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水稻节水增产栽培技术分析
1山区水稻节水增产栽培技术
1.1旱育稀植与泡耙结合
山区水稻的种植可以通过旱育秧苗的方式,将水稻种植在旱地上,秧苗的苗体会有所变小,这可以减少秧苗水分流失。同时,秧苗的抗旱能力也会随着环境的适应有所增加。此外,秧苗的输导组织在水分吸收和光合作用上都会有所加强。覆膜旱作的栽培方式还能促进水稻根系的发育和生长,在旱季还有保墒的作用。旱育秧苗播种前,要将苗床浇上充足的水,后期根据苗床的干裂程度浇水,秧苗移植前再浇一次。旱育稀植既可以培育强壮的秧苗,又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在水资源贫乏的地区,可以泡耙结合,将泡田集中,边耙边插。还可以搭配使用干耙地湿插秧的方式,但田埂必须要加固。
1.2浅水栽秧与薄水灌溉
栽秧时田埂的水要以3~4cm深为好。因为水稻在移栽的过程中,根系会受到伤害,叶片在蒸发中丧失了部分水分,与此同时根系吸水能力下降,在浅水中栽秧可以不浮秧。此外,要带土移栽,方可减少对根系的伤害,从而提高秧苗的成活率。当秧苗成活后,便可以适当加高水的深度。水稻返青进入分蘖期,这时灌溉的水不能太深,太深的水会导致土壤缺氧,影响养分的分解,此时薄水灌溉即可,深度在1~2cm最佳。
1.3适当排水烤田并合理控水
当水稻进入分蘖终止期,需要在适宜的时间里进行排水和烤田,这样能够控制无效的分蘖,使水稻生长协调。根据水稻的苗情、类型、土壤土质,在适当的时间里进行烤田。水稻分蘖较早、苗数多、长势较旺盛的需要重烤,相反则需要迟露与轻烤。土壤较肥沃、烂泥田等也需要重烤,相反瘦田、带砂性的需要进行晒田。排水和烤田都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比如重烤时,田面不可以过白、叶片需要挺直、叶色要退淡等。孕穗期时,水量要合理控制,此时水稻所需养分较多,可以适当增加灌溉的水量。在灌浆时禾苗需要的水量较少,要加强田间的透气,因为此时茎秆已经不再生长,保持适当供水即可。
1.4采用优质品种并科学合理施肥
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需要选用优良的品种。选用株型紧凑、叶挺重大、产量高的种子,并且在后期依据水稻的生产状况合理施肥,可以有效提高产量。
1.5创新科技推广水稻节水增产栽培技术
在山区种植水稻需要科研人员加大投入,不断进行节水增产栽培技术的创新,为山区水稻种植带来新的科学技术,改变传统灌溉技术。
2结语
山区水稻节水增产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促进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带来经济效益,还可以满足社会需求,推动水稻种植技术的发展。
作者:陈焕星 单位:贵州省丹寨县扬武镇农业服务中心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