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作用浅析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深度推广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优化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路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农业机械设备的支撑。笔者在简要概述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农业机械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耦合关系,明确农业机械化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的作用及融合发展问题。并结合实际探讨农业机械化作用发挥的改进策略:构建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优化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农机推广队伍建设、创新农机研发与推广模式,以此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提高农业机械化推广应用水平。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国家乡村振兴局的成立,标志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进入纵深实施阶段,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发挥各个层面因素的积极影响,强化技术应用,为农业生产模式和农村经济发展体系变革奠定坚实基础。但是受到传统思维和管理模式的影响,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体系推广应用中还存在某些方面的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的作用还无法有效体现,强化这方面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农业机械化理论概述
1.1农业机械化的概念
农业机械化是在农业生产各个流程中,采用机械设备替代人工作业流程,对生产方式进行调整,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并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机械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取代人工作业,解决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低、效率低等问题,推动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路径[1]。
1.2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作用
农业机械化不仅是农业生产形式上的变革,更是经济体系多元融合,确保农业经济绿色高效发展的重要前提。首先,农业机械化是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模式朝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的基本条件,通过机械设备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农业经济效益水平,推动农业产业与二三产业同步发展,为农业经济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其次,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路径,通过机械化生产体系的构建,能够更好地优化农业生产要素耦合关系,有效提升农业综合实力,在最终实现农业智能化发展的基础上,确保国民经济产业结构比例保持在最佳状态。最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能够极大地解放农村劳动力,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尽量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保持社会经济发展稳定,为实现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目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农业机械化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关系
2.1农业机械化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是有效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确保农业生产保持稳定良性发展的中长期战略,是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重要实现路径[2]。在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实现过程中,离不开新兴技术和农业生产模式变革的基本支撑。农业机械化的应用和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极大地提升农村劳动力水平,尤其是在乡村振兴项目运行中,能够有效改革传统生产模式,在提升农业生产水平的基础上改善农业生产面貌,构建新型农村生态文明循环体系。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还在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基础上,将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水平,为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还能够减少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中化肥及农药等的使用,使农民有更多机会接触现代社会文明,转变农民传统生产理念,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2.2农业机械化阻碍乡村振兴发展进程
虽然农业机械化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具有重要基础保障作用,但是受到主客观因素影响,在实际发展中,依然会对乡村振兴进程产生负面影响。一是我国多数地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较为明显,年龄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使得农业机械化推广应用面临主观层面的阻碍。二是农业机械化区域发展不均衡,受气候、地形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农业机械化推广依然面临较大阻碍。三是农业机械化装备体系结构不合理,低端机械设备占比过高,智能化机械设备行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小麦、大米、玉米等主粮作物的机械化水平较高,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整体较低。四是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能力较为薄弱,行业整体起步较晚,高层次技术人才培养滞后,无法发挥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促进作用。这些负面因素的存在,使得农业机械化在乡村振兴中的推动作用无法充分体现出来。
2.3农业机械化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条件,同时,在推广过程中也会对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产生一定的影响[3]。从根本上而言,加大农业机械化推广力度,实现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各个领域的应用,是实现乡村振兴项目稳定运行的基础动力,是确保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同时,乡村振兴项目的多元化实施,为农业机械设备推广应用提供更为广泛的空间,对农业机械设备创新提出更高要求,在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卫星定位技术深层次融合背景下,使得农业生产实现革命性突破。因此,就这些方面而言,农业机械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是确保我国农业现代化目标实现的两个基本支撑条件。
3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农业机械化融合发展中的问题
3.1农业机械化推广难度较大
农业机械化推广对农业生产技术变革和生产模式优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但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多数地区农业机械推广依然面临较大困难。首先,农民群体对新型机械设备的接受程度还比较低,在思想层面存在一定顾虑,推广工作效率受到明显影响。其次,以地方农机站为主的单一性推广模式,使得推广队伍建设相对较为滞后,工作人员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求认识不够深入,工作积极性有待提升。最后,不同地区地形、作物类型、气候条件等存在较大差异,对农业机械设备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对推广工作成效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3.2农业机械化投入资金欠缺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行业整体上依然处于前期发展阶段,在研发和生产体系中,新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升,但是这些技术的融合应用都是以提高生产成本为基础的,使得农户购置成本明显增加。虽然国家和地方层面都有不同的农机补贴政策,也能够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推广,但是相对于农业经济效益水平和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投入而言,农业生产主体在机械化方面的投入意愿依然较低。基层农机站工作体系中,需要负责多方面内容,在仅依赖财政专项经费支出的情形下,能够用于机械化推广、检查、管理和质量监督方面的资金比例极为有限,由此也会对实际工作成效产生影响。
3.3农业机械化推广人才建设滞后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重心逐步转移至新型机械设备和技术层面,需要精准把握农机推广与乡村振兴战略项目运行的耦合关系,需要在思想层面对农户做好引导,确保农机推广应用的效能充分体现出来[4]。但是在当前农业机械推广队伍管理体系中,推广人员专业知识储备相对较为薄弱,自身理念转变也有所不足,部分工作人员还常被要求承担其他方面的行政管理工作。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农业机械推广队伍建设较为滞后,无法适应当前农业机械推广工作专业化的要求,对工作成效造成负面影响。
3.4农业机械装备创新性不足
农业机械化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作用的体现,需要更多灵活性、智能化、多场景的机械装备作为支撑,需要研发机构和生产企业在装备上实现多元创新。但是就我国农业机械生产制造行业而言,整体技术水平较低,自主研发能力较为薄弱,部分高性能机械设备或零部件还严重依赖于进口。在农业机械运行中,资源消耗高、标准化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依然较为明显,使得机械化作业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体现,对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造成负面影响。
4农业机械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措施
4.1构建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
构建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精准依据,是有效解决推广应用问题的基本条件,是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农业机械化效能充分体现的重要前提。标准体系建设重点工作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一是完善国家层面的标准体系,包括农业机械研发、设备性能参数、设备规格类型、环保性能要求等各个方面,推动零部件生产标准化,降低农业机械生产研发和生产成本。二是地方政府要结合区域范围内农业机械推广工作特征,构建标准化推广工作体系,明确不同主体在推广工作中的职责,优化推广工作模式,激发工作人员积极性,创新推广工作模式[5]。三是要构建乡村振兴项目实施机械设备应用和更新体系,明确推广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耦合关系,尽量减少农业机械设备运行中的环境污染现象,推动乡村振兴项目实施体系不断优化。四是要构建农业机械化检修运维标准化体系,优化服务网点布局,逐步构建分级服务体系,提升整体工作效率,降低农户在农机维修服务方面的成本。
4.2优化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
针对农业机械化技术和检修服务工作效率低下、设备运行成本高、投入资金缺口较为明显等现实问题,要确保机械化应用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需要适应地方农业经济运行模式特征,优化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构建社会服务体系中,应强化农民的主体作用,培养高技能应用型农机维修服务人员,以农机管理部门为主导,发挥普通农机户、农机专业户、农机服务队、农机专业协会、农机合作社、农机中介组织等在服务供给方面的作用,为农机技术应用和维修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在社会化服务体系运行中农机部门主要起到引导和监管作用,在信息化技术支撑下充分发挥传统农机部门、科研院所、职业院校等在服务供给方面的作用,对服务模式进行优化,以此对农业机械化整体运行水平的提升起促进作用,为提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4.3强化农机推广队伍建设
强化农机推广队伍建设,提升农机服务人力资源供给水平,是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各个要素耦合的关键。农机推广队伍建设应从如下方面入手:一是要强化农机推广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培养,将自动化技术、智能化技术纳入培训,构建对应的评价考核体系,要求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新技术应用和维修技能,确保有效提升农业机械化应用水平。二是要强化农机推广队伍服务理念培养,引导工作人员深刻认识到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作用,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更好地提升农机推广服务水平[6]。三是要优化农机推广队伍结构,在充分挖掘农村能人、强化与地方职业院校合作的基础上,吸引更多高素质、综合性人才融入到农机推广队伍中来,为农机推广维修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四是要结合地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求和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实际,构建完善的推广队伍评价体系,明确农业机械化推广服务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工作,从而更好地提升农机推广工作水平。
4.4创新农机研发与推广模式
创新农机研发与推广模式,将更多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应用于农业生产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项目运行体系,是确保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保障[7-8]。在农机研发工作中,农机管理部门要强化与农户、乡村振兴项目经营者、职业院校之间的合作,以搭建项目平台的方式,研究农业机械设计、生产及检修等各个环节的先进技术,实现农业机械设备与农业生产需求的统一。在农机推广工作中,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强化示范项目的引领作用,全面提升宣传推广工作水平,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起到促进作用[9-10]。在推广工作过程中,还要全面收集农户对机械设备的使用意见,对设备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构建推广与研发协同发展体系。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机械化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承担着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但是其作用实现需要农机部门与农业生产各个层面的参与支撑。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必须要系统优化农业机械化推广模式,实现各个要素的正向耦合,才能够确保其作用充分发挥,为我国农业生产体系变革和农业现代化目标实现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王素敏 费县农业农村局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