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学概论课程中双向式教学的应用
摘要:双向教学方法是一种基于互动沟通理论的现代化教学方法,进入新时代以来,这种双向教学方法应用在畜牧学概论课程中,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畜牧学概论的掌握程度,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双向教学的主要内容,并探讨其应用在畜牧学概论课程中的要点,从而提高实际的课堂应用教学效果。
关键词:双向式教学;沟通互动;畜牧学概论
1引言
双向式教学方法应用在现代畜牧学概论课程中,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各种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引导式问题、互动式解答,从而与学生形成一种良性的探讨关系。这种双向互动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更加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强调对学生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反馈。
2双向互动教学方法概述
2.1双向互动教学方法的发展
双向互动教学方法主要基于互动式教学理论,在目前的教学系统中,已经有20几年的发展历史,这种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学生的反馈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欢乐、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现代畜牧学概论课程更加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这种双向互动教学方法,学生可以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且意识到畜牧学概论课程的要点。
2.2双向互动教学方法应用的价值
高等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之一,进入新时代以来,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教育目标,高校要在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当中,“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根据这一工作方针,对于课程教学体系以及教学方法进行全方面的改革。畜牧学是农业类专业课程中的重要基础性课程之一,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方式上的改革,可以全面提高农学专业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3畜牧学概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学生回答问题的意愿较低
双向互动教学方法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具体实践在中西方的教育体系中,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很多教师往往忽视了这种古老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方向,而是进行一些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没有对双向互动式教学进行科学深刻系统的理解。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是不敢、不愿意回答问题,也不能、不善于提出问题。在整个教学流程中,教师处于设计指导地位,而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被充分激发出来。
3.2课程发展的体系性比较差
畜牧学概论包含动物生产原理、动物养殖技术等,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现代的农学教育以及动物医学中是一门基础性学科[1]。具体的内容包括营养原理、饲料搭配、动物遗传学、育种与繁殖、动物环境质量控制,牛、羊、猪、家禽的分类养殖,畜牧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等。这些课程对于学生的专业指导具有基础性规划作用,现代高等教育中,主要选择李建国主编的《畜牧学概论》作为基础性教材。但是,很多学校在进行系统性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以及课下练习开展有针对性的互动指导,学生即使学习了比较系统的理论知识,也很难用于实践,缺乏对于养殖技术的直观感受,导致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时,缺乏实践操作技能,并且长时间难以适应。
4运用双向互动教学方法对畜牧学概论课程进行改革
4.1交叉式互动
畜牧学概论课程涵盖的基础性内容比较多,章节繁复,既包含基础的动物遗传护理知识,也包含生产、运营、规划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掌握多个学科专业知识,通过这种交叉式互动,将不同类目的内容融合在一起。(1)对于动物遗传育种与繁育、畜禽生产动物营养,开展案例式互动教学方法,针对各项专业知识的交叉进行流动式内容划分。例如,某学校开展的畜牧学概论课程学分为4个学分。其中,实践类课程占一个学分,比例为1/4,学校拿出3/5的课时时间,进行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这种教学实践方面的调整,有利于学生通过实践互动的方式,对畜牧学概论的基础知识进行全方位地了解,并且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充分掌握实践技能。(2)对于产品加工、动物行为与应急规划设计、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生产经营管理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这种交叉式互动教学,引导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等方式进行专项学习。注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反馈出来的理论知识缺陷,给予学生更加专业系统化的指导,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畜牧学知识体系的脱节,而无法形成实践理论的优化掌握。例如,某学校的畜牧学概论课程就是在本学校建设的实践活动基地内进行,教师可以一面向学生介绍理论知识,一面引导学生,通过市场营销设计、经营管理设计,实现对于畜牧学经营管理的内容深化与理论创新,通过这种实践基地的设计,该学校的学生实践技能大大提高。
4.2掌握周期性特点
畜牧学概论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于内容包含的范围比较广,涉及多种交叉学科,因而教师在双向互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结合畜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针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结合生产技术的升级进行相关的实践内容改革,做到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相辅相成。并且,在理论教学知识点中找到实践结合关系,通过这种上下打通的联合体系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并且完善学生的思维网络,帮助学生从整体角度看待自己目前的知识学习。畜牧生产是一种周而复始的长时间的循环过程,尤其是在一些牛、羊等大型动物的养殖生产经营过程中,这一特点表现得尤为明显。
4.2.1阶段化教学在进行互动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对于不同阶段知识的掌握程度,严格进行相关实践的准备工作,避免学生单纯地将之分裂,引导学生与教师积极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对于整个知识学习的心理准备情况,引导学生树立忍性和耐性,更加系统地进行知识学习。例如,某高校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就针对营养与饲料配比的实践工作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理论实践教育相结合。教师针对学生在前期知识学习当中,表现出来的不耐烦、恐惧等心理,进行了专项讨论[2]。
4.2.2提高教师的教学经验畜牧学概论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存在学科交叉的现象,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经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而,现阶段的畜牧学概论课程进行这种双向互动、分工教学,就要求教师与学校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由一位教师进行课程统筹,由其他教师进行学科的配合。根据自己的阅历以及专业的教学知识,进行相关知识面的系统性打造,在必要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进入周边企业以及实训基地,进行标准化的生产组织和观摩学习。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合理化的现代生产运营与组织过程,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
4.3细化课程定位
在进行双向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理论基础作为课程的前提,将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规划能力等作为培养人才的方向,始终按照市场化的人才培养标准,对于动物医学、动物养殖等专业的学生进行差异化的知识讲解与介绍。
4.3.1以问题带动教学双向互动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兴趣,进行课程安排之前,教师可以引入适当的教学案例,从而实现对于医学专业畜牧学概论课程的基本定位。例如,某校在进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畜牧学概论教师从时下的畜牧养殖热点猪瘟病的控制入手,分析辽宁省鞍山市出现的猪瘟疾病疫情控制情况。结合当地农业畜牧站工作人员采用的填埋处理方法,引入相关的控制理论,提出关键问题,通过延展探讨启发学生通过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对猪瘟病的疫情处理进行相关思索。
4.3.2结合动态教学视频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畜牧概论知识比较枯燥死板,进行教学改革,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视频等形式,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畜牧养殖的具体知识。例如某校的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一些稀有的畜牧业品种,结合其具体的养殖场景进行专项介绍,并通过配合图片视频讲解的方式,向学生系统讲解这些稀有品种如何进行接产、采精等等。并且按照冬季与春季不同的实践环境、温度变化情况,以及疾病控制方法,向学生提供这些养殖场的动态视频以及监控,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具体地了解稀有品种的实际养殖情况以及伤势情况,这种将抽象问题具体化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向学生传达更多的教学信息,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4.4课堂评价体系改革
学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结合这种双向互动教学体系,针对平时成绩进行重新的考核体系衡量,例如某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将平时成绩上调为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的总成绩占比从85%下降到60%。这种评价方式的改革,有利于学生更加重视日常成绩的积累。
5结论
综上所述,双向互动教学方式符合多元线性教学理论,应用在现代的畜牧业概论教学中,有利于提高教学综合水平。从本文的分析可知,研究双向互动教学理论的应用,有利于我们从问题的角度,看待目前畜牧业概论课程教学的不足。因而,我们要强化教学改革,实现教学相长,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杨敏,李岩,李瑾,等.畜牧学专业《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畜牧科技,2019(6):12-13.
[2]张依裕.基于“STSE+W”教育理念的“畜牧学”课程教学改革[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1(4):65-69.
[3]黎宏宇,张英.提高畜牧学师资队伍培养水平助力畜牧业人才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4):244-245.
作者:王旭哲 张凡凡 单位: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