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要]为促进贫困落后山区农业发展,推进实现脱贫攻坚提供决策参考,介绍了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桶井乡发展山区现代农业的做法和成效,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人员素质不高、社会化服务落后、产业发展设计有缺陷、协作发展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加强政府服务职能、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等发展对策。
[关键词]现代农业;山区农业;贫困乡;发展;桶井乡
贵州省德江县桶井土家族乡位于德江县东北部,距县城19km;地形切割严重,坡高路险,交通不便;坝地仅有20余hm2,土质极差,夏秋连旱等自然灾害、工程性缺水严重,以往以种植玉米和红薯等传统作物为主,2014年全乡总人口2.7万人,贫困发生率为41.9%,2016年9月被列为贵州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是典型的贫困落后地区。落后地区乡村发展农业产业,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内容。桶井乡自2014年开始实施脱贫攻坚后,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发展了花椒、水果、食用菌、肉牛、生猪等为主的种养殖业,并结合乌江红色旅游,建设了农文旅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农业园区[1],在山区现代农业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对实现当地脱贫攻坚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桶井乡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为促进当地和类似贫困落后地区的农业发展,更好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提供参考。
1桶井乡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1.1整乡推进产业发展,实现升级转型
按照“种植业为主导,结合生态养殖业,农旅一体化发展”的思路,采取由村集体将可利用土地基本流转,企业、合作社进行承建,建立了承建主体、土地流转农户、贫困户、村集体按5∶3∶1∶1比例进行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了花椒为主导,水果、肉牛、生猪为铺的现代农业产业,还建设了红薯和菊花加工厂,并结合乌江“新滩梦屿”旅游点建设160hm2的玉竹山农文旅一体化发展示范园。全乡农业产业已由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转型为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农业[2],产业结构得到全面调整,于2018年申报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1.2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实现规模效益
充分利用乌江河谷区域热量充足和无污染生态环境优势发展适宜产业。一是选择喜温、抗旱、耐贫瘠[3]的九叶青花椒和柑橘、李等水果进行发展,到2019年末,累计共建设九叶青花椒基地933.33hm2,柑橘、李水果基地433.33hm2。二是发展了占地面积小,效益高的黑木耳、羊肚菌、茶树菇、香菇等食用菌种植基地22hm2。三是发展了具有生产传统的肉牛养殖场13家,规模生猪养殖场4家,并带动散户发展生态养殖。
1.3产业发展市场化和生态化
全乡引进培育了68家企业、合作社,其中引进省级龙头企业2家,培育本地市级龙头企业1家。由企业、合作社开展产业基地建设,采取分阶段验收兑现扶持资金的办法,督促主体按时保质开展基地管理,开拓市场。全面推广应用了生态化种养技术,禁止使用除草剂等破坏环境的农用物资,切实保护了生态环境和产品质量安全,做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消费者满意[4]。
2桶井乡山区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一是大部分合作社管理人员文化水平较低,责任意识不强,导致合作社管理和运行不规范。二是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素质不足,造成对支持产业发展的脱贫攻坚子基金、扶贫资金使用性质认识不清,影响专项资金的有效使用。三是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十分严重,劳动效率不高,导致培养技术管理人员、推行返租倒包模式生产没有合适人选。
2.2专业化服务落后
一是技术服务落后,县乡政府提供的技术指导难以满足生产需求,导致盲目听从肥料、农药、种苗等供应商的技术指导,造成生产损失严重。二是金融部门间的壁垒,造成合作社融资管理极不方便。三是保险公司验损和赔付不及时,使合作社受灾后恢复生产困难。四是财务会计服务落后,质量不高。
2.3产业发展设计缺陷
全乡虽然在支持产业发展上较一般地区适当提高了投入标准,但仍存在下列问题。一是支持资金主要是脱贫子基金和扶贫资金,资金要求到期归还和兑现分红,但恶劣的生产条件使产业发展有较大的失败风险,造成合作社压力较大。二是种植业项目设计了2年的田间管理费用,但种植产业实际第三年投产见效可能性较低,而合作社投入能力又普遍较低,使得基地后续管护仍然缺乏。三是部分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要求仍不匹配,部分机耕道和蓄水池没有发挥作用,一些基地又缺乏建设。
2.4产业协作发展滞后
全乡共引进培育了68个企业、合作社进行产业发展,虽然以建立产业微信群、召开产业推进会议、现场走访等形式,努力推进合作社相互增加信息交流,成立行业协会,推进种养产业循环发展和规模化基地一体化发展,但由于思想很难统一,组织化程度不够,没有形成产业集群合力发展的良好环境。
3桶井乡山区现代农业发展对策
3.1强化政府服务和指导职能
一是加强招商引资,引入有市场、有能力的企业,以“龙头企业+”模式发展产业。二是要加强政府资金的投入和管理,完善基地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要完善金融保险服务,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四是推进主导产业形成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协作发展,共拓市场。
3.2加强产业发展顶层设计,提高产业科技含量
一是充分利用省、市、县各级科技专家服务农村的机遇,及时征求相关专家意见,因地制宜选择产业。二是在产业规划设计上强调基地建设标准化,提高机械化率,减轻后续管理对劳动力的需求,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6]。三是要加强产业技术培训,特别是到先进地区学习,开阔眼界,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3.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好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
乡镇村基层组织是产业发展成功的最后一公里。因此,一是乡镇要配强产业发展部门人员,加强对产业主体的督促指导,使其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二是乡镇涉农部门要主动提升业务素质,加强农民培训,及时开展“手把手”技术指导。三是提高村(社区)基层工作人员薪资待遇[7],调动其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同时,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外出村民返乡创业。
[参考文献]
[1]张健翎.由云谷田园模式引领凯里农文旅一体化发展的思考[J].凯里学院学报,2017(4):40-42.
[2]农发行2018年赴巴西学习考察课题组.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8(12):24-29.
[3]杨仕春,王君,徐川锋,等.九叶青花椒标准化生态种植技术要点[J].南方农业,2019,13(4):43-44,47.
[4]杨飞,胡海军,韦红松,等.遵义市特色现代山地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8,46(2):156-158.
[5]陈华彬.乡村振兴视阈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研究―――产生机理、运营机制和实证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36-45.
[6]陈伟民,林玮,陈刚,等.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6(9):274-275.
[7]洪蕴.产业扶贫实践模式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0):168-169.
作者:陈玮 林开勤 向福苹 单位:铜仁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