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发展建议
1清镇市生态农业的成效与创新
1.1取得的主要成效
1.1.1初步构建了清镇保供蔬菜周年生产的基地体系2011年至今,以各乡镇区域气候、生态条件为基础,结合贵阳市保供蔬菜品种需要,初步形成了蔬菜周年生产上市格局。重点在贵黄沿线和321国道沿线的红枫湖镇、站街镇和卫城镇交通方便、生产基础好的区域布局构建大宗蔬菜常年保供专业蔬菜基地,在暗流镇布局夏秋以辣椒、白菜为主的周年保供蔬菜基地,在新店镇鸭池河低海拔区域和高海拔区域布局以豌豆品种为主的梯次周年生产基地,形成了不同生产基地周年生产衔接模式和同一基地不同海拔层次周年生产衔接模式。如红枫湖镇大冲村、右七村、簸箩村等就形成了速生叶菜周年多茬生产的种植模式(如青梗菜/生菜/油麦菜/芥菜/苋菜等)。
1.1.2初步构建了农业高效生态化栽培技术体系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基本要求,推广露地节水灌溉、高厢覆膜、微蓄微灌等配套技术,以杀虫灯、色板、性诱剂、生物制剂等绿色防控措施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如在“两湖一库”保护区红枫湖镇大冲村、右七村等建立了新型生态环保农业投入品综合应用绿色蔬菜示范基地200hm2。通过这些生态环保投入品的配套综合应用,绿色蔬菜核心基地每667m2可减少农药施用4~6次/a,用药量下降50%以上,土壤有效成分也得到显著提高,并且基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得到有效控制,达到了国家绿色食品规定,蔬菜产品农残也控制在国家规定范围内。
1.1.3探索了新形势培植新型农业产业的机制和农业投入机制探索了现代农业和市场经济形势下,面对市场培植新型农业产业的机制和农业投入机制。近年来,各级各部门逐步认识到农业部门工作的方向性和工作方法的重要性,相应加大了综合配套投入,有效促进了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加快了产业培植和发展的速度。如贵阳市交通局、移民办与水利局等部门的项目资金逐步向农业生态化基地倾斜,3a用于蔬菜生态种植项目基地的沟渠、路、大棚和喷灌等设施的综合配套建设就达2000多万元,有效促进了新形势下新产业培植和发展机制及农业投入机制的建设。
1.1.4引进和培育了一批农业重点企业2011年至今,清镇市引进了温氏、三联、长津、青远、万丰、一代、华慧等71家企业,荣获贵阳市级龙头企业的17家,省级龙头企业的7家。组建并培育了清镇市茂源、柿花合意、富云、维凤、怀贵等205家合作社,荣获贵阳市级示范社的4家,省级示范社的2家,国家级示范社的9家。如温氏公司在卫城新发年可提供13000万羽的鸡苗场,以三联公司为主的卫城、犁倭等地可以容纳12500头奶牛的养殖场,长津公司在红枫湖镇右七和骆家桥的66.67hm2以上的速生菜生产基地,柿花合意合作社在犁倭下坝村的66.67hm2以上的花菜周年生产基地等。通过以企业和合作社为纽带,积极探索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供、销一体化农业推广模式,结成比较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将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有效分开,公司和农户的各自优势得以发挥,形成合力,抗风险的能力增强,取得了双赢效果。
1.2清镇市生态农业发展的创新点
1.2.1培植并推广应用了“基地到餐桌”的网络直接配送现代产销模式依托企业,针对贵阳市VIP高端消费群体,通过开展“基地到市民餐桌”“农超”“农社”“农校”等多种对接方式和“物业网”平台,实现了基地直接到餐桌和市民餐桌直接订购以及基地到超市、基地到学校、基地到社区的现代物流产销模式,减少流通环节。如清镇青远公司在贵阳配送的“府上良品”蔬菜就是采用网络物流直接配送模式。
1.2.2培育品牌,实现农产品品牌销售培育了“顺手1袋”“青远”“黔长津”“厨之爱”“日日新鸡蛋”“山花牛奶”等地方农产品品牌,实现了清镇农产品品牌化销售。
2清镇市生态农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业面源污染
农户在传统的种植业中由于不科学的施用化肥和农药,部分未被农作物吸收的农药、化肥残留在土壤中,以及生活垃圾和畜牧垃圾的排放,使地表水、地下水受到污染,最终通过雨水流入沟渠、河道而污染水源。
2.2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
目前,由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部分是农村的中老年群体,他们还习惯于传统的耕作方式,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农业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思想观念保守落后,市场意识淡薄,生产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农业产业化基地不稳定。
2.3生态环境基础设施脆弱,抵制自然灾害能力差
清镇市农村存在山多、平地少,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农业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农业灾害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发生频繁,主要有倒春寒、秋雨低温、冰雹、暴雨、大风等,加之农民抵御灾害的能力和基地配套基础设施较弱。
2.4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程度低
从当前清镇的龙头企业来看,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主要以“订单”农业为主,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通过签订合同建立协作关系,对农户生产给予扶持,提供各种服务,农户根据合同规定进行农业生产,为企业提供农产品。但是,在“订单”农业组织形式下,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关系相对松散,当市场行情看好时,农户更愿意将产品拿到集市上卖,谋求更高价,当出现产品卖难问题时,农户又要求企业收购。由此引发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居高不下的交易成本,无法控制产品原料供给的稳定性,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可持续性和经济绩效。
3清镇市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积极宣传生态理念,实施生态农业战略
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宣传生态农业理念,使消费者更加青睐生态农产品,使农业生产者更加自觉地发展生态农业,要把生态农业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模式。树立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的观念,进一步认识生态农业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切实把生态农业列入建设生态清镇的重要内容,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农业。
3.2科学制定中长期规划,梯次推进生态农业建设
根据清镇市实际,制定生态农业建设中长期规划,明确生态农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一要着眼于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与条件;二要着眼于优化农产品质量结构、区域结构和市场结构;三要着眼于消除潜在危害因素。重点防治城市和工业污染,控制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面源污染,防止农业环境恶化和农产品污染。同时,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条件,利用生态环境优势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应用综合措施改善和恢复生态功能。
作者:李景明 陈晓 李红玫 单位:贵州省清镇市农业局蔬菜工作办公室 贵州省清镇市农业局农推站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