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铃薯的栽培技术论文
1施足基肥
马铃薯的块茎在土壤中发育和繁殖需要大量的养分,马铃薯植株的生长也需要大量的养分供应,施足基肥是保证马铃薯块茎发育正常、植株健康生长的关键环节。在合理施肥的基础上,要施足基肥,保证马铃薯块茎正常发育,在肥料三要素当中,要偏施钾肥,磷肥最少,氮肥多于磷肥。施足基肥对马铃薯增产起着重要的作用,基肥建议以腐熟的堆厩肥和人畜粪等有机肥为主,配合磷、钾肥施用即可。
2催芽
马铃薯催芽可以保证马铃薯高产丰收,同时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对于提高马铃薯产量具有现实意义。在播种前开展催芽工作还可以淘汰烂薯,减少了马铃薯出土后病株的数量和缺苗断苗的情况,并且有利于保全苗和壮苗,保证出苗质量。
3合理密植
马铃薯的产量与种植密度密切相关,合理密植讲究的是通过合理安排马铃薯株距和行距,让马铃薯植株吸收最合理的光照和养分。确定密度必须考虑群体产量与个体产量两个因素的协调统一,合理密植就是要使单位面积内有合理的群体结构,既能使个体发育良好,又能发挥群体的增产作用,以充分利用光能、地力,从而获得高产。
4田间管理
马铃薯的田间管理主要从查苗补苗、中耕培土、中耕除草及病虫害防治几个方面入手。
4.1查苗补苗
马铃薯出苗后,首先要及时查苗、补苗,如果发现病株,建议及时拔除补植,以保全苗、壮苗。为了做好补苗工作,农户应该在播种时就将多余的健康薯块种植在地头,为补苗做准备。对于缺苗的地方要将病株或腐烂在土壤中的块茎挖出带离田间,并将周围的土壤挖掉之后再进行补苗,以免新苗感染病害。
4.2中耕培土,中耕除草
中耕培土是马铃薯田间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有利于马铃薯的高产丰收。结薯层主要分布在10~15厘米深的土层里,疏松的土层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块茎的形成膨大。中耕培土的时间、次数和方法,要根据各地的栽培制度、气候和土壤条件决定。春马铃薯播种后,容易形成地面板结和杂草丛生,所以出齐苗后就应及时中耕除草。第二次中耕在苗高10厘米左右进行,这时幼苗矮小,浅锄既可以松土灭草,又不至于压苗伤根。在春季干旱多风的地区,土壤水分蒸发快,浅锄可以起到防旱保墒作用。现蕾期进行第三次中耕浅培土,以利匍匐茎的生长和形成。在植株封垄前进行第四次中耕兼高培土,以增加结薯层次,多结薯、结大薯,防止块茎暴露晒绿,降低食用品质。及时的中耕除草可以减少杂草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减少土壤中养分以及水分的消耗,增强土壤的通透性,促进马铃薯根系发育,促进薯苗的健康生长。
4.3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病虫害种类繁多,这里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晚疫病是马铃薯生长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多雨年份发生严重,防治该病可选用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洒;病毒病在马铃薯成株期容易感染,防治方法:选用脱毒马铃薯种薯是生产上最有效的办法;环腐病于马铃薯开花以后症状明显,防治方法:严格检疫,严防调运病薯。防止切刀传染,可用2%升汞液、5%石灰水、高锰酸钾或福尔马林溶液擦刀。瓢虫主要为害马铃薯的叶片,可用2.5%功夫乳油4000倍液或2.5%溴氢菊酯3000倍液等喷雾防治;防治蚜虫可用20%的乐果乳剂800倍液喷雾;地下害虫如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其防治方法大致相同,也可采用如下防治方法:发生期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75%辛硫磷乳油700倍液浇灌。
5结语
以上是笔者总结的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但要想保证马铃薯高产丰收单靠以上几点还远远不够,本文仅供大家参考,也希望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作者:郭志学 单位:公主岭市怀德镇农业站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