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农业机械化的作用
摘要:农业机械化是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农业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阐述了现阶段新农村农业机械发展的现状和机械化具有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等作用,并提出了建设完整的农业机械化制度、加大农业机械的扶持力度、进行合理的农业机械推广、因地制宜的实施发展策略等主要措施,希望能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实质性建议。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新农村建设;重要价值;发展趋势
引言
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农业的经济发展和解放村内的劳动力,而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与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转变原有的劳作模式,将传统的手工劳动转化机械生产。此方法不仅提高了农民的农业生产效率,为农民减少相关的种植压力,而且还有利于新农村的物质与精神建设。因此,技术部门应该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问题,不断地对当地的农业模式进行完善机械化改革,促进农业经济的繁荣发展。
1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中农业机械发展现状
近两年来,虽然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与实施在农业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部分地区仍旧会出现与现实情况之间的格格不入。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要分为以下方面:首先,农业机械化专业团队的实力有待提高。机械化的一切发展都是以人才为基础的推进,所以说,机械化的人才团队能够直接影响整体的服务质量和业务能力。但是部分地区人员专业推广能力、业务能力不强,对于自身定位也有误差,频频出现工作上的失误,使得本身的工作质量差距很大,只有不断地提升自我涵养与实力,才能更好地进行农业机械化的后续工作。其次,机械化的发展意识欠缺。对于当地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识也是推动机械化应用最主要的一点,但是部分地区并没有将农业机械化的工作运用于农业经济的整体布局当中。特别是较为偏远的乡村,因为机械化的发展意识不够重视,致使机械化的推广、农业机械的使用等方面很难进行展开,当地的机械化服务单位应该此类问题重视起来,并做好相应的服务与推广工作。最后,整体的分配结构不合理。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使用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但是内部的实际使用结构却与使用量不成正比,其中的原因是与我国的机械制造技术有关,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的机械生产企业具有上万家,但是自主机械制造企业却不足10%,相关的制造主要就是靠国外的进口[1]。使得我国部分单位的使用结构极其不配套,进而所生产的质量水平无法统一,严重阻碍了是农业生产的效率。
2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价值
2.1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是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
从整体的情况来看,农业机械化的优势较比劣势的几率要大,为了提高我国的农业经济效益,就必须要顺承机械化的发展趋势。由于农民使用农业机械化运作与生产,在很大的程度上减轻农民的种植负担,不但会提升农作物的生产效率,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而且还会节省大量的劳作时间,使得农民不用长时间的忍受风吹日晒,有越来越多的娱乐时间。例如,随着机械化大面积的使用,部分农民可以趁着空余时间出外打工,进而增加另一份经济收入;或者是年纪较大的农民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增强自身的兴趣爱好(下象棋、遛弯、养宠物、广场舞等),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以此同时,合理运用农业机械化还能预防当地自然灾害的破坏,面对重大的洪涝灾害,农业机械能够快速的对雨水较深和严重干旱的地方,实施抽水、排水和灌溉的手段,从而减少因灾害所造成的部分损失,为农民日后的经济发展和劳作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逐渐出现当地繁荣昌盛的局面。
2.2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提供有利的可持续发展资源
新农村建设中有关于保护环境内容,而农业机械化的科学运用正好可以改善农村的整体面貌与生态环境,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减少农业的土地污染。传统的种植生产中以农药、化肥等有毒物质为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此方法既危害农产品本身的生长状况,又会使这些农药深埋地下,对地质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而农民运用农业机械化的方式,可以使土地受到良好的耕种,有利于农作物能快速的吸收肥料,进而保持土地环境的自身肥力。第二,避免大气污染。如果农民利用机械化对废弃秸秆进行很好的处理,不仅可以提升秸秆的二次利用率,增加农民经济的收入,而且还能避免农民焚烧秸秆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和秸秆乱堆乱放,进而出现火灾等问题。同时,合理利用秸秆能有效的缓解土地资源的肥力流失,为土地增加天然的养料,也能为畜牧提供更多的饲料[2]。第三,降低自然灾害的破坏。农民可以运用农业机械化灌溉的方式,提升农民对农作物的浇水效率,使得农作物的产量日益提升,减少常年灾害的损失,进一步帮助农民实现经济的增收。
2.3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成为新型的发展趋势
建设新农村的首要前提就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而农业机械化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够提升农民的种植、生产、收割的效率。我国部分地区却依旧存在着年轻劳动力缺失的问题,而当地如果使用农业机械化生产能有效地解决此类的问题,使得劳动力得到了适当的释放。一方面,可以提升整体农业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另一方面,促进新型农村的建设,将落后的农村发展得到有效的转型,进而实现农村建设的农业经济、机械发展一体化、农民合作生产的规模化。
3在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的主要措施
3.1建立和完善机械化服务体系,提高优质服务
想要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就需要建立健全的相关机械化的服务体系,提高对农民的优质服务水准。①站在农民的角度看待问题。技术人员根据当地的种植情况、农民的经济条件等因素进行考虑,看农民是否具备经济条件购买相关农业机械,如果农民不具备经济条件,技术人员就要帮助申请相关的扶持资金,解决贫困的问题。②公益性农业机械推广。技术人员要加快机械化生产的推广力度,要积极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建立完善的推广手段,积极与村内的农业合作社、相关种植机构等具有密切的联系。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职能,将农业机械化的优点宣传到挨家挨户,进而引导广大农民全部使用机械生产设备,用此来提高农民的生产的效率与水平。③建立售后服务机构。面对跟分散的机械设备,技术人员要加强指导内容,积极建设农业机械使用服务团队,合理规划团队的管理目标,强化对农民的机械维护工作,进而将农业机械设置逐渐走向专业化、科学化。
3.2加大农业机械化扶持力度,促进机械化发展
面对部分农村依旧是没有被普及到农业机械化的程度来看,当地政府应该履行相应的职责,积极主动的为农民和机械推广部门做贡献。①资金支持。当地政府要了解所管辖农民的经济情况,建立相关的购机补贴政策,减轻农民无法购买农业机械设备的负担,并完善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制度,确保农民使用机械的安全性。政府也可以扩宽补贴的合作渠道,与机械生产厂家建立合作关系,进而增加农民购买设备的折扣,用最少的钱购买最实用的机械设备。②设备支持。政府可以为当地的机械部门购买现如今最为先进的设备,帮助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研究与分析,积极配合部门的工作,在机械化宣传方面落实好扶持制度,保证部门的宣传机械工作能顺利的进行。③基地的支持。对于专业人员对农业机械化的研究,需要一个安静的场所以供人才的调整和实施。政府应该将建设机械研究基地,或者是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当地内部人员进行培训,积极人才争取在外交流的机会,并协助人员对当地的农业机械建设实施改造。
3.3扩充机械推广,组建相关人员实施培训
机械部门除了宣传农业机械化的使用效果,也要对农民如何使用先进的机械设备与技术进行培训,增强农民的熟练度。技术人员要充分利用农民的闲暇时间,定期组织农民进行相关专业知识、机械使用方法等培训,从而保证农民能准确地掌握各种技术设备的使用。加强服务宗旨,针对不同情况的农民,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解决各种问题,使得农民迅速的与设备进行结合。按照市场现状,更好的利用是市场资源,切实可靠的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实践增产增效的农业目标,使得新农村建设的主人翁拥有懂技术、有素质、能管理的优秀实力。
3.4采取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突出特色产业
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发展水平和人文条件等因素,采取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选取适当的农业机械设备和技术,突出当地的特色农业,实现经济收益的增高,建立相关的农业发展基地,不断地对外推广农产品,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对此进行购买[3]。以山东省郓城县为例,郓城县属于暖温带半湿润东亚季风大陆性气候,常年四季分明,再加上郓城县的平原较多,特别适合种植水果(苹果、梨、李子、枣等),也可以种植观赏性较强的植物(蜀松、月季、紫薇、龙爪槐等)。而当地的机械部门要抓住此项特点,积极建设果园示范推广基地,利用农业机械化的种植,强化郓城县的果园发展与销量。
4结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的新农村建设,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见证者,并且作为农业机械的辅助工具,能够大大的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进而改善农民的日常生活质量。农业机械化在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同时,也帮助当地的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进步,为国家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使得农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在齐头并进的提升。所以,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必然会助力新农村的建设,并成为唯一的发展手段。
参考文献
[1]夏学丽.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农家参谋,2020,(14):99.
[2]王志军.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发展前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12):64.
[3]李少华.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发展前景[J].农村科学实验,2018,(16):32,34.
作者:王念勇 单位:郓城县农业机械服务中心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