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调研及反思
[摘要]坝上地区地处黄金奶源带,由于三氯氰胺事件,乳畜业衰退,目前通过草地农业带动乳畜产业振兴。通过对坝上草原农牧交错带的调查,了解坝上草原草地农业的发展,借鉴中国草都阿鲁科尔沁旗的发展经验,对坝上地区草地农业发展状况做总结报告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草地农业;畜牧业;效益
1草地农业的概述
草地农业是农业系统演进的高级阶段,其基本特征是将饲草种植和草食家畜养殖引入农业系统,使系统的组合得以完备和合理,农牧结合得以完善和紧密[1]。草地农业现代化主要表现为机械化、信息化。机械化表现为从种植到销售全程机械化。信息化表现为通过大数据实施检测,获取土地养分、种植情况等信息来及时调整生产[2-3]。
1.1坝上地区草地农业简述
自三氯氰胺事件以后,张家口乳业规模急剧萎缩,饲草需求迅速下降,原有饲草土地大多都转型种植土豆及经济价值高的经济作物,饲草种植面积占比小。2018年河北推行奶业振兴计划,目前当地草地农业发展刚刚起步,主要依赖于国有牧场推行旱地饲草种植,企业种植的燕麦基本全部自销,经济效益低,不对外销售。张家口市通过招商引资,无偿给企业配套土地种植饲草并提供给技术支持,企业因土地成本低而在此建厂种植燕麦为奶牛提供饲草,目前,当地饲草种植全部实现机械化。多个乳畜企业入驻,因此饲料用量需求数量巨大,传统农业无法满足当地饲草需求。
1.1.1制约因素:价格机制不够完善,我国草地农业刚刚起步不久,草产品价格波动大,前些年由于国内牧草价格低,牧草种植少,需求小,大多通过进口牧草满足内需。如今恰逢中美贸易战,美国牧草价格上涨,国内牧草竞争优势凸显,种植面积大幅增加,品质不断提升,但缺乏市场价格信号,造成供不应求的状况。乳畜行业管理机制和相关政策不完善,缺乏完整统一的奶产品品质鉴定体系,没有第三方或政府权威评定体系标准,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建立一套完整统一的检测标准和机制,规范乳畜生产及加工,推进奶业振兴计划的进行。国内饲草品种不够完善,这里燕麦草每年只能收一茬,燕麦产量在350kg/亩左右,燕麦生长期为90d左右,土地闲置时间长,土地资源利用率不高,缺乏适合当地一年多生的燕麦品种。
1.1.2发展优势:坝上地区地出北纬40o是公认的黄金奶源带,张家口靠近京津地区额,京津地区乳畜产品及农作物需求量大,市场广阔,运输快捷、成本低。政策的支持:土地流转政策,张家口察北管理区通过国有土地无偿分配给企业,企业降低饲草生产成本从而降低乳品生产成本,使得乳畜企业在此集中。粮改饲政策,地方政府对饲草种植给予补贴,任务分配为一个县完成2万亩。高耗水浇灌地改旱地种植,水浇地改旱地,补贴800元/亩。粮改饲,青贮玉米种植补贴750元/亩。深耕灭茬补贴15元/亩,降低种植主体换茬成本。牛棚建设,补贴400元/m2。振兴奶业计划,建设绿色优质奶源基地,配套发展饲草饲料产业,提高乳品品牌竞争力,国家补贴苜蓿种植600元/亩/年。2000年开始京津风沙治理工程、草原生态恢复补助奖励等项目,累计投资25.86亿。
2草地农业的经营模式及效益
2.1草畜一体化
2.1.1当地草畜一体化的形成机制:企业形成草畜产业链,通过享受奶业振兴等地方扶持政策,降低生产成本,大规模经营。企业草畜一体化,降低燕麦采购成本,提高养殖收益。养殖奶牛的粪污沼液还田,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解决排污问题。政府招商引资,提高当地政府收入,改善当地土壤恢复生态,完成粮改饲任务,帮助企业经营管理,给与企业技术指导、疫苗补贴、保险补贴等,打造当地示范企业带动当地草地农业的发展,推行8000万元补贴规模400亩以上的田园综合体的建设,集种植、养畜、旅游、养老、服务为一体,以畜带草、以草兴业。
2.1.2效益分析。经济效益:以现代牧业为例,燕麦种植平均种植成本98元/亩,一年1茬,平均产量350kg/亩,饲草种植土地是当地政府招商引资配套给予,因此不注重饲草种植的成本收益情况,全部自用。乳畜养殖,奶牛养畜饲草日投入成本大约80元,日产奶量35kg/头,奶价3.4元/kg,每头牛每日利润大概是30元。成年奶牛日产沼液粪污60kg/头,加工制成颗粒有机肥售价800元/t,有机肥产值大约为48元/t。同时企业的入驻提高了当地的财政创收,增加了当地居民的就业率。生态效益:防风固沙、阻止扬尘,京津风沙源治理,坝上地区已见成效。自从2001年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及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建设工程以后,张家口市先后投入数亿元建成人工草场近20万hm2。再加上各类管护措施,草原面貌发生了从恶性循环到良性恢复的转变,缓解了草原三化,草原植被状况大为改观[5]。燕麦种植化肥、农药投入分别平均20元/亩、10元/亩,远小于经济作物,饲草种植为旱地种植,蔬菜等经济作物都是水浇地,耗水量大,无灌溉投入,靠降雨,土豆灌溉平均100m3/亩,18年察北地区地下水位下降10m,水浇地改旱低种植饲草对当地涵养水源有重大意义[7-8]。
3政策建议
3.1适宜该地区草地农业发展的模式
推进草畜一体化,宜草则草,宜牧则牧,以畜带草、以草兴农、一二三产融合。农业部指出: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着力推进区域性优势产业,建设特色高效、资源循环的生态农牧区[11]。坝上地区可以借鉴草都阿鲁科尔沁旗草地农业发展经验,推动建设“一带一路”草畜一体化产业示范园粮食安全项目,建设集牧草种植、加工、畜牧养殖为一体的现代农牧业示范园。大力推行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喷灌、滴灌的应用。政府主动集中土地流转建立农业合作设,凸显土地优势,规模化集中饲草种植,实现以草畜一体化为产业核心的集种植、加工、养殖、贸易和生态旅游五位一体的全产业型坝上草原。
3.2促进该地区草地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制定并推行饲草烘干设备投入补贴政策,坝上地区秋雨集中,收割燕麦遭秋雨易发霉,品质下降,缺乏烘干机的投入可提升效益。政府部门应适当进行人为调控预防秋雨和相关机械扶持,提升饲草品质,带动带动草畜一体化产业健康发展。建立健全奶品质检测体系标准,由政府相关部门主管监测或建立第三方公平检测机制,规范乳企运行机制,保证乳品质量评定透明化,建立良好的养殖、生产、经营生态环境。加快奶业振兴的落实,全国各地奶业振兴政策推行时间不统一,各地情况不同,多数牧民及种植大户对相关政策不够了解。合理制定放牧机制,坝上地区草原受气候波动,蒸发强烈,冬季严寒,水热资源有限,因此,必须正确测算天然草地的畜载量及生产力,合理制定休牧轮牧政策,保证牧草正常返青的前提下使草地的生产量达到最大,实现草原的更新复壮,有研究证明从4月下旬到6月中旬休牧40~50d,可使草地植物全年的生产量增长60%以上,可为夏秋季草地放牧提供充足的优良牧草储备[9-10]。
参考文献:
[1]原雪丽.农民工“融城”对内蒙古东部农牧交错带人地关系协调的影响―――以克什克腾旗四个村落为例[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2]林慧龙.从结构性描述到精确化发展刍议[J].草地农业,.
[3]张建华,李文浩,李霞.我国草地农业机械发展现状[D].中国奶牛,2017(12).
[4]马成广.张家口市草业发展考察与建议[J].草业科学,2006,23(4):115.
[5]白雅芳,商建英,唐士明.河北坝上农牧交错带草地不同方式持续利用对土壤颗粒空间分布的影响[J].草地学报,2016(24),3
[6]刘钟龄.北方草原生态安全与草地农牧业发展[J].草原与草业,2014(1):7-16.
[7]任继周,林惠龙等,2007,发展草地农业确保中国食物安全,中国农业科学,4O卷3期614―621
作者:李友民 单位: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