉米的栽培技术,不仅关系到农户的经济收益,还会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作者:勾文锦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桑树台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