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措施
摘要:发展戈壁农业是甘肃省委、省政府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乃至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如何将戈壁生态农业做大做强,积极释放其在促农增收上的活力,是摆在每位科技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重点阐述了酒泉市戈壁农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措施,希望对推动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戈壁生态;农业;发展;对策
一、发展现状
目前,酒泉市戈壁农业面积达到4万亩,占到设施面积的40%;建成了以肃州区、玉门市为主的2个万亩戈壁农业蔬菜生产基地,建成瓜州广至等戈壁农业产业园39个,其中千亩戈壁农业产业园8个。培育以日光温室为主的高效蔬菜、优质林果、特色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面积达到221万亩,培育特色蔬、果、粮、油、肉、奶、蛋、鱼八大农产品各类近120多个品种,特色优势种养殖面积占耕地面积的84.2%。
(一)坚持规划先行,着力谋篇布局,确保产业高位推进
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河西戈壁农业发展的意见》,该市及时研究制发了《酒泉市关于加快发展戈壁农业的实施意见》,并委托相关资质单位编制了《酒泉市20万亩戈壁农业发展规划(2017年-2022年)》,进一步明确了全市戈壁农业发展的思路目标、战略任务、重点工程及推进措施。科学谋划,合理布局,为当前及今后全市戈壁农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科学遵循。全市七个县(市、区)积极全面开展区域调查研判和分析,围绕全市形成的《戈壁农业发展规划》(初稿),制定了各自辖区整体发展规划和重点建设园区详细性规划。通过精心谋划、上下衔接、反复论证和修订完善,目前,市级《总体规划》已完成定稿和评审。肃州区完成总规编制和总寨、东洞、西洞3个万亩产业园的详细性规划,已经相关部门审核通过;金塔在完成《五年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肃航公路为主轴,规划建设长80km,宽10km的戈壁农业产业带,全县5年建成戈壁农业示范园区12个的目标任务;玉门市邀请中国农业大学和以色列农业专家现场把脉,制定了符合玉门市情的《发展规划》,计划在现有建设基础上,建设8个不少于1000亩的戈壁农业示范园;瓜州县因地制宜提出了构建“三产四核多园多基地产业集群”的产业布局;敦煌结合“三为而农”的理念,提出了构建“二产六园六基地”的发展思路。各县(市、区)《整体规划》既符合全市的总体设计又具区域特色元素,既能体现全市产业布局、发展方向又合理彰显各自工作重点和发展重心。
(二)坚持政策助推,着力多元投入,不断激活发展动能
紧盯政策导向,着力多元投入,强化财力支撑和物力保障。市财政预算设立了全市戈壁农业建设专项资金,确保了戈壁农业建设有稳健的资金渠道。市农业、农发部门积极争取中央省市项目资金近2亿元,金融办支持协调申请发行戈壁农业产业发展基金1亿元,用于戈壁农业发展;国土、水务、交通等部门积极发挥行业职能,争取用地、用水、道路等政策措施,保障了戈壁农业基础设施建顺利进行;供销、商务等部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拓展农产品外部市场。所有职能部门都能集中精力,围绕职责加强项目资金争取,最大限度地争取和利用国家及省级投资支持戈壁农业建设。各县市区也将戈壁农业发展作为经济工作重心,整合现代农业、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特色产业发展、乡村道路、土地治理、小水工程、农村环境整治等各类涉农投资项目,支持戈壁农业建设,引导用水、用地、用电、保险和税收等相关优惠扶持政策积极向戈壁园区倾斜。
(三)坚持科技引领,着力集成创新,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全市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戈壁农业推进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由发改、财政、农牧等部门一把手为成员,全力推进;办公室从农口抽调了5名工作骨干,专班司职,确保综合协调、服务督导工作及时到位。其次,为加大对戈壁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市上组建了酒泉市戈壁农业研发推广服务中心,从中国农科院、甘农大、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聘请知名专家建立研发中心专家智库。组织市、县(市、区)390农业科技人员(市级62名,县级328名),成立了6个技术推广服务小组,1个农产品营销小组,分片包县包挂项目(园区),联系戈壁农业园区、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开展戈壁农业技术研发推广服务、农产品营销、品牌培育、市场拓展等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快关键技术地方标准化的制修订,组织技术单位制定了戈壁绿色、有机农产品设施建造技术标准、生产技术标准、环境质量标准以及产品质量检测标准和包装监管等标准体系15项。积极开展前沿实用技术的攻关研究,目前,全市新一代全钢架装配式温室墙体建造技术已在肃州区试验成功,这种温室大棚建设快捷,能提速7―10天,建造成本较四代石砌墙建造技术节省1/3,必将成为今后戈壁温室主流;全市温室日光管理系统、温室结构设计已获得11项发明专利,仅肃州总寨戈壁园区目前开展的戈壁温室科研试验就达36项,技术集成达28项,并且还将进一步改进和升级;总寨、清泉、莫高等基地进行的番茄、人参果等基质营养枕栽培试验及“以水定地”生态节水工程也取得技术运用上的突破性进展。积极提升戈壁园区的技术装备能力,全市在已经具规模的34个产业园区、35个蔬菜重点乡村、10个大型农产品市场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点,并立项建设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速测大厅,进一步加大蔬菜质量检测监管,确保“放心菜”上市。加快基质加工、冷链储藏、育苗中心配套建设,肃州区在总寨、银达等戈壁农业产业园区配套建成基质生产、育苗中心、交易市场、仓储物流等项目,金塔县建成金苗农业冷链物流、金畜源牧业基质供应、禾丰种苗中心,玉门市在玉门镇、清泉乡建设基质加工厂各1座,瓜州县建成了机械冷库9座,气调库1座,使戈壁农业发展重点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四)坚持内引外联,着力招商入园,推进产业基地建设
按照“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综合化、规模化、标准化戈壁农业发展要求,围绕蔬菜、林果、草食畜等优势特色产业,充分发挥肃州区、敦煌市国家级和玉门市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引领作用,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投身建设发展戈壁农业,发挥主力军作用。以现有龙头企业为基础,在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能升级,鼓励企业联合发展,创立自主品牌,不断扩大产业规模的基础上,采取以商招商、节会招商、项目招商等多种形式,吸引企业入园创业。
(五)坚持品牌兴农,健全营销体系,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在大力推进戈壁农业建设进程中,坚持同步推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出台了《戈壁农业品牌实施意见》,逐步推进实现全市生产的蔬菜、林果、草食畜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全部品牌化,切实加大戈壁农业品牌、商标、产品的宣传和推广使用力度,放大无公害、绿色、有机戈壁农产品的品牌效应。拍摄了“戈壁雪润”宣传推介专题片,突出了“从酒泉戈壁到世界餐桌”的产业背景和有机产品前景主题。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提交了“戈壁雪润”商标的注册申请。积极通过外联方式打通主要农产品营销通道,市政府先后与上海江桥蔬菜集团、以色列天然家禽有限公司(NPG)签订了农(畜禽)产销战略合作协议,甘肃巨龙集团成为我市第一家为上海市场供应蔬菜的授牌企业,在酒泉万达广场设立了“戈壁雪润”农产品销售展示专柜。加强产销对接,成功举办了酒泉特色农产品上海推介展销会,组织市内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参加了2017甘肃农业博览会、中国-东盟农业博览会、中国农交会,展销60多种戈壁农业特色农产品,有2个产品荣获金奖,为进一步提高该市优质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打通该市优质戈壁农产品向上海及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密集消费区地区市场输送通道,努力拓展向中亚、西亚、南亚地区及中东欧输送我市戈壁农产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资金不足的问题
全市整体底子薄,基础弱,财政收入少,而戈壁一直是农业的的真空地带,所有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从零开始,从头建起。经初步测算,2018年全市建设目标任务为4.12万亩,需要近62亿元投资。目前,除农牧、农发向省及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申请到的计划投资1亿元和市财政局2018年安排戈壁农业发展产业基金1000万元,戈壁农业专项资金500万元外,政府已争取到的各类财政资金约2亿元,跟预期相比,到位资金缺口还非常大。目前,需要通过金融机构信贷资金、企业和社会进行融资解决的部分,除市金融办通过协调人行优化支农再贷款管理,引导商业银行开发戈壁农业信贷产品等方式有2.1亿元信贷资金落地外,其他很难如数到位。加之省、市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贷款和产业发展投资基金还没有完全启动运营,戈壁农业发展还缺乏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二)用地政策不“活”的问题
目前酒泉市通过实施戈壁荒滩等未利用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建成连片戈壁节水高效设施农业2万多亩,不仅创新了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也拓展了农业发展用地空间,但由于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限制,戈壁农业用地审批、入市还有一定障碍,且设施农业土地出让没有明确的政策,用地备案制已无法完全适应戈壁农业发展需要,入驻企业融资贷款问题一时难以解决。同时,土地利用问题上,部分县市可利用荒滩可能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饮用水源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和基本草原、重点湿地和水土流失重点防护区等多种生态项目保护类型,使戈壁农业建设项目环境评价工作变得复杂化。
(三)节水文章“难做”的问题
目前,水资源利用政策越来越严格,用水矛盾在局部地方日益突出;全市4万亩的年新增戈壁农业面积,需水量约2800万m3,在保证生态不恶化,不新打井、不新增用水量的底线和红线硬约束下,戈壁农业用水只能从“节”字作文章。一方面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实施农业水价改革严控地下水的措施节水,另一方面只能通过智能化滴灌和喷灌等科技措施节水。而酒泉地大滩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农业发展的短板。
三、对策措施
酒泉市土地面积居甘肃省之首,适合发展戈壁农业的戈壁荒滩等未利用土地资源空间较大。省政府《河西戈壁农业发展的意见》赋予了酒泉市承担主要建设任务和打造戈壁农业产业大市、面向中西亚蔬菜供应基地的新要求,今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加快建设。
(一)争取多方发力,打好政策组合拳
进一步完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积极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加大对戈壁农业的扶持力度,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导向、业主投入为主体、社会和民间投入为补充”的现代农业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提高财政支农投入的有效性和精准性。进一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营模式和运行机制,着力构建多层次的政策支持体系,引导创新农业金融产品,优化农业金融服务,对农业贷款担保公司加大支持,加快推进农信担保体系建设。继续扩大招商引资力度,把戈壁农业招商作为农业招商、园区招商引资的重点,充分依托戈壁农业园区良好的平台,抢抓一带一路及农业农村振兴等的战略机遇,进一步推动农业全方位对外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国外资本、民间资本和工商资本投资园区建设,并成为推动戈壁农业区建设的强大动力。
(二)打造典型样板,推进戈壁园区示范引领建设
以每年规划建设5万亩戈壁农业为目标,以肃州区总寨、东洞滩、玉门祁连清泉、瓜州广至等园区为重点,支持敦煌种业、巨龙集团等大型龙头企业参与戈壁农业发展,建设5万亩(3.5万亩温室、1.5万亩大棚)戈壁设施农业。加强戈壁农业建设的示范引领,把戈壁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平台和主战场,推动政策项目资源向园区倾斜、改革试验在园区开展、建设成果在园区展示,加大园区基础设施、主体培育、产业延伸、公共服务以及配套功能拓展建设,树立精品意识,打造样板工程,形成集生产、加工、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宜产、宜居、宜商、宜游”的戈壁农业生态发展模式。为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戈壁园区建设经验和模式,该市计划在近期组织全市戈壁农业工作进展推进会,并在6―7月间组织全市戈壁农业发展科技应用交流培训,全面提升戈壁农业发展水平和技术人员服务保障能力。
(三)着力提升质量,全面推广应用标准化技术
以长茄、辣椒、番茄、黄瓜、番瓜、豆角等蔬菜为重点,全面推行有机绿色农产品种植技术标准,保障“戈壁雪润”农产品优良品质。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加大对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安全状况的监管,保障戈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加强戈壁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追溯管理,引进推广统一数据采集、传输格式、接口规范及编码技术,大力推广使用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REID)电子标签等追溯手段和信息采集技术,促进戈壁农业追溯市场化进程,引导广大市民绿色消费、安全消费和放心消费。
(四)注重市场开发,积极构建市场品牌营销体系
积极举办葡萄节、蜜瓜节等专业节会,组织参加绿博会、农博会、展销会等各种会展平台。创新品牌农产品营销方式,大力发展直销配送、农超对接等新型营销模式,实现生产、经营、消费无缝链接。加强市场开发,充分发挥各类商业协会、商会的资源优势,积极对接北京、上海、广州、兰州等地中高端市场,拓展绿色有机农产品销售通道。支持大型龙头企业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销售窗口。依托“聚农网”+快递实时配送系统,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开展互联网线上交易。加快推进“戈壁雪润”品牌建设。积极认证推广达到质量标准的“戈壁雪润”有机绿色农产品,培育打造“戈壁雪润”等一批在全国乃至国际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全面提高戈壁农业综合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
(五)扩大对外宣传,全力营造戈壁农业推进合力
坚持戈壁农业“产出来”、质量标准“管起来”、品牌效益“树起来”的同时,加大对外宣传“讲出来”上做文章。把推进落实和宣传工作一起部署,及时总结戈壁园区引领示范、扶持政策、建设模式、运行方式等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通过打造典型、媒体宣传等方式,加强舆论引导,提升戈壁农业建设积极性,扩大戈壁农业示范引领辐射影响力。
作者:张延利 王慧颖 单位:甘肃省酒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