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蘑菇栽培技术论文
一、菇房建造
1.菇房选址:交通方便、水源洁净、地势平坦,远离畜禽养殖区、生活区,处于上风口位置,空气良好。
2.朝向选择:菇房建造南北朝向,有利于通风和保温。
3.菇房建造:可采用土墙层架式(保温、保湿性能较好,但是建造难度较大、工序较为繁琐),也可用塑料简易菇房(建造省工省本,易于拆除,但保温、保湿性能较差)。菇房内部设置三条通道,两边通道各50cm宽,中间主通道宽80cm。层架布设以五层床架结构为宜,床架底层离地不得少于25cm。菇床层高55cm,利于培养料上床以及后期的覆土。床宽约150cm,便于后期的覆土和采收。每座菇房应有通风设施,走道两端要各设上、中、下对流纱窗约14个,规格30×40cm,屋顶设拨气筒12个(菇房长度为20m,宽度5m为例),一般管径20-30cm,高度60-100cm,内设活动盖,上加盖防雨帽。
二、品种选择
我县一般选择福建省农科院选育的As2796,菌丝银呈白色,生长强壮有力,气候适应力强,出菇转潮不明显,成菇率高。
三、堆料
1.栽培时间:蘑菇安全出菇温度不高于22℃,根据海拔高度确定适宜的堆料时间。一般海拔300m左右的堆料时间以9月中旬为宜,10月上旬播种,预计11月中旬可采收;700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应比低海拔的提早30天左右安排栽培。
2.培养料配方(栽培面积110m2):干稻草2200kg、干牛粪1500…kg、尿素30…kg、碳酸氢铵30…kg、过磷酸钙30…kg、石膏粉50…kg、碳酸钙40…kg、石灰粉50…kg。
3.一次发酵:
(1)预湿,假堆2天,1%石灰水浸泡稻草和牛粪至吸满水为止,但在农户实际栽培过程中基本未进行预湿,因此建堆期间要补充水分。牛粪要充分粉碎,不能出现结块现象。
(2)建堆。稻草、牛粪、氮肥分层铺放,堆宽1.6m,高1.6~1.8m。建堆第二天开始在料堆边缘50cm处每天浇水1次,浇足浇透,防止稻草“干烧”。
(3)一翻。当堆温由最高开始下降时(一般4天)可以进行翻堆。同时加入1/2石膏、1/2轻钙、1/2过钙、再根据培养料的酸碱度情况酌量加入石灰调整PH值,稻草上下、里外要进行位置调整(以下翻堆参照此法)。
(4)二翻,加入1/4石膏、1/4轻钙、1/4过钙及适量石灰。
(5)三翻,加入1/4石膏、…1/4过钙、1/4轻钙及适量石灰。
(6)四翻,此次翻堆将稻草与牛粪混合,水分调节需更加注意,酌情调节水分和酸碱度。同时观察培养料的质量:一是培养料颜色呈咖啡色为正常,要注意防止培养料发粘发黑;二是生熟适中,以手握柔软不刺手,有韧性,不易拉断为宜;三是含水量控制在67%左右;四是有一定的松紧度。
(7)进菇房,调节含水量至65-70%,pH值7.5-8.0,培养料放置中间三层,顶层与底层不放置。以上时间间隔分别为:4、3、3、2天。
4.二次发酵。
(1)将一次发酵后的培养料送菇房中间三层,以利于均匀控制温度,前2天密封菇房,利用堆内微生物自热现象和人工加热方式使得温度均匀上升。
(2)二次发酵的重点在于巴士消毒阶段,时间掌握6-8小时,料温控制在60-62℃间,时间维持8-10小时。…
(3)控温阶段,巴氏消毒后,控制料温48-52℃,时间维持56-72小时,在此过程中补充新鲜空气,防止厌氧发酵,促进培养料的营养转化,以利于双孢蘑菇菌丝生长。
四、接菌
1.冷却分层,二次发酵后,应加大通风量,使料温迅速下降到25℃左右,将中间三层的培养料均匀分布到五个栽培层架上。
2.料床整理,将有结块的培养料用手疏松,再将培养料均匀铺设,形成中间高,两边低的龟背形。
3.菌种处理,每110…m2需要菌种麦粒菌种100瓶,接种前对菌种瓶进行消毒,用75%酒精擦拭消毒,将麦粒菌种取出,分散成均匀的颗粒状。
4.播种,将分散好的菌种分二次播施,第一次播施菌种总量的3/5,拍打床面,尽量将菌种渗透到料床中下部;第二次再将剩余部分播至床面,轻拍床面,菌种留在料床中上部。
五、养菌和覆土管理管理
1.发菌:播种(混播)三天内保湿、不通风或微通风控制空间湿度70~80%,菌丝定植后可根据料温和空间湿度进行通风换气,开启部分拔气筒,保持菇房空气新鲜即可。
2。养菌:以保持菇房空气新鲜为主,随着菌丝的不断生长逐渐加大通风量,前期以拔气筒通风为主,后期需开启部分对流窗加大通风量。
3.吊菌丝:菌丝吃透培养料后,对菌床表面适当喷水诱导,以利于菌丝向料面生长。
4.覆土:
(1)土壤选择,选择团粒结构好,不板结,毛细孔多,透气性好,能保湿,无杂质,湿时不粘,干时不散的粘壤土。
(2)覆土处理,预先曝晒发白,…敲碎过筛,消毒。
(3)覆土厚度,总高度控制在4~5cm,分粗土和细土两层覆盖,粗土粒蚕豆大小为宜,细土黄豆大小为宜。粗土覆盖厚度为总厚度的2/3,细土覆盖厚度为总厚度的1/3。覆土时要均匀撒开,摆平,不留间隙,并用木板拍实,减少料面与土层的通透性,促进菌丝及时纠结成子实体。
(4)覆土调水:少量多次、心细、切忌漏水,水量要求调到土粒无白心为准。
(5)补土:停水后料面气生菌丝迅速生长,需要对床面适当补土,以使土层覆盖厚度匀实。
六、出菇管理
出菇时菇房气温控制在17-19℃,料温保持19-21℃,空间湿度控制在90%左右,并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喷水和通风。
1.喷结菇水:当床面菌丝80%冒头可喷结菇水,喷水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在2天内要喷足水分,喷水量约3-3.5kg/m2,喷水时选择在早晚进行,喷水后适当通风,防止土粒表面积水。喷结菇水后,菇床每天适当喷水,维持土面湿润。3-4天后,子实体长至蚕豆大小时再以喷保质水的方式管理。
2.喷保质水:喷保质水用量一般控制在1~2天,用量3-3.5kg/…m2,喷水后及时通风,…2天后,菇床上便可开始采收蘑菇子实体,约2-3天可达到高潮。此时维持菇床湿润,每日1次,进行适当喷水。喷水后应适当通风,蒸发掉菇体表面的游离水,否则易导致细菌性病害产生。出菇后期停止喷水,使覆土层保持较干燥状态,利于菌丝的休养生息。
3.喷转潮水:在正常气温条件下停止喷水7天后,再喷转潮水。喷水方法与喷结菇水相同。喷转潮水的重点是春季出菇管理,由于南方春季气温迅速回升,利于双孢蘑菇生长的时间相对较短,此时应“抢”字当头喷好结菇重水。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在冷空气来临的前1天,开始喷转潮水,并在2天内喷好结菇重水,早晚喷水,喷水要点与一潮菇方法相同。
七、采收
从现菇蕾至采收,历时4-6天,视床温而定。当菇盖直径长到2.5-4cm就得采收,否则留得过大,影响质量,还会抑制下潮菇蕾形成。
作者:陈高汕 单位:尤溪农业局食用菌站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